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的菠菜和qing菜,是一码子事儿吗?

晨起买菜回家的路上,忽见小区有一位大姐在卖成捆的菠菜,价格也不贵,于是又买了一大捆,预备中午凉拌。

这时候来了几位老者,其中一位说,这是“青(读qǐng)菜”吧?另外一位说,是菠菜。卖菜的大姐说,菠菜青菜是一回事,小的时候是菠菜,长大之后是青菜。

牛黄解读:我们老家在保定西三环一带,也是叫请菜。

我听了之后不敢苟同,因为从小去地里玩,再加上多年买菜做菜的经验,对菠菜和青菜还是很熟悉的。

因为很多人搞不清楚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这里简要梳理一下。

首先,菠菜和青菜的种植时间不同。印象中,虽然它们长得很像,但是我们北方常见的菠菜都是耐严寒的“越冬菠菜”,每年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开始种,春节期间正好可以吃,无论做汤,还是菠菜豆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给肃杀季节的餐桌上带来可人的绿意。我们平常所说的青菜,一般都是春夏时节种植,初夏时节,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浸泡,捞出切段,放上葱花、姜末凉拌,别提多清爽可口。

其次,菠菜和青菜的株形不同。菠菜也叫“红嘴绿莺哥”,鲁迅先生在《谈皇帝》一文中说,这是他家的一个老仆妇告诉他的“对付皇帝的办法”,因为“皇帝是很可怕的。他坐在龙位上,一不高兴,就要杀人;不容易对付的。所以吃的东西也不能随便给他吃,倘是不容易办到的,他吃了又要,一时办不到;——譬如他冬天想到瓜,秋天要吃桃子,办不到,他就生气,杀人了。现在是一年到头给他吃波菜,一要就有,毫不为难。但是倘说是波菜,他又要生气的,因为这是便宜货,所以大家对他就不称为波菜,另外起一个名字,叫作 ‘红嘴绿鹦哥’。”鲁迅还说,“在我的故乡,是通年有波菜的,根很红,正如鹦哥的嘴一样。”菠菜一般二十厘米高,在各种蔬菜中形状确实秀气,粉红的短根比如鹦鹉嘴,参差不齐的长叶仿佛鹦鹉的身子。它不到开花时节,绝不会抽杆,所以我们平常吃的菠菜,都是粉红的根上,攒着一绺像鸟的羽毛一样的绿叶,菜心没有杆儿。青菜则不同,尽管它也是粉红的根,但要比菠菜长多了,因为它要支撑比菠菜高很多的长杆。春天种下青菜,破土之后,因气候温暖,很快抽薹,如同小树苗一样,一棵空心主干向上生长,叶子渐次长在两旁,有时候居然能长到一米多高,但这时候杆茎和叶子都老了,不再鲜嫩,人们只好用它去喂猪。

还有就是,菠菜和青菜的种子不同。青菜的种子长着刺儿,形如蒺藜,两者极易混淆。菠菜的种子则是圆圆的,宋人陈元靓《博闻录》、元代司农司撰写的《农桑辑要》、元代王祯所撰《王祯农书》之《农桑通诀》、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都对菠菜的种植有清楚的记载。因为菠菜的种子表皮依附着一层胶质,按常规播种出苗慢且不整齐,因此菠菜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浸种处理,所以《博闻录》和《农桑通诀》都提到必须在播种前“种时需以其子砑开易浸胀”“以水浸子”。《农桑辑要》明确记载四季种植菠菜的时间,特意提到“十月内,以水沃之,以备冬食”,这说明早在元朝,菠菜就已经有了春菠菜、秋菠菜、越冬菠菜等品种。《农政全书》则专门记载“茎叶老时,用沸汤掠过,晒干,以备园枯时食用”,还特别强调这种蔬菜“甚佳”,说菠菜是“实四时可用之菜也”。足见菠菜在当时广受欢迎之程度。

那么菠菜和青菜这两种菜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否就是同一种菜不同时期的形状?

