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笑”背后的风情——潘巧云:那布帘后面的妖娆(之二)
潘巧云
上回我们说到,潘巧云曾对石秀说了许多风话,那么,这潘巧云对石秀所说的那些风话,又是些什么话呢?
这潘巧云对石秀所说的风话,其实就是男女间调情的话,挑逗的话。
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小说第二十七回,武松在十字坡遇到母夜叉孙二娘的时候,为了引诱孙二娘出手,武松就故意说了一些风话,以此来调戏激怒孙二娘。
那孙二娘果然着了武松的道,被武松的那几句风话所激怒,就想用蒙汗药来害了武松的性命。
结果,两人是不打不相识。于是,就有了后来武松与张青双结义,认孙二娘为嫂子的佳话。
潘巧云与石秀之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挑逗被拒的过节,所以,后来当潘巧云发现自己与裴如海的奸情被石秀看破了之后,才会恶人先告状,倒打一耙,要向杨雄诬陷石秀的不轨了。
其次,从石秀的眼里来看,这潘巧云活脱脱长得就是一个风骚胚子。
潘巧云
在石秀看来,这潘巧云是“二八佳人体似酥”,长着细弯弯的眉儿,光溜溜的眼儿,粉莹莹的脸儿,轻袅袅的身儿,玉纤纤的手儿,一捻捻的腰儿。所以,这潘巧云一露面,就引得那些个前来念经的和尚们,一个个都不自觉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全都七颠八倒了起来。
可以这样说,《水浒传》小说中对淫妇的描写,无论是人物的行为描写还是外貌描写,都没有一个淫妇写得如潘巧云这样香艳,这样淫荡的。
小说描写石秀眼里所见的潘巧云的那段文字,分明就是一篇少儿不宜的情色文字。所以,诸如贯华堂本、一百二十回本等《水浒传》小说,索性就把这些文字都给删掉了。
不过,小说之所以要这样不遗余力地来描写潘巧云的容貌,其实是有小说编写者的深意的。
因为,小说编写者就是想通过对潘巧云的外貌描写,来写出潘巧云这个人物有别于他人的性格特质。
潘巧云的这个性格特质,就是无所顾忌的放纵和淫荡。可以这样说,对肉欲的任性追逐,既是潘巧云的性格特征之表现,也是潘巧云的悲剧命运之所在。
那么,小说又是如何来写潘巧云贪恋肉欲之欢的放纵和无耻的呢?
在与裴如海的奸情问题上,潘巧云并不是被动应付的,相反,她是积极主动的。
我们先来说说小说是如何通过潘巧云的“三笑”,来写出潘巧云对奸情的积极主动的。
潘巧云为了给亡夫王押司做功德,就请了报恩寺的僧人来家里设坛场。这伙报恩寺的僧人之中,就有潘巧云的师兄裴如海。
小说是这样来写裴如海的:光溜溜一双贼眼,只睃趁施主娇娘;美甘甘满口甜言,专说诱丧家少妇。这裴如海,分明就是个“仰观神女思同寝,每见嫦娥要讲欢”的色中饿鬼。所以,他才会与潘巧云一拍即合,勾搭成奸。
那么,潘巧云见了裴如海之后,又是怎样的情状呢?
潘巧云先是向石秀介绍说这个裴如海是个老诚的和尚,而且晚间请经念佛的声音极为好听,用潘巧云的原话说是:“有这般好声音!”
在潘巧云的眼里,如果这个裴如海去参加“中国好声音”的比赛,那么,裴如海一开口,那四把大交椅肯定全都会齐刷刷地转过身来的。
但潘巧云的这番介绍,只是潘巧云对石秀所使的一个障眼法而已。潘巧云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想给自己对裴如海的那份特殊感觉打掩护。
所以,小说接下来就不厌其烦地详细描写了潘巧云对裴如海的那“三笑”。
这潘巧云的第一笑,是在递茶时。
小说写道,潘巧云捧起一盏茶来,拿帕子在茶钟口边抹了一抺,然后,就双手递给了裴如海。那裴如海一边接茶,一边却涎瞪瞪地只顾看潘巧云的身子。而潘巧云见了也不恼,只是嘻嘻笑着也看那裴如海。
所以,石秀在布帘背后张见了这一幕之后,心里是疑云重重:“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莫教撞在石秀手里,敢替杨雄做个出场,也不见的!”
这潘巧云的第二笑,是在吃斋时。
小说写道,证盟已毕,众和尚去里面吃斋。那裴如海就在众僧背后,转过头来看着潘巧云嘻嘻地笑。那潘巧云呢?见裴如海这个样子,也是掩口而笑。两个人就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毫无顾忌地眉来眼去,以目送情。
所以,石秀瞧见了之后,这心里自然也就明白了五六分。于是,石秀就只推肚子疼,自己去板壁后面睡了,以期眼不见为净。
这潘巧云的第三笑,是在诵经时。
小说写道,追荐到四更时分,众僧困倦,这裴如海却越逞精神,高声看诵。潘巧云在布帘后面看了,不觉欲火炽盛,于是就教丫環来请裴如海说话。然后,潘巧云就主动同裴如海约了第三天去报恩寺还愿相会的事宜,接着,两人又是一番嬉笑。不料隔墙有耳,潘巧云与裴如海两人的这番言语,刚好被躺在板壁后假睡的石秀听了个正着。
所以,石秀就对潘巧云与裴如海两人的勾当,一清二楚了:“哥哥恁的豪杰,却恨撞了这个淫妇!”然后,石秀就忍了一肚子的鸟气,去作坊里睡了。
潘巧云的这“三笑”,虽然远不如秋香见了唐伯虎之后的那“三笑”来得有名,来得勾人心魄,但是,却活写出了潘巧云见了裴如海之后,心中那份激动难耐的欲火。
第二天,裴如海又如约来到潘家,来请潘父和潘巧云明日去报恩寺里还愿。当一切事宜商量妥当之后,小说就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那妇人直送和尚到门外去了。”
一个“直送”,就传神地写出了潘巧云此时的心思。
梁祝故事中梁山伯的十八相送,写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对美好爱情的热切追求。而潘巧云的直送到门外,则写出了潘巧云对裴如海那份非分之情的放纵。
对此,裴如海的感觉是很敏感的。
想当初,这裴如海为了勾搭潘巧云,所以,就借故拜了潘父做干爹。但是,两年多来裴如海与潘巧云之间虽然也有眉目传情的时候,不过碍于杨雄的存在,所以,两人才没有勾搭成奸。
但是,现在这一夜的道场做下来,那裴如海的心里就有底了。因为,裴如海从潘巧云的眉眼和言语之间,发现了潘巧云的真实意图。用裴如海的话来说是:“因这一夜道场里,才见他十分有意。”
于是,那令人不堪的相会好戏,就在报恩寺里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