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手握凝血”而生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内涵?

作为蒙古民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般的存在,各路史学家关于成吉思汗的记载可谓汗牛充栋,并蕴含着一定的传奇色彩。

细密画中的成吉思汗与诸子

就拿其出生情况来说,成书于蒙元时期的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出生时“右手握有凝血”;而在成书于17世纪以后的蒙文史书中,则说他出生时“妙相俱全,生为金刚手的转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关于成吉思汗的出生,最权威的记录当属《蒙古秘史》,其原文译文如下:

与塔塔儿厮杀时,也速该把阿秃儿将他帖木真兀格、豁里不花等掳来。那时,也速该把阿秃儿的妻诃额仑正怀孕,于斡难河边迭里温孛勒答黑山下生了太祖(成吉思汗)。太祖生时右手握着髀石般一块血生了。因掳得帖木真兀格来时生,故就名帖木真。

在这段记载中,不仅提到了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和起名缘由,还讲到了一个“超自然现象”,即“太祖生时右手握着髀石(或羊拐)般一块血生了”。

《蒙古秘史》中文版封面

其他成书于蒙元时期的史书,记载也大同小异。如《圣武亲征录》(疑似成书于元朝)中为“时我太祖圣武皇帝始生,右手握凝血”;《史集》中为 “他的右手掌心里握着一小块干肝块似的凝血”;《元史·太祖纪》则是“手握凝血如赤石”。

那么,“手握凝血”蕴藏着什么样的内涵呢?《蒙古秘史》的多个译注本以及《圣武亲征录》中,没有进一步提及;《史集》认为是“幸福的预兆”,《元史》认为是“志武功也”。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认为,“手握凝血”而生的说法是一种传说,最早可追溯于佛经《阿育王的故事》,“(大概是)古老的佛教传承在亚洲的游牧民中间形成了一种民间故事而广泛地流传”。不过,伯希和的观点似乎没有有效的理论依据能支撑。

伯希和

因为《阿育王的故事》中相关内容,与《蒙古秘史》等书的记载不甚一致。印度传说的梗概大致是:“(古印度)有王,名摩因陀罗西那,其王生子,手似血,身似甲胄,有大勇力”,面对“血手胄身”的儿子,摩因陀罗西那王“心生恐怖”,于是询问相师,得到的回答是“这个孩子'当王阎浮提’”。

坦诚说,“手似血”与“手握凝血”,还是有着比较大的不同。更何况,倘若这种佛教传说在亚洲的各游牧民族中有着广泛流传,那么在他们的传说叙事中应该有所体现才对。

但是,自匈奴兴盛于北方开始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近千年,生活于蒙古草原乃至中亚的各游牧民族当中,几乎找不到类似的叙事。即便是在一直与游牧(蒙古)民族颇有渊源的突厥语系各民族中,也很难找到这类内容。

昭君出塞主题画作

不过,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尽管《蒙古秘史》中没有对成吉思汗“手握凝血而生”的现象做出解释,但在后续的记载中中,似乎有预示“杀戮、流血”的意义。譬如铁木真和弟弟哈布图哈萨尔二人,因不满异母兄弟别克帖儿的骄横而射杀了他。母亲诃额仑得知后勃然大怒,她一开始就提到铁木真“初生时手里握着黑血块生来”。

联系到《元史》中“志武功也”的说法,似乎可以印证这种“超自然现象”,与用兵、征伐等关键词联系起来的。

哈萨尔(合撒儿)主题雕像

值得注意的是,在卫拉特蒙古史诗《江格尔》中,主人公江格尔的手下大将乌兰洪格尔之子贺顺出生时,也是“一手紧紧握着一块拳头般大的青石,另一手紧紧握着一个鲜红的血块”。

在《江格尔》中,他的出生被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当时,江格尔的所有战将都败给了宿敌玛拉哈布哈汗——乌兰洪格尔被俘,国家无将可遣、危在旦夕。于是,贺顺“提前降生”。在他出生第五天,襁褓已用掉了5张羯羊皮;出生第七天,就挣开襁褓、踢开摇篮,全副武装出发,并打败了玛拉哈布哈汗,救出父亲等人。以致于江格尔称赞他“生来就是妖魔的镇主”。