我们先来看看文献上关于“菠菜”的记载。

首先看菠菜的名称。《中药大辞典》对菠菜的记载:别名菠棱(《嘉话录》),波棱菜(《唐会要》),赤根菜(《品汇精要》),波斯草(《纲目》),鹦鹉菜、鼠根菜(《现代实用中药》),角菜(《陆川本草》)。其实,菠菜的名称远不止这些,还有甜茶、拉筋菜、敏菜、飞薐菜、飞龙菜等其他名称,简直堪比别名众多的布谷鸟!

其次,再看菠菜的形状、习性和食用功效。考之《辞海》(1999年缩印本)第170页,“菠菜”条目云:又名“菠薐”。藜科。一二年生草本。主根粗长,赤色,味略甜。基出叶椭圆或箭形,浓绿色;叶柄长而肉质。雌雄异株或少有同株,单性花或少有两性花。依果实是否有刺,可分有刺种与无刺种两类。性喜冷凉气候,耐寒性强,适于沙壤或粘壤土生长。原产伊朗;中国各地普遍栽培,北方以秋冬栽培和冬播春收为主,南方则秋、冬、春均可栽培。为主要绿叶菜之一。

再查《汉语大词典》(第9卷452页,总第12969页):菠菜,蔬菜名。又名菠薐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根略带红色,花黄绿色,茎和叶子可食,富铁质。《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把菠菜捣烂拧出汁来。”

以上可知,两部辞书记述的菠菜形状、习性大同小异:都记述菠菜名“菠薐”,藜科,草本。但《辞海》记述的更全面而详细,不仅指出了菠菜原产伊朗,而且指出果实可分有刺种与无刺种两类。这和上文我们从种菜的经验中所得到的菠菜、青菜种子的差异情况是一致的。实际上,从植物学角度来看,都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藜科、菠菜属,两者本质上都是菠菜,只是形状有一定差别,后者顾名思义叫“长杆菠菜”,保定地区各县基本上统称青(读qǐng)菜,两者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培养的不同品种罢了,绝非童年和成年的关系。

那么菠菜为何叫菠菜?既然原产伊朗,什么时间传入我国,进而普遍栽培的?

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没有关于菠菜的记载,这说明菠菜不是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并且直到北魏的时候,中国都没有菠菜种植的记录。

继考之《辞源》,有“菠薐”一词,云“菜名,即菠薐菜。菠菜。《唐会要》一〇〇泥婆罗国:(贞观)二十一年,遣使献菠薐菜,浑提葱。参阅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泥婆罗,是尼泊尔过去的旧译名。《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泥婆罗国,在吐蕃西。”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波罗拔藻,叶似红兰,实如蒺藜,泥婆罗国所献也。”段公路《北户录·蕹菜》:“国初,建达国献佛土菜,泥婆国献波稜菜。”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后世认为史料价值和可信度极高。《四库总目提要》谓:“唐人小说多涉荒怪,此书独语必徵实。”他所说的泥婆罗国所献之“波罗拔藻”果实如蒺藜,这正是今天长杆菠菜种子的特征。因为菠菜籽酷似蒺藜籽,过去中医界常有混同。所以,《封氏闻见记》所说的波罗拔藻,就是段公路《北户录》中记载的“波稜菜”,也就是“菠菜”。以上记载可证,我国唐代以前,文献典籍中没有关于菠菜的文字记载,菠菜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1年)从尼泊尔传入,此后得以在中国广泛种植,因其主要品种耐寒,又特别成为北方人民冬春季节极为重要的时令蔬菜。封演《封氏闻见记》和段公路《北户录》肯定了尼泊尔使臣传入这个说法,可见在唐代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不过,历史的发生肯定不会是单线条单层面的,菠菜传入中国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个单一途径。晚唐时期,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韦绚整理长庆中刘禹锡的谈话记录写成《刘宾客嘉话录》记载,“菜之菠稜,本西国中有僧将其子来,如苜蓿、蒲陶,因张騫而至也。绚曰:‘岂非颇稜国将来,而语讹为菠稜耶’?”北宋唐慎微在《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指出:“刘禹锡《嘉话录》云∶菠稜种出自西国。有僧将其子来,云本是颇陵国之种。语讹为波棱耳。”南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二》也记载说:“《艺苑雌黄》云……蔬品有颇陵者,昔人自颇陵国将其子来,因以为名,今俗乃从艸而为菠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时珍曰:按《唐会要》云太宗时尼波罗国献波棱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即此也。方士隐名为波斯草云。”

