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松坪村九龙观遗址

相关文章:

春游佑溪村五龙观

白竹山与白竹寺

磨市镇云台山探访记

青岗坪上云台观

遇见大慈庵

▲壶瓶井望九龙山西部。图中有通信铁塔的山顶,为九龙观遗址所在。(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明清时期,长阳分三乡:崇教、安德、安宁。今长阳县西大部及五峰县西北,昔日皆属安宁乡,简称宁乡。一条清江支流小溪,发源于今长阳火烧坪乡西北部,全长15公里,因穿越宁乡腹地,自北向南流入清江,得名“宁乡溪”,后演变为淋湘溪。淋湘溪源有二,一为桃花溪,一为柳杨溪。长阳著名古寺——九龙观,位于柳杨溪以南的九龙山上。

▲九龙观遗址南侧(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九龙山,因九条山岭汇聚一处而得名,岩下属火烧坪乡青树包村,岩上属资丘镇柳松坪村。站在柳杨溪北岸的壶瓶井向对面望去,九龙山似九条并排巨龙,一齐伸出龙头,饮水于溪上。又如一条俯卧的长龙,昂首向西,气势雄浑。九龙观,就在这条“长龙”的“龙头”上,是如今长阳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之一。

▲九龙观前殿外(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九龙观建于何时,已不可考。遗址上,存有清乾隆二十一年(1755)“重修九龙观碑”,是已知该观最早碑刻,但其碑记对寺庙历史只字未提。又有同治三年“永远长存碑”,也仅说“九龙观原系古庙”而已。大约代远年湮,其庙屡废屡兴,其初建历史早已埋没。据附近杨家桥村村民传说,该庙始于隋朝,但难以证实,且姑存此说。

▲现置于九龙观前殿东北角和前殿东墙外的碑刻。(向家舟拓印并摄于2021年3月21日)

据遗址上有关碑刻,九龙观现存建筑,定型于清同治三年(1864)至八年(1869)间,距今152年历史。整体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23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原为石木结构,屋顶及木构件已毁,石墙、石门保存基本完好。

▲前殿内部(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正殿内部(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正殿内的花瓶式石质香炉(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庙宇分前殿、后殿和正殿。正门前有四步石阶。由正门进入前殿,再经过五步石阶进入正殿。前殿东北角设有石门一道,由此可直接进入后殿。后殿设圆拱形石门。站在殿外,可遥望火烧坪乡壶瓶井及资丘镇杨家桥村一带。

▲后殿内外(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据九龙观遗址现存碑刻,清代嘉庆年间前,该观大约仅有主殿一间,即今后殿。嘉庆年间,住持僧人圆寂后,因无人续住,“庙随朽坏”。同治三年时,由当地村民向廷錞、罗志学倡导,附近一带众多乡民捐资,重建该庙,并“续修正殿”(即今正殿),邀僧人同心入庙住持,九龙观再次恢复开放。今正殿北墙内,横砌有“□□更□南海岸”“此间即是普陀山”一副对联石刻,应为古庙构件,也表明九龙观主要供奉观音菩萨。同治七年时,有海天堰(今杨家桥村海棠堰)善士雷光昭等二十五人,为九龙观捐资装修关圣帝君金像一尊。但因“神仙列罗”,而“殿宇湫隘”,关帝金像无正座安置。于是,向廷錞、罗志学等七人,又于同治八年再修前殿,“迎请古佛高登正座”。至此,形成了如今看到的建筑格局。

▲前殿东北角及东墙外通往后殿的通道,原有2通同治年间修庙功德碑嵌立于石墙内,现扑倒于墙外并裂为几段。(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九龙观内外现存碑刻若干。其中完整(含拼接后完整)者六通,涉及重修续建寺庙功德、施积田地明钱功德、寺界及庙田契约等内容。其中一通碑记载:有施主王大教等十一人,当时(时间不详,据部分施主姓氏字辈,大约为晚清)共向该庙捐“大钱”408串,折合408000文。这在当时的鄂西山区,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借助这些碑刻,今人可以了解九龙观大致历史,也可知当时九龙观香火旺盛的程度。

▲前殿正门两侧石墙内,各有卧碑一通,均嵌立于同治八年续建前殿时。此为向廷錞等领修前殿碑。(向家舟拓印并摄于2021年3月21日)

除碑刻外,九龙观前殿中部还遗存鼎式石质香炉2个,其中一个香炉上,刻有“普天同庆”四字。正殿里,遗存有花瓶式石质香炉2个。其保存香炉如此之多,在长阳众多宗教遗址中是罕见的。

▲后殿外远望火烧坪乡青树包村柳杨溪及资丘镇杨家桥村海棠堰。(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九龙观正门(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1日)

据周边村民介绍,九龙观被毁坏于“破四旧”时。但就现状,与长阳其他宗教遗址相比,该庙可称为长阳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宗教遗址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不应该让九龙观再次遭到破坏。而应该对其妥善保护,并深入挖掘其历史,发挥它的文化旅游价值。

【文献连载】民国重修长阳县志四区采访册(十五)

【长阳碑刻】井水村汪氏大房家谱碑

【长阳古桥】流溪村玉林桥

【长阳文征】〔清〕张荣泽 ‖《后汉书·党锢传》论

春游佑溪村五龙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