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这么麻烦,爸妈为何要生我?

【留美学子】的 读者文摘
第 889 期 原创精选 篇篇出彩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在【留美学子】第883期里,已经发表了谢刚博士在【大纽约华夏中文学校社区】的家长分享会上的演讲的万字精彩分享, 链接如下:

怎样沟通-儿女才听: 华裔心理学家精彩演讲 (万字珍藏版)

本文是谢刚博士,就前面文章完成后的【后记】内容,也是作者儿子的问题引起的思索。

后记

“你们为什么要孩子?”

威廉很难过,因为听到爸爸对他和弟弟说:“晚上常睡不着,都是因为这两年看不到你们有任何明显进步,焦虑的!”

他认真地问我:“我们让爸爸焦虑,养我们添这么多麻烦,你们当初为什么要孩子?”

成家时已经30,并没有认真考虑过为什么要孩子,觉得那是天经地义的下一步。

孩子爸爸11岁的时候,婆婆被诊断出癌症,从此公公改上夜班,白天好陪婆婆治疗。爸爸天生极其自律,很少让父母操心。高中时数学、科学、演讲等都很出色,同时还在高尔夫球场做球童勤工俭学,之后5年内在麻省理工跨界取得三个学位,工作上也是勤奋上进。所以,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差这么远?

象棋水平这两年滞留不前;
六年级的作业敷衍了事;
就连原来热爱的数学,也很少象前两年那样自己钻研了。

我也曾经一看到威廉打电子游戏就气不打一处来!
还有,生活习惯的培养,慢到不可思议:
提醒了那么多遍的 table manners (饭桌上的规矩), 到现在还需要提醒!
弟弟居然在四年级最后一周因为踢了同学一脚,被 suspend 一天!

在高科技界工作了23年,爸爸深知职场竞争的激烈。天天体会着工作上所需要的自律、勤奋、对目标的专注,再看看自己孩子,那差距之大,怨不得他担心到睡不着觉!

在湾区做“青少年焦虑”讲座时,几乎所有在座高中生家长都举手表示“近一个月来自己有焦虑症状”,相比之下,孩子“近一个月来有焦虑症状”的只有一半左右。

美国社会学协会调查也发现:有孩子的成人更容易抑郁;整体幸福感不如没孩子的同龄人 。

可父母的焦虑,无益孩子的成长


正文中讲到“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老师的尊重、赞美、信任和期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

可这个“期待”是双刃剑,如果不和“尊重、赞美和信任”结合在一起,会起到反作用。

就像那位聪明的高中生,成绩总是保持在C,一到B就少交几个作业,把成绩降到C。问他为什么,原因是他发现一个规律:自己成绩是B时,父母就会“罗嗦再努力一把,就是A了!”而当他成绩是C时,父母就绝望了,什么也不说。他为了不想听父母唠叨,宁可把成绩保持在C。

还有那位让 17岁儿子一见就跑的父亲,告诉我一定要求儿子申请哈佛的原因是,自己北大室友,当年成绩还不如他,孩子上了哈佛,所以自己的儿子必须上哈佛!

“期待”,用不好,不但有损亲子关系,更会伤了孩子的“志气”,觉得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索性自暴自弃!

我们的下一代非常幸运,有父母给他们提供这么高的起点;但这起点也很可能变成压力。在学霸父母身边成长,多少孩子能不费心思达到“期待”?

天生自律、做事条理、勤奋上进的孩子有,占极少数。

我们常常引用马斯洛博士 (Dr. 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 ,却忘了他估计能达到“自我实现”塔尖的人,只有2%。多数人的成长受不同因素限制,最多只是接近。

很多青少年在高中毕业之际并不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美国大学里至少50%的学生入学时定不下来想学什么,近 60%的美国本科生在毕业前会至少转一次专业。一半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和自己专业没直接关系的工作 。

系列实例如下,这个世界里,天天在发生......

