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至上,人格如金
在我的意识里,曾经有这样发人深省的一幕:
有一位学者到某高校做演讲时,向台下的听众提问:“你们认为现下社会最缺什么?”
台下异口同声的回答:“缺德”。
我震惊了,不过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整个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品行和道德”。
在这个时代,社会需要优良品德,作为一个人,更需要优良品德,作为一个企业、公司,作为一个员工,更是如此。
在我看来,优良的品德,无外乎就是:诚信、宽容、感恩、正直、仁爱、知足,而这些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上善若水。即是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人所共知的《三字经》开篇语。善良如同流水,滋养生命,让世界充满温馨的爱意。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就像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古人常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此言得之,古人诚不我欺也。
要想做一个道德的人,就必须先做到善良,这就好比盖楼房,在盖之前,就先必须打好地基,若连地基都打得不牢固,就算楼房盖的再高,也总有一天会塌下来。所以,“善良是道德之本”。我们做人,只要心中时刻谨记与人为善这四个字,那么上面所说的诸如诚信、宽容、正直等等优良品德,皆会保留心中,长存不朽。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所有人都知道,人才是根本。在众多资源当中,生产力是企业、公司发展的第一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强大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换言之,就是说,人才是企业、公司必须紧紧抓住、努力开发的最核心资源。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公司、企业,并不缺乏人才,甚至有的企业硕士研究生云集,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这些公司却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有的甚至惨遭淘汰出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公司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公司、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现在有很多这些的企业员工,他们普遍缺乏诸如忠诚、敬业、正直、诚信等等的优良品德,而这些恰恰是区分企业员工人品优劣的最重要体现。
我们不妨这样试想一下,一个员工人品普遍低下,企业公司充满重重矛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这样的企业又怎么能发展壮大呢?
在中国古代,人们讲究: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其外还有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场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之前我们了解的三纲说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却是理解失误,三纲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君主应该成为臣下的表率,父亲应该成为儿子的表率,丈夫应该成为妻子的表率,身处某种位置,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正人先正己,三纲非但不是奴役压迫,反而是对上位者的约束,三纲并非是为臣、子、妻定的,而是给君、父、夫定的。拿到现代社会,就是对企业领导的要求、对父亲的要求、对丈夫的要求。至于五常,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万物而成仁,秋刚正利收而为义,礼是形式,智为思想,信是保证,这些都更是好东西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不仅不应该反对三纲五常,反而应该提倡宣扬。
现在社会人越来越多的人在重温《弟子规》,我便是其中之一,本人自诩从小熟读《弟子规》,而今虽忘却大半,但常言“容天下难容之事,做世间可作之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仍牢记心间,丝毫不敢忘却。
在现今社会主义中国,一直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说的有点托大了,今天主要是说,优良品德之于企业、公司。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前企业、公司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锤炼员工人品,不然即使当前取得了蝇头微利,蜗角虚名,但这些之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实不足道,我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才是最重要的,而人品,毫无疑问的排在企业文化的第一位。
所以,欲做事,先做人,欲大作为,先树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