上文中,韦绚记载刘禹锡谈及菠菜,又提到另一种可能性。菠菜传入大唐,就如同苜蓿、蒲陶(葡萄)因张骞出使西域而传入汉朝一样,是僧人带着菠菜种子,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东土的。韦绚还以反诘的语气,说明了这种菜从颇稜国辗转传过来的,以语讹的缘故,就以其发源地而叫“菠稜”菜了。北宋著名医药学家唐慎微肯定菠菜之名源自“语讹”,南宋孙奕对菠菜的发源地和刘禹锡、韦绚的看法相同,他并且进一步指出,因原产国而来的“颇陵”菜的称谓,之所以演变成“菠薐”两字,是因为随乡入俗,按照我国蔬菜名称的习惯,加上草字头而得名。两位宋代学者都没有提到泥婆罗国遣使进贡菠菜,而是根据刘禹锡、韦绚的说法,认为是僧人、某些商人(昔人)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东土。因为唐代疆域西跨帕米尔高原,西南紧邻波斯萨珊王朝(唐朝高宗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被大食帝国吞并),胡僧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把菠菜种子带入中原,这从地理环境上讲完全具有可能性。因为菠菜原产于波斯的高原,比较耐寒,所以宋代大文人苏轼在思念故土回忆蜀蔬之富的七言古诗《春菜》中写到:“北方苦寒今末已,雪底菠漫如铁甲;岂知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可知北宋时期蜀中已广种菠菜,并能越冬露地生产。此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援引《唐会要》有关菠菜传入中国的官方记载,并综合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以及他自己对菠菜的认识,对菠菜的来源、形状、功效做了简明的介绍,并指出“方士隐名为波斯草”,这实际上明白地点出了菠菜的起源地。

如果说菠菜之得名源因“语讹”,那么有关菠菜的记载,却有不少以讹传讹,传抄错抄之处。如《何新杂记:菠菜来自尼泊尔和波斯》一文,说《唐会要》卷二〇〇亦记:“尼波罗国献波棱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即此也。”《唐会要》总计才一〇〇卷,其关于菠菜的记述,以严谨著称的《辞源》说的明明白白,何新却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的这段话,错认为是《唐会要》的记载,这是没有读懂李时珍原文、且没有认真查阅《唐会要》造成的。不仅如此,百度古代菠菜做法,也会发现一段以讹传讹,流传甚广的记述,说什么《唐六典》载:“太官令夏供‘菠叶冷淘’,凡朝会宴饮,九品以上供其膳食。” 有人据此,更演绎出“菠叶冷淘”就是菠菜叶榨汁之后做成的绿莹莹的凉面,有人甚至说是掺入了菠菜叶汁的凉粉!这些美食当然都可以做,想想确也色香味俱佳,但绝不能无中生有,妄加杜撰。查《唐六典》卷十五光禄寺记载:“凡朝会、燕飨,九品已上并供其膳食。”下面的注文中提到“……夏月加冷淘粉粥……”仅此而已,哪里写着所谓“菠叶冷淘”?网络如同社会,稍微不加注意,很多话语传播过程中,以讹传讹,就会大走其样。因此,就文献稽考而言,度娘只可以当做线索,但绝不可当信史,而必须认真核对原文、出处,否则就有可能闹出更多的笑话。

综上所述,菠菜原产古代波斯,唐太宗时,经由尼泊尔使臣或西域僧人传入我国,因为原产地的发音缘故,随乡入俗,被冠以草字头,称为“菠菜”。菠菜既原产于伊朗高原,属于耐寒蔬菜,不喜欢高温,否则极容易抽薹。

菠菜传入中国之后,在劳动人民的多年培育下,形成多个品种,适合一年四季种植,但从种子来看可分两大类,其中圆籽长叶的仍称“菠菜”;籽上带刺形如蒺藜的长杆的,河北保定民间俗称“青(读qǐng)菜”(保定地区完县、涿州、高阳等地发音都是上声。河北其他地区叫什么菜不得而知)。

两者是同一种蔬菜的不同品种,但并非幼株与成株的关系。

2020年3月23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