越来越多的美国高中毕业生去读大学之前选择“间隔年”(Gap Year),通过服务性或公益活动给自己机会去探索世界。越来越多大学设计1+4结构,鼓励大一学生正式入学前先为不同公益组织服务一年。

这些并不阻碍绝大多数青少年将来成长为对社会、家庭、自己,有用的人,虽然很多在过程中会跌几个跟头、走几段弯路。曲径通幽,总有让人刮目相看的一天!

那位拖延症严重的男生,暑假去外地实习。第一程飞机晚点,转机时以破记录的速度跑到下一个登机口,从此开始深知时间的概念。

曾经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拒绝上中文学校的,工作后发现中文的重要性,宁愿自己付费请私教学中文。

当年成绩不起眼的,从别人嗤之以鼻的UC Merced 毕业后,投资公司开得风声水起!

高中毕业后入伍的,当初的鲁莽历练成真正的勇气,现在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被诊断为多动症,学校建议药物治疗,不会乐器,不爱运动的孩子,现在谨慎成熟,在美丽的Pepperdine 大学如鱼得水!

初中常被送到教室外面罚站的调皮鬼,现在是普林斯顿的学生领袖。

9岁时母亲因胃癌早逝而悲痛欲绝的孩子,现在乐观上进,不但在Rice 学业优异,还积极领导休斯顿的Camp Kesem  ,服务其他亲人得癌症的儿童!

小时候乖巧有加的女儿,9年级叛逆到拿妈妈的信用卡偷买东西,11年级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现在本医连读,马上要毕业当大夫了!

很多上了大学的孩子回来告诉我,回头再看看自己的高中时代,觉得当时自己很可笑,把很多并不重要的人和事看得那么高。现在才开始了解“世界”有多么大,自己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有多么多,而学业成绩远远不能定义自己个人的价值。

可我也曾站在墓地,参加17岁学生的葬礼。

每年,都有孩子失去走到那一天,找到那个结论的的机会。

这一张是在美国大学巡回放的行为艺术,代表每年在美国自杀的1100位左右在校大学生

条条大路通罗马。

孩子成长速度不同。

我们有没有真正了解孩子,

看到他们点滴的努力和进步?


象棋上等级分滞留不前,但仍保持兴趣,还在坚持学习。

六年级的作业敷衍了事,数学很少象前两年那样自己钻研了,很大程度上是环境造成的。在对自己有挑战性的知识上,比如中学“科学杯”的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成绩不俗。

每天简单的家务,开始自动完成。
在外旅游时坐公交车,主动把座位让给老人。
弟弟踢的同学,比他高两头。他被罚的当天,几位同学专门找到威廉让他转告弟弟“good job”,因为那位同学常在学校招惹别人。弟弟当然需要学习在别人推搡自己的时候不能武力以待,但走到那一步前,必须让他看到父母也很尊重他无畏的精神。

每天,不用多,支持孩子为家人和周围的人,做一件服务人的事,养成习惯。

每天,从认可至少一点孩子的进步开始,告诉他,你为他感到骄傲!

青少年喜欢控制感。能让他们做决定的,主动权尽量交给他们。

包括电子游戏,我也学会了区别对待。正面冲突只会破坏关系,解决不了问题。有的孩子已经玩到专业水平,在 YouTube 上有几十万subscribers,父母只能支持。大多数孩子只要不耽误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其它带来成就感和归属感的更有意义的活动,有朋友,父母又身体力行,提供健康的榜样,就不用担心孩子会上瘾。

父母最需关注的主题之一: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

教育心理学发现,目前只有斯坦福大学 Dr. Dweck研究的“成长的心态”(Growth Mindset) 对“Grit”(坚毅)的培养有直接帮助:把失误看作成长的一部分。Dr. Dweck说,也许我们都了解并同意强调努力过程对孩子保持上进心的重要性,但只有经过“固定心态导火索”的检验才能看出到底一个人是否真有“成长的心态”,

包括: 

-     失败、被批评时,是否感觉羞耻或要反击?

