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博物馆镇馆之宝|梅瓶
梅瓶是起源于唐代的一种瓶式,到宋代已很流行。它具有小口短颈,丰肩圆腹或长腹,束腰窄胫等特征。梅瓶一词是清代人对这种瓶式用途的一种形象阐述,认为其瓶口仅能插一枝梅花,故称之“梅瓶”。桂林出土的明代梅瓶数量全国第一,桂林博物馆展出的近百件梅瓶均出自位于桂林东郊的靖江王陵墓区,其数量之丰、品种之多、纹饰釉色之美为世所罕见,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国之瑰宝,桂林一绝”、“藏华夏陶瓷瑰宝,集明代梅瓶之最”,已成为桂林一张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片。
梅瓶是酒器,却蕴含极高文化内涵;1983年5月,温裕王墓出土青花双龙戏珠纹高腰带盖梅,打开发现其装有香沁浓醇的乳鼠药酒,酒色晶莹红艳。
此瓶为装乳鼠酒梅瓶
历经400余年,酒保存完好,弥足珍贵。据考证,系明代桂林三花酒制作的补酒乳鼠酒,对产妇产后有大补之功。此梅瓶出土,对研究古代桂林酒文化源流意义深远,也直接反映了梅瓶的储酒功能。此外,在墓穴中安放酒瓶,寄托古人“久久(酒)平(瓶)安”愿望。更寄托古人希望“清(青)平(瓶)长(藏)久(酒)”的太平日子。不管何类梅瓶,不管何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这也许就是中国文化精深奇妙的内涵所在。
备注:此瓶出土时瓶中尚有保存完好的古代秘方乳鼠酒,酒色晶莹红艳,浸有3只未长毛的小乳鼠和多种名贵药材。只可惜当时考古人员只重视器皿忽略了液体,把酒倒掉了,让随后闻讯赶来想研究配方的三花酒厂人员大失所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