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勤奋,另外一个是什么?

很多家长都常常问我这样的问题:

“学霸的诀窍究竟是什么?”

“我家孩子挺努力的,为什么成绩很一般?”

“明明今天老师只讲了一个新知识,为啥人家孩子学完之后就能写作业,俺孩儿还得上补课班?”

……..

类似的问题很多,我对此也深思许久,每个学霸优异成绩的取得都有诸多因素,比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做事态度,家庭氛围等等,这些都能直接导致成绩的起伏。

但是,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对此作出解释,那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这也是近几年来,我通过观察若干学霸而总结出来的一点感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两个概念: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

知识结构指的是:构成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内在的联系,这些相互联系的知识构成的网络即是知识结构。

认知结构指的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之后,在自己的头脑中都会有一个知识结构。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结构都是不一样的,带有每个人的个人特点。头脑中带有个人特点的知识结构就称为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和学科的知识结构吻合的越好越有利于学习。

可能这个解释对于部分家长理解起来有些晦涩,举个例子,当老师讲到孔子的生平时,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就听什么,但是学霸的脑海里会迅速冒出自己对孔子的了解,他们会取长补短的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当学习者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只有这个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发生联系时,它才能被理解,才能被建构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去

其实,我们的大脑就像是我们家的衣柜我们每天学到的知识就像是柜子里的衣物。不会学习同学的衣柜是凌乱不开的,等他们想要某件衣物时,也就是说等到考试时需要某个知识点时,他们往往翻来覆去的找不到所需。而学霸的衣柜在他们心中是有序的,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某种规则井然放置的,所以,提取起来自然很方便。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表扬这样一种同学:他们似乎有读心术,在我抛出一个问题之前,他们便知道我想要说什么内容。(当然,我指的不是数学上的计算,一眼便知答案的那种。)这需要极大的专注外,也需要对老师有很深的了解,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洞悉到老师所讲的内容,和自己脑海里已有的知识产生了某种链接。

那个时候,不仅仅是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作为老师,我们也常常在心里因为“孺子可教”而欢喜着。

因为每个孩子的认知结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千差万别。那么,如何让孩子们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或者说,使其更加的合理,我们可以从哪方面入手来帮助他们修改并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呢?简单列举几个方法:

1、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对知识的梳理就很有帮助,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多和更优秀的人交流,和他们同做一件事,从中寻找差异,从而取长补短,达到对自己知识理解的优化。

2、打破学科界限,打破年级界限,大胆了解各学科之间相关的东西,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3、不要局限于老师说的是什么,更要去继续追问为什么,那么就会对所学概念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努力去寻找先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其实,有时候知识之间是上下位的关系,有时候是并列的关系,有时候是因果关系。

4、大量的阅读也对我们的认知结构有帮助,我喜欢的文史哲方面的书籍有时候会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继而有益于我们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

所以,当我们了解到孩子们不同的认知结构之后,便会意识到他们的学习效率是大不相同的。

实际上,即便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即便我坐在儿子的书桌旁边,但我也无法完全理解他做英语阅读理解时的思路。举个小学生的例子,当他们计算99+99的时候,有的孩子是直接使劲往上加,有的孩子择会用简便运算。一切都在他们的大脑中悄然进行,我们根本无从知晓。

现在,很多老师现在在课堂上都喜欢让学生讲解思路,这其实就是帮助老师了解孩子认知结构的一种方式。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学习出现障碍时,考虑完其他因素外,深入探寻一下他们的认知结构,将是一件极为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在我看来,或许,这才是影响力最大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