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试验站 张晓峰
等我赶到河南新乡时,辛宏权已经离开豫东试验站了,他要赶回徐州,准备首批“阳光玫瑰”的销售。这是他在葡萄上的第一次收获,遇到的问题还很多,让他感到最头疼的是处理剂的问题,所以听说我要去河南,他就一大早坐高铁从徐州赶到郑州,与张晓峰匆匆见了一面,聊了几句话,还没等到我到达,又急急忙忙坐高铁赶回基地。“你的处理剂配方有变化吗?”我和张晓峰也有两年未见了。2018年8月第一次和他碰面时,他还跟着王鹏(原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做科研助理。如今,王鹏已退休,他独自担负起这片50亩试验园的管理工作。“从2016年到现在都没变过,一直是同一个配方。”张晓峰说。
张晓峰(左)和王鹏在探讨“阳光玫瑰”的种植技术
他很幸运,2012年刚毕业时就遇到一个好老师(王鹏)和一个好品种——“阳光玫瑰”。那一年,王鹏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1000株“阳光玫瑰”种植在豫东试验站;第二年,王鹏又从日本带回“阳光玫瑰”的处理剂配方;从2014年起,张晓峰就在王鹏的指导下进行不同处理剂配方的试验,最终找到最佳配方,并沿用至今。这两年果园变化不大,还是原来的大棚设施,葡萄长廊上还是挂着那几幅宣传照,2017年,河南省省长到访;2018年,塔吉克斯坦总统到访……在长廊的边上多了一幢崭新的小木屋,用来接待来访客人。
走进“阳光玫瑰”种植区,两侧挂满了黄灿灿的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鲜亮的光泽,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醉人的香味。“铺反光膜有什么作用?”我看到了不同点,但“阳光玫瑰”似乎不需要考虑着色的问题。“估计在全国也就我们一家在铺反光膜。”张晓峰得意地笑了笑,并解释道:“铺反光膜有两大作用。一是能提前成熟,在7月中旬铺上,8月中旬就可以采收了,最起码能提前一周;二是可以减少阴阳脸的问题,‘阳光玫瑰’见光的地方会很黄,不见光的地方是绿的,用了反光膜,整体颜色是一致的,不会出现一面黄一面绿的不一致的问题。”
“会!因为光度和热量都增加了,也会造成容易发软的现象。”张晓峰补充道:“这种模式适合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果园,因为铺反光膜后颜色会偏黄一些,口感和香味都相对好一些,但如果针对客商,还是建议套绿袋,不用反光膜。客商喜欢绿果,因为黄果容易上果锈,尤其是果粒小的话,更容易上果锈,会非常难看。”“对!我们做过调查,小果粒发生果锈的几率会高一些,13克以上的果粒上锈就很少了。”“跟处理剂中的氯吡脲浓度有很大关系,再就是水肥要跟上,尤其是第一次果实膨大期和第二次果实膨大期,基本上是隔三五天就得浇一次水。我在南方认识的几个种‘阳光玫瑰’的朋友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得喷水,所以他们的果粒做得都非常大。”
“这两年在技术方面还有其他变化吗?”我再问道。张晓峰在技术方面不是一个保守的人。“我们把高宽垂改平了。”张晓峰接着说:“因为它操作起来太不方便了,枝条一下垂,行间没有空间,人行走起来非常麻烦,打药不方便,采收也不方便。”“搞技术不仅要考虑树的感觉,也要考虑人的感觉。”类似问题我见过不少。“对!把枝条摆平之后,一是行间的空间打开了,人操作变舒服了;二是通风透光条件好了,树也变舒服了,果实上的一些病害会轻很多。”
除此之外,这两年试验站的葡萄也经历了一次间伐,株距从原来的1.5米变成3米,行距还是原来的3米。“其他品种今年的表现怎么样?”这是一个试验园,除了我们关切的“阳光玫瑰”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品种。“裂果、烂果……今年雨水多,好多问题。今年也是我接触‘阳光玫瑰’以来见过裂果最多的一年,但是比起其他品种那简直是不值一提。”经历今年这种多雨的极端天气,张晓峰对“阳光玫瑰”的青睐又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觉得‘阳光玫瑰’的粒重最起码要13克,因为今年发现果粒小的裂果更严重,果粒大的反而裂果要轻一点。”
“辛宏权有没有跟你提到他的裂果问题?”我忽然想起昨天在吉园徐州基地看到“阳光玫瑰”的裂果和烂果现象,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阳光玫瑰”的裂果。与辛宏权担心的处理剂配方不同,我更担心眼前这种直接影响商品性和价格的现实问题。“提到了。”张晓峰给辛宏权的答案是“初结果树加树势强旺的原因”。“他肥料下得足,6米行距、4米株距,H形一年长成。”我强调道。这还是辛宏权引以自豪的经验。“一年长成不见得是好事情,说明树势太旺了。”张晓峰分析道:“他给我看过他的条子(新梢),比我原来株距1.5米时的还粗,而且留梢量有点偏少,22厘米留一个条。我们基本上是18厘米留一个条,不要太稀,太稀势必会造成枝条长势偏旺,问题就很多。所以我建议他隔年间伐,放缓树势。树势弱了,管理就简单很多。”
“你怎么看‘阳光玫瑰’今后的种植效益?”聊完技术,我想问问眼前这位90后种植专家对行情的看法。“‘阳光玫瑰’最终也会走向平凡的。”张晓峰稍加停顿后说:“虽然现在的种植面积已经很大了,但只要把品质做好了,它始终会在一个平稳的价格区间,波动不会很大。”“像你现在这个产品,如果卖给果商,他们能给什么价?”豫东试验站有十二三亩的“阳光玫瑰”,全部礼盒装销售,150元/盒(4斤),每年的销售额在80~100万元之间。但这不是行情价。
“这种果子14元/斤应该没问题。”张晓峰按照4000斤的亩产量核算了一下产值,笑着说:“一亩地的效益还是非常不错的。”“值不值得你自己去建一片园子?”我打趣道。张晓峰忙不迭地说:“这个可不敢。”两年前,我从陕西渭南过来,刚写了周晓杰“五亩换大奔”的传奇故事,觉得张晓峰非在编人员的收入跟他可以借助“阳光玫瑰”风口到达的收益顶点相差甚远,所以问过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眼前这位懂技术、会感恩的90后年轻人现在有没有在编,也不知道“阳光玫瑰”的种植高效益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但张晓峰脸上洋溢的喜悦和身上散发出的蓬勃朝气,已经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好品种带来的行业机遇。
判断一个产业的前景,就看这个行业能不能吸引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