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津液

​​​​​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3年7月27日

进度:459/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秦伯未医书重刊专辑:中医入门》

作者:秦伯未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享章节:第一章 理论之部

————————————

【重点摘抄】

🌱五、津液

津和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液质,但不等于一般所说的水分。《内经》指出:“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津,其留而不行者为液。”故津液亡脱,在津为腠理开、汗大泄,在液为身体萎枯,毛发憔悴,耳鸣、胫痠,骨属屈伸不利。

津液可以转化为血,故 《内经》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因而中医有津血同源的说法,理由是亡血有吐、衄、便、溺四大症,亡津亦有呕、吐、消、汗四大症。吐血出于贲门,与呕吐同;鼻衄名为红汗,与汗出同;便血出于大肠,与下利同;溺血出于胞中,与下消同。两者相比,性质相似。故保津即所以保血,养血亦可以生津,临症上常把亡血和亡津液并提,在 《伤寒论》上主张亡血家不可发汗,在 “温病学”方面主张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两者的见解是一致的。

津液也能化为汗、涕、泪、涎、唾,主要是属于肾脏,故称肾主五液。脾阳虚弱的人,津液不化,还能凝聚成痰饮,痰饮内阻,津液无以上升,口干不欲饮,当用温药和之。

临症上常见的津液缺少症状为口渴,多由热性病引起,常用的生津药,为石斛、麦冬、玉竹、天花粉一类。但轻浅的口渴不一定用生津药,清热则津自回转,生津药性多黏腻,用时应考虑有无流弊。口渴严重的非生津能治,又当进一步与养血、养阴同用。

【我的思考】

🌱作者后面分享的补充津液,实际上,治病过程中没有这么单一考虑的,要从各方面去辩证。对于津液,作者认为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液质,并且拿了《内经》来说事,后面大部分都是把津液并提的,他这个说服力不够强。接着,作者说了一大堆,表明这个津液的重要性。

个人暂且把津液看作是一个东西,如果追溯这两个的源头,还是可以细分的。有些东西,作者没有提及,津液从哪里来?一直说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津液来源于饮食。我们吃的东西喝的水,并不是直接被我们的身体利用。而是经过脾胃的运化以及肺的宣发肃降才能形成被人体利用的精微物质,这个就是津液。然后,通过一些脏腑的协调分布于全身各处,可以起到滋润濡养和充养血脉的作用。

津液的重要性作者已经说了,那么,这也说明津液是能被人体利用的。如果津液停聚于局部,变成不能被人体利用的病理产物,就是痰液水湿。

一瓶盐水,即使通过静脉输液这个通道直接输进人体,也不是津液。这些输进去的东西怎么变成津液?还有一些问题,我们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变成我们身体利用的精微物质吗?什么情况下不多,什么情况下变少?还有,为什么太阴病的时候容易形成痰饮水湿,什么情况下这些痰饮水湿可以被转化?

这些问题,之前分享伤寒论的时候涉及到一些,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在这里就不回答了,留给有心人思考。我们要知道,学习的过程,懂得提问问题胜过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