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用镜头拍摄当代城市的肖像——李东翰专访

文字:小美

图片:李东翰

编辑:小滢滢

出品:吞像摄影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爱的影友朋友们,又到了咱们吞像摄影专访的时间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李东翰老师的专访。

可能很多人一听到风光,想到的就是大山大河的壮观景象,殊不知在我们身边的高楼大厦、角角落落,到处充满着一种叫做“城市风光”的素材,刚刚上完了他的公开课《探索城市中的奇幻世界》,不知大家是否获得了一些灵感呢?(错过的朋友可以进入吞像摄影线上交流群收听,在订阅号页面回复“入群”即可得到进群办法~)

小编不得不告诉大家,这边专访相当有深度,连摄影专业的同事都赞叹不已,话不多说,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吞像摄影:您好李老师,请先介绍一下您自己。

李东翰:大家好,我叫李东翰,是个照相的,2010年第一次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拿到了一个摄影专业的文学学士学位,工作了几年又回电影学院念了三年书,去年刚毕业拿到了一个摄影专业艺术学硕士学位;从2006年至今,干过所有与照相有关的工作,拍过婚纱,跟过会议,给淘宝拍过产品,给公司拍过广告,给著作拍过插图,甚至给医生拍过诊疗试验用图等等。照相的社会应用范畴太大了,但万变不离其宗,真会照相的人其实什么都可以照,所以大家也可以把我当成一名照相的手艺师傅;从2011年起,我开始在北京的几家摄影培训机构教授各种摄影知识,从此开始了摄影教育之路,所以也有很多朋友叫我老师;从2007年起,我试图用照片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从那时起直至今天拍摄了很多给自己的东西,也做了很多的展览,拿过一些奖项。这件事情导致我每次在写简历的时候都很麻烦,因为光展览履历就有二三十条,翻译起来更痛苦,直到发现了百度有人工专业翻译才稍有缓解,所以也有人说我是年轻艺术家。

吞像摄影:您的《我也是你&无人之境》历时五年时间,行走中国九个省份完成。可以说说这组作品吗?

李东翰:这是一次艰难的尝试,因为不太容易让人接受。2011、2012年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摄影创作的本源和话语方式的问题时,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有愿望对现实的社会场景进行创作,目的是对社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和讨论。但在起初的创作中发现,在经历过四年的基础训练,在创作中,太过于喜欢营造画面的华丽和视觉冲击感。但是华丽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会给观众制造一种假象,一种虚幻的感觉,它并不能直接运用到讨论现实和社会的关系,因为不客观。

李东翰/摄影

李东翰: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当时作为一位年轻的摄影人,我到底是需要去迎合社会大众,还是他是本心去做好自己真正想要创作出来的作品?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景观摄影画面风格都趋向于一种甜美,或者是带有一种神秘感的影像风格。这种风格非常能够让观众产生视觉上的愉悦感,但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马丁帕尔一样既有神秘感,幽默感,又能够对这个社会揭示得非常的深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反复实验创作,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一种比较冷静,比较客观,并不是特意去讨好别人眼球的,这样的一种视觉风格。

李东翰/摄影

李东翰:整个创作其实是通过寻找我自己身份的由来和抛开人类影响的场景,去探好中国的当下社会的创作。中国的当下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因为我们的社会有着5000年的历史,所以在探讨当下的时候,要考虑很多的问题,比如历史,比如社会结构,比如现代化,当然了还有经济和宗教信仰等等。这么大的一个选题就必须要行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寻找一些普遍性。当然了,在寻找的过程中,其实我们都会去发现。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势必会发现历史。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势必会发现历史和当下的冲突,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严肃与滑稽之间的冲突等等。

李东翰/摄影

李东翰/摄影

李东翰/摄影

吞像摄影:您说过:“我不是档案馆的摄影师,我没有记录少数时刻的使命,只愿在中国的土地上慢行,拍摄那些不重要,但却永恒存在的生活风景。”在您心中什么是属于“永恒存在的生活风景”?

李东翰: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在之前我就说过了,我的作品其实是跟历史有关系,甚至说是和历史观有关系,那么什么是历史?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首先我需要澄清的是,我并非不相信历史书。但是就像之前我们说的,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那么在这么长的一个时间里边,发生过太多太多的事情了,那么能够被历史书所记录下来的,都是一些极少数的,不日常也非常规的这些东西。这些事情可能会极大的影响历史的走向,但是这些东西都太偶然了,他并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的人所创造的历史。而在我看来,其实每一天我们在工作,在生活这些日常的场景才是我们这个民族,或者说我们人类的历史痕迹。这也就解释了之前我所说的,我不是档案馆的摄影师。因为历史档案馆是要去记录那些极少数重要的事情,当然了,新闻摄影师也是这样。而我更希望在平凡日常的生活中去寻找历史的真相和社会的真实。

李东翰/摄影

吞像摄影:听说您本科毕业后的四年里进去了别的行业工作但也没有停止拍摄,现在对您来说,夹在本科和研究生之间的四年给您的摄影带来了什么?

