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跳舞,听音乐不如跳舞。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陈慧琳发行了她的第六张国语专辑《飞吧》,:
好像最近的推送里面科普过好多次关于“正东”的历史,陈慧琳作为正东签约的第一批歌手当中的代表,再不提就说不过去了。凑巧今天也是她的《飞吧》发行周年纪念日,索性就带大家回顾一下陈慧琳这张二十周年的国语专辑。
在介绍《飞吧》专辑的歌曲之前,还是梳理一下陈慧琳国语专辑的“故事线”。最早正东和台湾的“开丽创意”合作成立“台湾正东”,双方互换资源,开丽的小虎队、张克帆可以来香港发展,而正东的陈慧琳、胡蓓薇可以拓展国语市场。陈慧琳的第一张国语专辑,1996年发行的《我不以为》,就是由“开丽创意”的音乐总监李子恒大师操刀。面对刚刚来台湾发展的陈慧琳,李子恒按以往台湾公司炮制“港星”专辑的路数那样,以简洁的抒情歌曲为主。这也是李子恒的强项。
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台湾正东”退市。这样一来,香港正东歌手的国语专辑合约,就转到了和宝丽金渊源流长的福茂唱片旗下。故此陈慧琳在1997~2000年间,发行的第二张到第五张国语专辑,都是由台湾福茂唱片执行制作。福茂在陈慧琳之前,已经有成功推出周慧敏、王菲等“港乐天后”的经验,这段时期陈慧琳的国语专辑,在我看来还是比较符合大家心中对“90年代宝记女歌手”的认知。
2001年,正东与福茂的合作到期,陈慧琳在台湾地区的代理发行合约又转到了刚刚被台湾环球并购不久的上华唱片。所以,2001年8月发行的《飞吧》,也是陈慧琳在上华唱片发行的第一张专辑。
有人说雷颂德把最好的舞曲,一半给了黎明、一半给了陈慧琳。《飞吧》专辑中收录的《不如跳舞》,在当年就是现象级的“神曲”,甚至N多年后,还会重新在网络时代成为热门词。足见这首歌的影响力。
其实《不如跳舞》这首单曲,对于《飞吧》来说不算是新歌。上一年粤语专辑《花花宇宙》就已经把它当做《失忆周末》的粤语版,“附录”在了专辑末尾。《失忆周末》和《不如跳舞》,国语、粤语两版都是佚名老师填词,一般这种情况的歌都错不了。
雷颂德位列专辑的制作人之一,负责了三首歌曲的作曲、编曲、制作。实际上就是粤语版改成的国语版,除了《不如跳舞》,还有《大日子》的国语版《好地方》,以及《随身听》的国语版。这些歌的原版“监制”是雷颂德,但到了国语版的配唱环节,是台湾音乐人陈国华完成的。所以严格来说,《好地方》和《随身听》是雷颂德和陈国华共同完成。
顺便再科普下陈国华,他给迪克牛仔写过《放手去爱》、给彭佳慧写过《相见恨晚》、给梁咏琪写过《短发》。跟陈慧琳这次合作却仅仅是制作人,没有提供原创曲给陈慧琳。
我没想到的是,陈慧琳这张《飞吧》当中的“韩流”还挺重。不仅改编了韩国歌手的作品,还请来了韩国的制作人。这位韩国友人还不是别人,正是王培荣……也就是滚石唱片韩国分社的“社长”。他的名字出现在上华歌手的专辑里,也算是跨公司合作了。
标题曲《飞吧》,来自韩国歌手李允正的《Seduce》。这首韩国“魅眼舞后”李允正的成名曲,当年席卷了韩国大大小小的酒吧、舞厅。《飞吧》的热舞过后,另一首韩国歌是《数到三就不哭》。原曲徐真英的《love letter》,一首很好听的慢歌。两首“韩流之声”,都是易家扬填词。
《飞吧》专辑,在2001年的10月份,也在韩国上市韩国版,可见这两首翻唱,其实是为陈慧琳打开韩国市场做铺垫。
