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热药的简单归纳

【秦 艽】 《神农本草经》

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气特异,味苦、微涩。以色棕黄、气味浓厚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清湿热,舒筋络,止痹痛,退虚热。

【应用】

1.风湿痹证,筋脉拘挛,骨节酸痛:善于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能“通关节,流行脉络”,凡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对热痹尤为适宜 

2.中风半身不遂

3.湿热黄疸

4.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治虚热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防 己】 《神农本草经》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习称“汉防己”。

气微,味苦。以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

1.风湿痹痛: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2.水肿,脚气肿痛,小便不利: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

3.湿疹疮毒

4. 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其他】本品又称“汉防己”。另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称为“广防己”或“木防己”。过去通称为“防己”,二者常常混用,并有“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之说。但由于广防己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为保证用药安全,国家已于2004年发布文件停用“广防己”药用标准,以“粉防己”代之。

【桑 枝】 《本草图经》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

气微,味淡。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生用或炒用。

【药性】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

【应用】风湿痹证,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祛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

另:引药上行,作用于上肢。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豨莶草】 《新修本草》

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质嫩、色灰绿者为佳。

生用或酒蒸制用。

【药性】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应用】

1.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木:。生用性寒,宜于风湿热痹;酒制后寓补肝肾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

2.中风半身不遂

3.风疹,湿疮,痈肿疮毒:生用苦寒能清热解毒,除湿热。

4. 能降血压,可治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9~12g。外用适量。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宜制用,治风疹湿疮、痈肿疮毒宜生用。

【臭梧桐】 《本草图经》

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干燥嫩枝和叶。

有特异臭气,味苦而涩。以色绿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甘,凉。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应用】

1.风湿痹证

2.中风半身不遂

3.风疹,湿疮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煎服,5~15g;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研末服,每次3g。外用适量。

【海桐皮】 《海药本草》

豆科植物刺桐或乔木刺桐的树皮。

气微香,味微苦。以钉刺多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辛,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风湿痹证: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2.疥癣,湿疹

【用法用量】煎服,5~15g;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络石藤】 《神农本草经》

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又名“风车茉莉”

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应用】

1.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善于祛风通络,苦能燥湿,微寒清热,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

2.喉痹,痈肿:可用于热毒壅盛之喉痹、痈肿。治热毒之咽喉肿痛

3.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6~12g。

【鉴别用药】络石藤与海风藤均能祛风通络,常用于风湿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及跌打损伤。但海风藤性微温,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者;络石藤性微寒,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

【雷公藤】 《本草纲目拾遗》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干燥根或根的木质部。

气微、特异,味苦微辛。以块大、断面红棕色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应用】

1.风湿顽痹:治风湿顽痹要药,尤宜于关节红肿热痛、肿胀难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关节变形者

2.麻风病,顽癣,湿疹,疥疮

3. 治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

【用法用量】煎服,1~3g,先煎。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或制成

酊剂、软膏涂擦。

【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凡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禁服。

【老鹳草】 《救荒本草》

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或野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长嘴老鹳草”,后两者习称“短嘴老鹳草”。

气微,味淡。以色灰绿、叶多、果实多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清热解毒。

【应用】

1.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性善疏通,有较好的祛风湿,通经络作用 

2.泄泻痢疾

3.疮疡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酒浸服。外用适量。

【丝瓜络】 《本草纲目》

葫芦科植物丝瓜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气微,味淡。以筋络细、坚韧、色淡黄白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下乳。

【应用】

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善于祛风通络,唯药力平和,多入复方中应用。

2.胸胁胀痛:入肝经能活血通络,常用于气血瘀滞之胸胁胀痛

3.乳汁不通,乳痈肿痛:体轻通利,善通乳络

4. 能治跌打损伤、胸痹等。

【用法用量】煎服,5~12g。外用适量。

(0)

相关推荐

  • 【名称】络石藤【别名】白花藤,络石,耐冬...

    [别名]白花藤,络石,耐冬,络石草,石薜荔,感冒藤, [归经]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分类]祛风湿常用药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凉血消痈. [功效特点]本品祛风通络,凉血退热,适用于风湿热 ...

  • 【风湿“四药”】关注健康,持续分享,喜欢...

    【风湿“四药”】关注健康,持续分享,喜欢...

  • 丝瓜络

    丝瓜络

  • 祛风寒湿药的简单归纳

    [独 活]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以根条粗肥,香气浓郁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痹 ...

  • 祛风湿强筋骨药的简单归纳

    [五加皮] <神农本草经>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习称"南五加皮".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以皮厚.气香.色淡黄棕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肝.肾经 ...

  • 每日一药——祛风湿热药 老鹳草

    老鹳草最早载于<救荒本草>.其性平,味苦.辛;归肝.肾.脾经;其基本功效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 1. 用于风湿痹证. 老鹳草辛能行散,苦而能燥,性善疏通,有较好的祛风湿,通经络 ...

  • 讲完祛风寒湿药,接着讲祛风湿热药,从“秦艽”开始

    和大家一起学习完祛风寒湿药之后,继续学习祛风湿热药.本类中药多为苦寒之品,入肝.脾.肾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主要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风疹瘙痒.疮痈肿毒等. 秦艽是祛风湿 ...

  • 祛风湿药汇总比较,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

    祛风湿药汇总比较,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

  •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简单归纳

    雄 黄 <神农本草经> 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以色红.有光泽者为佳.照水飞法水飞,晾干. 生用,切忌火煅. [药性]辛,温:有毒.归 ...

  •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简单归纳

    红 粉 <外科大成> 红氧化汞(HgO).以水银.火硝.白矾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红色升华物. 气微.以色红.块片不碎.有光泽者为佳. 研细粉用. [药性]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 ...

  • 固表止汗药的简单归纳

    麻黄根 <本草经集注>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气微,味微苦.以质硬,外皮色红棕,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药性]甘.涩,平.归心.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 ...

  • 敛肺涩肠药的简单归纳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吉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