李东翰:本科毕业之后,我干了几年的行政工作。那这几年的工作其实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很多艺术家其实是从学校出来之后,一群人就投进了艺术创作里,那么对于社会的认知其实还是停留在自己想象的那个世界里边。包括更多的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这个社会是怎么建设怎么发展的,一些最基础的,或者说最基层的一些细节才是构成我们这个社会的真实载体。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其实应该是有生活的,甚至这个生活并不是你自己想要去如何吃喝拉撒睡,而是你在这个社会里,社会需要你怎么去吃喝拉撒睡,包括如何挣钱,如何在社会中与人进行交往。我认为艺术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可以空中楼阁,但是艺术的内容,或者说它的内涵实质应该是脚踏实地的。特别是摄影,摄影的本体性就是它的纪录性,这包括了当代摄影的合成创作手法,合成所需要的素材,也是需要利用摄影的本体性,也就是纪实性来进行前期积累的。那么一个艺术家,当他不了解社会,不了解现实,何谈纪实性呢?

吞像摄影:对您影响最大的摄影师是谁?

李东翰:对我影响很大的摄影师其实有很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摄影师对我的创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上本科的时候我比较喜欢,极具视觉冲击力,并且画面非常华丽风格的摄影师,比如坎迪达·荷弗等摄影师。随着对于摄影的理解日益深刻,我开始更加喜欢能够利用城市空间曲,对于社会进行探讨的摄影师,比如史蒂芬·肖尔,米奇·爱泼斯坦。实际上,史蒂芬肖尔,米奇·爱泼斯坦等新彩色代表人物的视觉是非常高级的,他们脱离了一般视觉愉悦的表象,利用更加高级的视觉手法与美学观点,对于城市、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研究。

史蒂芬·肖尔

史蒂芬·肖尔作品

吞像摄影:城市吸引您的是什么?为什么想去拍摄城市风光?

李东翰:我认为城市是多数当代创作者的创作母体,大多数摄影人都是以创作城市为自己最初的创作内容。同一位摄影师,在他不同的创作时期,对于城市的认知和表现都是不一样的,这归功于城市的丰富和精彩。很多摄影师在摄影创作的初期利用城市的建筑艺术锤炼自己的创作技艺,训练自己对于现实场景的观察与技术的控制。随着技术的纯熟与思想认知的成熟,很多摄影师都会以城市为母体,在社会中进行自我的寻找与认知。所以我认为城市题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库。

李东翰/摄影

吞像摄影:发现城市的景色很难吗?

李东翰:这个问题就像摄影难不难一样,摄影其实是一件非常容易上手的技术,但是如果把它作为艺术创作来看,又要比其他的艺术门类更加的困难,因为它太贴近现实了。城市风光也是一样的,我们大多数人每天游走于城市之中,城市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如何欣赏,如何观察,却是多数人很少去思考的问题,当然,当我们拿起相机,如何镜头去重新构建城市的结构,重新用曝光控制画面的情绪情感,这些都很难。

李东翰/摄影

吞像摄影:什么样的城市是能够发现风光的,还是说所有城市都可以被发现自己的景色?

李东翰:我认为所有的城市都可以进行创作,因为作为创作者而言,照片可以呈现内像与外像两种形态。外像的表现,通常需要我们对一座城市的建设文化历史局进行了解从而再次观看获得作品,而内像的创作,通常是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的情感寄托,是由内而外的观看它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情绪或主观认知。所以我在教授摄影的时候,通常会引导学生通过两种现象和表象的思考方式来对某一题材进行思考,同时还要教授学生不同的创作手法以复合自己的创作思路。当明确自己的创作思路后,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自己想要表现的景物进行创作了。

李东翰/摄影

吞像摄影:这次的课比起公开课有什么不同?

李东翰:公开课算是一趟导学课吧,毕竟一个小时的时间想要把所有关于城市风光的内容讲完不太可能,所以需要在后面的课程里系统的梳理知识,并把技术与艺术合理的结合起来。

李东翰/摄影

吞像摄影:这次的课程会有什么惊喜带给我们?

李东翰:惊喜谈不上吧,我更希望在这次的课程中,帮助大家理清城市摄影中的创作思路,教授大家更多的容易上手的创作方法,如何把文化融入到摄影这一表现形式的艺术中。

李东翰/摄影

新课推荐

NEWS

结合诸多案例

分析和教导城市风光题材的摄影创作

从器材对拍摄的影响、选景、创作思路,最后到思路

让城市风光的拍摄深入却通俗易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