-     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是否嫉妒?

-     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时,是否有恐惧?

光“说”,已经不能让10岁以上的孩子听进去了。他们在看,父母得让他们心悦诚服才能赢得尊重。鼓励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心态”,我们得先锻炼:

-    在孩子有失误时,是否感觉羞耻或要反击?

-    看到别人孩子比自己孩子强时,是否嫉妒?

-    在孩子选择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时,是否有恐惧?

种一棵树,如果只盯着金秋丰收的一天,只会焦虑怎么长那么慢,甚至恨不得拔苗助长,而错过了所有风景:春天的新芽、夏天的花。

养育孩子,如果只盯着教育的目标(优良的品行)而看不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点滴的进步,也会享受不到为人父母的快乐,还可能阻碍了孩子正常的发展!
   

是的,选择做父母,自由支配的时间、体力、精力、财力等,都不如没孩子的同龄人。

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养孩子?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养育孩子,是长远来讲,很有意义的事。


感谢主,受洗以来才体会到,孩子是上帝的恩典和创造,父母只是“管家”。养育孩子,更是抽丝剥茧,锻炼父母心性的过程。有孩子以前,我都不知道自己脾气这么差!感谢孩子,象一面镜子,清晰地反射着我的软弱,才有机会不断反省,和他们一起成长。

没有一本书,可以回答我们关于青少年的所有问题。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是独特的创造,会有自己的优势,更有自己的挑战。

可有一点,永远不变: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和支持,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父亲节,威廉给爸爸的卡片,感谢他“在自己低谷时,没有放弃。”

*        *        *

那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习能力强、喜欢挑战、创造力无穷,将来的发展无可估量。

您相信孩子将来会成长为独立、自信、上进、负责的人吗?

那就用造就这些品质的话,围绕我们孩子的每一天!

“感谢你每天放学后帮妈妈把弟弟带回家!你越来越有责任感了!”

“今天这么闷热,你还把草割完!有你帮助,爸爸轻松多了!”

“不管多累,你都坚持每天把作业按时做完!我很佩服你的毅力!”

“爸爸妈妈真幸运有你!我们爱你!”

Reference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Ballantine Books, 2006)
How to Raise an Adult: Break Free of the Overparenting Trap and Prepare Your Kid for Success (Henry Holt and Co., 201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Bantam Books: NY, 1995)
The Talent Code: Greatness Isn't Born. It's Grown. Here's How. (Bantam Books: NY, 2009)
How Children Succeed: Grit, Curiosity, 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 (Mariner Books, 2013)

作者在演讲中


感谢作者谢刚博士授权发表,版权归属作者,如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网络

谢刚作者已发表文章链接

怎样沟通-儿女才听: 华裔心理学家精彩演讲 (万字珍藏版)

留学的行囊中需要"打包"进去的一个经历

近期文章链接

住进美高寄宿家庭的烦恼:3年/3次搬家/3堂自学/4个贴士

自杀率最高的高中再曝悲剧事件:[留美学子]综合报道

留学生急症就诊实用信息:误区警示

孩子被"留"在那里,美国是他们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如何邀请父母来美?大全收藏版

有多少妈妈,把自己活成了反面教材

令人发指的留德生被害案,15个月后......

DIY申请进了藤校 - 感悟7要素

毕业啦!此文献给我留学四年的大学青春和学费

她笔录了几亿父母没有完成的心路历程

妈, 你不要我做, 我也要做! 让我告你为什么!

他是每位留学生的噩梦 (中英文)

系列栏目 持续推出

【美国大学、高中信息汇总系列】
【陈屹视线】 美国教育30年心经
【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系列】
【特邀名家谈教育系列】
【父母手记365系列】
【名校人的反思系列】
【留学印记360系列】
【留美求职系列】

............

【留美学子】的 读者文摘
第 889 期 原创精选 篇篇出彩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长按【留美学子】二维码 

  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