做到这三点,才算是真正“看到”孩子

一直在说,要学着看到孩子。

在医院验血处看到这一幕,我才知道学会标注孩子情感有多重要!

那怎么看,才算是真正看到孩子呢?

之前,一直以为,只要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或者内在的情绪,就算是看见。

最近看了《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要做到真正看到孩子,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看到孩子的独特性格。

很多家长,可能会有一个完美性格情结。

如果孩子比较安静,就希望孩子能够活泼一点。

如果孩子比较好动,就希望孩子能够安静一点。

反正孩子现在的性格似乎变成了一种缺陷。

其实,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孩子本来的性格来就好了。

在过去,我遇到好多孩子,都是那种安静型的孩子。这些安静型的孩子,在课堂上,也是静悄悄的,不怎么举手,在家中眼中,上课就是要多举手互动的啊。但是,这些孩子的性格,可能就是不怎么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

对于这些孩子,我常常就说,“孩子们,上课举手发言,确实是一种认真上课的表现,但是你们看,那些不举手坐得端正的同学,也是一种认真上课的表现。”

现在自己教一年级,小朋友们很可爱,有一个孩子,也是这样,上课不举手,但是全程眼睛看着老师,每一次作业速度、质量都很好。我就每天在上课中,不断表扬这个孩子。当然,上课之前,我们会复习口算,这个时候是开火车的,我常常从那个孩子的小组开始,那个孩子也会站起来回答,这时再一次抓住机会表扬。

2、看到孩子的年龄阶段。

上一次,班级亲子活动。

大部队去餐厅吃午饭的路上,看到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是自己背包拿东西的,你看看你拿了那么一点东西,就一直说累。”

我回头看了一下那个孩子,目测应该比班里的孩子小好多,那个小小个,确实是拿不了那么多东西。

很多家长,还会跟孩子们,“你不要哭了,你能不能控制一下情绪。”可是孩子就是控制不住啊,因为他只有2岁、4岁啊。

一年级的课堂,新授内容,只有15-20分钟左右,为什么,就是根据孩子们的注意力来设计的。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也就是十来分钟。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做某些事情,而是做不到啊,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就是这个能力水平。

3、看到孩子的内在需求。

行为的背后,连接着一个人的观念、想法、需求。

批作业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每一次都要问我,“丁爸,你这个标志,表示我几份啊。”一开始,我没有察觉,我就如实相告。

后来发现不对,孩子是在表达自己想要被关注的渴望。

后来再一次问我。如果作业全对,我就说,“嗯,全对啊,不错,加油。”如果有一点小错误,我就是,“虽然有点小错误,但是书写很端正,不错。”孩子就屁颠屁颠回到了座位。

还有一个小可爱,总是拿着语文作业本给我来看。我是数学老师啊。而且每一次给我看,总是说,“丁老师,你看,我写得怎么样啊。”

我再一次意会了。

于是,我对这个小可爱说,“写得太好看了,比丁老师写得还要好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