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读书笔记||刘禅和段正明的文学形象为何差别很大?

昨天在公众号发了《比较刘禅和段正明》,得到很多网友的支持,在这里谢谢大家了!我们昨天分析的是历史上的刘禅和段正明,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文学形象里的刘禅和段正明。我们会发现,同样是亡国之君,《三国演义》里的刘禅让人感觉就是昏君,似乎一无是处;而《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明却被金庸美化成了一代贤君。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是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三国的历史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陈寿年轻时三国还没有统一,他是同时代人,所以他写的《三国志》应该还是可靠的。他里面写了很多人的传记,后来裴松之又做了注,资料更详实了。北宋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有三国的内容。也就是说,这段历史很多人是熟悉的。
文学上,三国那段历史也一直是文人津津乐道的。早期有刘义庆《世说新语》。杜甫的《咏怀古迹》等诗歌就经常提到诸葛亮、刘禅等人物。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就对刘禅是贬斥的:“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这些诗人对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很推崇,都认为刘禅断送了先辈的基业,要不得。
在《三国演义》之前,有关三国的戏曲、说书很流行。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就不能乱写。所以《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虽然细节上有很多虚构,不完全和历史相符,但总的事件经过,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再到晋国统一天下,这些和历史是一致的。历史上,大家都知道蜀国是在刘禅手上灭亡的,如果说刘禅没有责任,大家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而我们看大理国的历史,则刚好相反。大理是西南的小国,宋朝当时和辽、西夏、金一直在战争,大理与宋是和平状态,不太引人注意。因此,大理的史料是不详细的。《南诏野史》和《滇史》讲到大理也很简略。例如,段正明的父亲是谁,他早年的经历是怎样的,避位为僧后什么时候圆寂,这些都不得而知。
文学上,提及段正明的也很少,我们熟悉的似乎只有金庸的《天龙八部》。既然大家不熟悉大理国的历史,金庸处理起来就容易多了。和《三国演义》的七实三虚不同,《天龙八部》对历史改动很大。高升泰本来是权臣,在小说里成了忠臣。段正明被高升泰夺权,在小说里成了段正明直接传位给侄子段誉。事实上,高升泰做过两年的皇帝,后来段正淳又做了十几年的皇帝。这些经历都让金庸略去了。我们不熟悉大理国史的人,读了《天龙八部》自然就会觉得段正明是贤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