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巴胺】操控的一生
June.
13.2020
▽
▽
最近在图解网上看了一部电影——《铁线虫入侵》。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看电影呢?因为对于我这种害怕虫子的人来说,画面实在太惊悚了。
电影讲述了一种原本寄生在螳螂身体里的铁线虫,因发突变而在人体中寄生,随即控制人的大脑,让人疯狂进食,以满足其自身营养,然后待宿主身体器官被耗尽养分后,控制其意识,使被感染的人类纷纷像被感染的螳螂一样,跳水身亡。随后,这种虫子就会再次回到水中,完成一次成长。
其实刚看了个开头,我就弃剧了,因为不仅画面扎心,这种题材也让我浮想联翩。
尽管电影是虚构的,但既然大自然里真的会有一种虫子能通过控制动物的大脑来实现反噬,那么为什么这种寄主不会轮到人类呢?还是说,我们本来就已经被一种我们无法意识到的生物所操控了,以至于一举一动其实都言不由衷。
仔细想想,我们在这世上的一切行径其实和原始生命都并无二致。草履虫作为一种单细胞生物,其短暂的一生无非是在进行一场趋利避害的活动,然而我们人类虽然寿命比草履虫要长许多,但这看似冗长的一生,却也无非在做一件事——趋“幸福”避“痛苦”。
我们受多巴胺的操控,因为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才会去做一些事。比如吃美食、读书、看电影、谈恋爱、游山玩水,这些看似很有意义的事,其实也不过是在多巴胺的驱使下消耗生命罢了。
吃馒头和吃海鲜有什么区别呢?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可是吃海鲜更幸福,所以为了口舌之欲,我们不会去选择馒头。
看小说和看教科书有什么区别呢?都是为了阅读,但看小说却更倾向于自己的选择,所以为了内心的喜悦,我们不愿意去看教科书。
看恐怖片和伦理片有什么区别呢?都是为了消遣时间,但看恐怖片更刺激,所以为了寻找心跳的感觉,我们不愿设身处地去分析一部伦理片。
谈恋爱和单身有什么区别呢?同样是为了生存而奔波妥协的一生,但在恋爱降临的那一刻,我们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所以我们才不愿单身。
自驾游和跟团游有什么区别呢?都是为了离开熟悉的地方而进行的一场逃离,但自驾游可以凭喜好管理时间,所以为了更自由的旅行,我们不愿跟团游。
但换个角度想,真的是我们不愿意吃馒头吗?还是在操控我们体内多巴胺的生物更喜欢海鲜呢?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本身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某种生物需要我们,需要借助我们的身体和行动力去实现某些目的呢?
举个例子,我们总说要保护地球,减少塑料垃圾的污染,但实际上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它经历过无数次火山和地震,甚至有时没有空气、没有生物,也没有云雨,这些对人类来说都是灭顶之灾,然而地球却安然无恙直至现在。每一次经历都会让它得到些改变,仅管这颗星球上的居住者一次次经历灭绝与诞生,但对于地球来说,除了这些居住者曾带来的微小改变之外,它没受到过一点伤害。
所以,它怎么会害怕塑料,又怎么会害怕污染呢?这些不过是它在这一次改变中所收获的东西。什么破坏海洋、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其实不过是在破坏人类自己而已。面对这样一种有自噬行为的人类活动,我觉得我们自己仿佛就是一个个投水自尽的被感染者,从不思考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永远在体内激素的分泌下选择让自己“快乐”的行为。
为什么哲学家或诗人经常会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多半是因为抑郁症或过多的思考,当体内分泌的多巴胺含量下降时,吃喝玩乐就不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价值感,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生命真正的意义。然而作为一名被感染者,这样不受控制的行为就已经触发了“寄生虫”的离体机制了,于是宿主的死亡也将给它们带来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这样看来,如果真的有“寄生虫”,那么它们也可以被看作是我们的灵魂吧。转世投胎,不过是继续寄生在另一个躯体里,延续着一段段本无意义,却无人发觉的一生又一世。其所为何事?有何意义?或许根本就不是我们能够去探究的,也从来不存在什么答案。
雨萌小站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