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洞,曾经的沧海一粟——苏州3日(14)
★旅游地点:苏州西山之林屋洞
尽管现在并不是梅花的盛花期,不过想着无锡荣氏梅园十二月正是蜡梅馨香,还是忍不住去了林屋梅海。
走进去就见到两株梅花,一株蜡梅,一株粉梅。不过走进去还是免不了失望,大片的春梅当然还只是花苞,梅海里也不见蜡梅,干脆去了林屋洞,这个天下第九洞天还是颇具瑰丽色彩的。
小伙伴对于林屋洞里随处可见的水塘水洼颇感兴趣,尤其是有一段路只能双手双脚并用屈身才能通过,多少也算是探洞的一趣了。
林屋洞被称为古洞,是指此处的石芽很多。所谓的石芽,是洞底板上突起的基石,远观如丛林,有“立石成林”的意思。
屋则指洞顶平整光滑,少见倒悬的钟乳石,就跟人家的天花板似的,所以称“顶平如屋”。林屋洞的“林屋”两字,便由此而来。
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中,大凡仙人都有洞府,就相当于我们凡人的“家”。这些洞府自然风水绝佳,仙气不绝。
林屋洞被称为道教十大洞天第九,虽然排名比较靠后,但能够跻身前十,也算是数得上的洞天福地了。
道教共有七十二福地,它排在第四十三位。由此可见,林屋洞也是仙人居住的洞府。
形成溶洞的主要材料是石灰岩,洞内冬暖夏凉,是盛夏避暑冬季避寒的好地方,要不然古代的道士隐士们也不会选择这种地方修真避世了。
我国的石灰岩洞分布很广,有著名的十大溶洞和十大天坑。由于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比较容易溶蚀,所以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比较著名的石林,就在云南九乡。
林屋洞并不大,不过颇有点像迷宫,有时候转悠半天找不着出口,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不知不觉出了洞口。毕竟已经来过一次,所以我们也没有再进洞的欲望。
小伙伴对于绚烂的灯光倒不觉得沉迷,反倒喜欢洞外山坡上的石灰岩层地貌。没有迷离的灯光,这些白色的石灰岩在阳光下显得细腻而真实。
我国是世界上对溶洞进行考察最早的国家,其中就有江阴籍的著名地理学家、一代游圣徐霞客,它在明朝末年就对溶洞的特征、类型和成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一生中探查了二百七十多个洞穴。
石屋洞没有看到关于徐霞客及他的游记记载,想来徐霞客并没有来过林屋洞。
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产之一。按其沉积地区,石灰岩又分为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以前者居多;按其成因,石灰岩可分为生物沉积、化学沉积和次生三种类型;按矿石中所含成分不同,石灰岩可分为硅质石灰岩、粘土质石灰岩和白云质石灰岩三种。
林屋洞的这片石灰岩,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巅驾浮阁,还留着一些海洋生物的化石,可见在久远的古代,这里是一片海洋。
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在露出水面后渐渐失去水分,紧压胶结起来就形成了岩石,也就是我们眼前的这种石灰岩了。
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几乎占到了一半以上。我们在地质馆看到的方解石水润莹亮,可不是这种灰扑扑的模样。
看着眼前蔓延了整个坡面的石灰岩,在小伙伴的讲解下,我还真发现似乎比五光十色的灯光更漂亮。
“林屋晚烟”被刻在一块比较平整的石灰岩上,想必这里是看落日的好地方。不过林屋洞并不是夜公园,恐怕不会让我们呆到晚霞漫天的时候。
站在坡上,看着山下成片的白墙黑瓦,我有点遗憾。现在的农村生活也被城市同化了,想看炊烟袅袅的景象,恐怕也是可遇不可求了吧。
自驾游:苏州西山之林屋洞
1月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