有了雷颂德的粤语歌改版、以及两首韩国歌,专辑中留给台湾本土音乐人的戏份,就少了许多。严格来说,全碟只有三首歌是台湾本土的原创,并且都不算主打歌。尽管如此,陈慧琳这张国语专辑里还是聚集了很多台湾乐坛的大佬。
按说《飞吧》是“上华”出品的专辑,但是幕后阵容大部分都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上华。这可能也是上华被环球收购之后最明显的变化。要说专辑中有哪些上华印记,可能还就是左安安写的《谁爱过》。毕竟她曾是上华的签约歌手,她的父亲左宏元也曾是上华旗下的重要作曲人。左安安这首作品的制作人是马毓芬,同时《不如跳舞》的国语配唱,也是马毓芬。
还有一首要推荐的作品是薛忠铭作曲的《我要的是你》,填词人是最会写国语的香港词人之一——李焯雄。薛忠铭真的可以算是天后的幕后推手,写过太多好歌、制作过太多经典的专辑。但是在陈慧琳的专辑里,薛忠铭却没有为她担任制作人,只是这一首歌的交集。《我要的是你》是陈国华和包小柏两人,分别负责配唱和音乐的制作。
《我疯了》的作曲人张毅,我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但是看作词邬裕康、编曲黄中岳,总感觉这是丰华唱片的作品。真的得说台湾乐坛当年真是人才济济。即使是非主打歌,阵容也是超级豪华的。
在credits里,我又发现了一个有故事的名字:陈艾玲。在专辑里负责制作企划。我相信知道她另一个身份的朋友,要么知识面太广、要么听歌的年头已经足够久。
陈艾玲当年有一个组合,叫”芝麻&龙眼“,陈艾玲是“芝麻”,“龙眼”叫林育如。属于乡城唱片旗下的歌手,走校园民歌路线。但是很可惜,她们只出版过三张专辑,“龙眼”就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与“龙眼”一同遇难的,还有同公司的歌手王默君。
关于王默君,大家还需要记住一首歌,就是童安格写给她的《让思念伴着我》,童安格后来又自己唱了一版,收录在那张著名的“资源回收”专辑《一世情缘》。
“龙眼”去世之后,陈艾玲经历了一年多才慢慢从队友离世的悲伤中走出,发表了个人专辑《一个人唱歌的时候》。后来陆陆续续出版过几张个人专辑,最终还是转型成了一位唱片企划。
陈艾玲在上华唱片,除了给陈慧琳担任过国语唱片企划,还参与了许志安,以及杨千嬅、梁汉文这两位“华星系”歌手的国语专辑的企划及制作协调。
某百科上,《飞吧》专辑的词条里面,在“唱片公司”一栏,出现了“艺风音乐”的信息。并且是和“正东”以及“上华”并列存在的。而且,“艺风”还是一家内陆公司。当年引进版的唱片封底,有“艺风音乐”的信息。按说纯搞引进发行的出版商,一般不会被写进百科。本着探索精神,我还是仔细考究了一番……
2000年,时任环球亚太区负责人的郑东汉,试图让环球入驻内陆。怎奈当时不允许海外唱片公司直接在内陆从事音像制品制作、发行,于是就和“艺风音乐”合作,让“艺风”成为环球唱片在内陆的代理机构。2002年,郑东汉从环球转到了EMI,成为了EMI在大中华区的合伙人。“艺风”就从环球的代理、转为了EMI的代理。这是不是也算环球和EMI的一段交集……
同时与“艺风”并行的公司还有“步升”,常买引进版的朋友应该对这家公司有印象。两家的分工大致是“艺风”管前期的编辑、“步升”负责后期的发行。2005年“艺风”和“步升”合并为“步升大风”,再后来被“金牌娱乐”收购,才有了“金牌大风”。
所以,“金牌大风”的“风”是这么来的。
℗&©愚人音乐坊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