在《史集》中,成吉思汗“手握凝血出生”的“超自然现象”,已经与主宰世界的寓意有了某种联系。该书后续记录道:“他的额头上有着征服世界、掌握世界的明显标志,他的面容透露出幸运与威武的光辉。”

自16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大规模传入蒙古地区以后,蒙古人的思想和历史观有了明显的改变。因此,成书于这一阶段蒙文史书中,成吉思汗“手握凝血”出生说已不多见。除收入《蒙古秘史》相关内容的《黄金史》、《阿萨拉黑齐史》,以及噶勒丹《宝贝数珠》外,其他蒙文史书均无载。

拓展阅读:“成吉思汗被西夏皇妃所害”的“魔幻”记录,究竟出自何方?

关于成吉思汗的出生,在这些蒙文史书中出现了另外一些说法。《譬如白史》说成吉思汗生为“金刚手的化身”;伊西巴勒登《宝贝数珠》也以成吉思汗为“金刚手的化身”;《小黄金史》说成吉思汗的出生是受命降伏12个苦害众生的暴君;《蒙古源流》说他出生时“妙相俱足”,《水晶鉴》则说当时“ 天空中出现彩虹横挂等吉兆”。

蒙古国最大的佛寺——甘丹寺

这些蒙文史书中的记录,显然是受了藏传佛教的影响。作者们有意将“手握凝血”与“金刚手”做了巧妙的转换,目的是为了将成吉思汗与佛教挂起钩来,为顺利地在蒙古地区传(佛)教铺平道路。

在西部蒙古(卫拉特)地区及中亚地区流传的部分蒙古史书中,成吉思汗“手握凝血而生”的“超自然现象”与“成为王者”相结合了起来。譬如成书于17世纪中叶的察合台文蒙古史书《突厥世系》记录道:

“(成吉思汗)出生时双手紧握,接生妇将其双手打开,发现他的手心有凝结的血块。人们将这种情况告诉了他的父亲也速该,在场的人无一能解释这意味着什么。最后有一人说:'这孩子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国王。他将征服整个大地,将把灾害与悲痛带给许多部落和国家。这块凝血就意味着这个。’此人的预言后来确实应验了”。

《突厥世系》作者阿布尔·哈齐(约1603—1663),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直系后裔和希瓦汗国(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建立的封建汗国,1512—1920)之汗。

他自己曾坦言,《突厥世系》的写作,依据了《史集》和其他17部有关成吉思汗的史书。

因此,无论是成吉思汗出生时“手心有凝结的血块”的情节,还是“这孩子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国王”、“他将征服整个大地”的解释,应该均为《史集》的影响;至于“将把灾害与悲痛带给许多部落和国家”的解释,似乎又说明“手握凝血出生说”的最初寓意,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

《突厥世系》中文版封面

从预示流血杀戮和“志武功”,到世界统治者的象征,“手握凝血出生”的说法愈来愈具有政治色彩,最终与成吉思汗“应天命而生、征服世界”的舆论不谋而合。一时间, “手握凝血出生”的现象成了争抢的对象。

一些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后人的口中或笔下,具有了与成吉思汗同样的出生经历。譬如成书于18世纪中叶的《四卫拉特史》记载,卫拉特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1723—1757年)出生时“一手握着黑色石块,一手握着黑色凝血”。我们可以猜测,作者不仅希望阿睦尔撒纳能成为拯救部落的英雄,甚至想将其奉为振兴蒙古的“天命之主”。

清朝平定阿睦尔撒纳之战

同样,在由成吉思汗弟哈萨尔后裔撰写,成书于19世纪中叶的《水晶鉴》,将“握凝血而生”的现象搬到了哈萨尔身上,说自己祖先出生时“手心里握着一个血块”。考虑到历史上的哈萨尔,一生辅佐兄长,但晚年受到了不太公平的待遇(在通天巫阔阔出的挑唆下遭遇冷落)。这样的“移花接木”,无疑有为先祖鸣不平和抬高先祖的意味。


综上所述,关于成吉思汗出生时“手握凝血”乃至“金刚手的化身”的记录,与文章探知:元明更替,算不算“民族革命”?结尾所阐述的命题“几乎一模一样”——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