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液用糖加入胰岛素「兑冲」是否合理?
当糖尿病患者需要用到的药物不能用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时,如胺碘酮、硝普钠等,常需加入胰岛素「兑冲」,这种用药方式有何依据?又该如何计算用量?
1
糖尿病患者溶媒需要用糖时怎么办?
可以选择果糖、木糖醇等非葡萄糖溶媒作为代替,因为它们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静脉用药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但是这类溶媒相较于葡萄糖注射液价格偏贵,且与很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并不是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常规溶媒。
所以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药物溶媒时,常常采用普通胰岛素来「兑冲」溶液中的葡萄糖。
这里的「兑冲」并不是两者在输液瓶中的化学中和,而是利用胰岛素来调节糖代谢,促进肝脏、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贮存于肌肉和肝脏内,以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因输注的葡萄糖产生的血糖波动。
2
含药葡萄糖溶液加入胰岛素静滴是否合理?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这种用法也仅在国内应用较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且随着近几年的研究,胰岛素加入药物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存在一定弊端。
首先,胰岛素是一种多肽激素,结构是一种具有 R6 态构象的六聚体,进入人体后要解聚成单体才能发挥生理调节功能,其 pH 约为 5.3,呈酸性。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胰岛素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胰岛素在与某些药物联用时,极有可能因相互作用产生抗原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同样,某些药物因其本身的性质,也不能与胰岛素合用,比如在输注胺碘酮等药物时,说明书明确禁止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另外,输液瓶材质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塑料输液瓶对胰岛素的吸附率大于玻璃输液瓶,10% 葡萄糖输液瓶大于 5% 葡萄糖输液瓶,吸附作用会造成输液瓶中胰岛素浓度不稳定,使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减少。
3
临床该如何正确应用胰岛素「兑冲」?
前文提到,胰岛素兑冲葡萄糖完全是体内过程,对于存在不良配伍的药物,不一定非要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可以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法。
一方面避免了胰岛素与药物的配伍禁忌,另一方面由于胰岛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皮下注射相较于静脉注射对葡萄糖的兑冲效果显得更温和、持久,以普通胰岛素为例,皮下注射后 0.5~1 h 起效,半衰期为 2 h, 作用持续时间达到 5~7 h,而静脉注射后半衰期仅为 5~10 min, 作用持续时间仅为 0.5~1 h。
因此,在与必须要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药物联用时,静脉滴注含药葡萄糖溶液 +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
4
如何计算「兑冲」胰岛素的用量?
最好先确定患者目前的血糖水平,不同血糖水平加入的胰岛素量也不同。在使用过程中监测血糖尤为重要,需要针对性调整胰岛素用量,做到个体化用药。
注:以上表格的胰岛素用量仅限于「兑冲」因溶媒葡萄糖引起的血糖波动,也就是说,这种「兑冲」只能作为治疗方案的附加考虑因素,并不会改变应有的降糖方案,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是不需要停用降糖药的。
作者:陈文飞 主管药师 四川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