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利 || 炕的那头 ||“一人一城一故事”优秀征文选登(100)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炕的那头》

作者| 张丹利(陕西丹凤)

  在外婆家北墙和灶台有一墙之隔的地方坐落着那张炕,炕坐东朝西,东西两侧分别是灶台和山墙。炕用土坯筑成,胸腔是空的,上面垫些麦秆就可以铺褥子和被子。土炕与它有一墙之隔的灶台通过火口相通。炎夏时,用块泥坯堵住通口,炕睡着凉快;严冬时,疏通通道,炕睡着暖和,可谓冬暖夏凉。外婆说她嫁过来时,炕是他们的嫁妆。时至今日,那份嫁妆依存,土炕依旧,她一如既往地寝于炕的那头---就是炕的东头。

  听母亲说,外婆一家五口人就睡在这张土炕上,外婆外公那头,舅姨仨这头,很自然也很习惯。外婆家虽显得狭小,可一家人也其乐融融。就是那种简单平淡却又甜蜜温馨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也是一种幸福呀!可好花美丽不常开,好景怡人不常在,我们的外公,至亲至爱的外公,在他人生最灿烂最收获的季节不辞而别,悄悄地去了另一个美好的“国度”。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外公无疑是家里的顶梁柱,耕作土地上的主人。他这一走,舅姨仨还小,一切的重担很自然地就落在了外婆一个人的肩头。

  外婆中等个头,看起来很瘦弱,外公的离开使她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母亲说在她眼里外婆有点奇怪。打她开始记事儿时起她就没和外婆在一头睡过,那会有外公在也理所当然,可外公走后,那头剩外婆一个人了,外婆也嘱咐她跟舅舅们睡这头,外婆依然一个人睡那头。母亲说虽然那时不解,毕竟人小也很听话,就那样照做了。

  渐渐地,母亲说她出外念书,离家也远了,不经常在家,舅舅们也各自在外打拼,家里就剩外婆一人。偶尔回趟家,外婆耳背,她特别想和外婆睡一头,头挨着头说说暖心话,可外婆还是要求她去炕这头睡,无奈她就只好提高嗓门吼着对外婆说话。母亲还说自己在学校呆久了,回家就是一种解放,一种大放松,可以无拘无束地干自己想干的事。于是看电视就成了她在家的必修课,坐在炕的那头看电视角度刚好,看的时间久就不自觉地睡着了。可每次正当她酣睡时,就被外婆摇醒,“埋怨”母亲侵占了她的“安乐窝”,无论如何让母亲回这头睡,而母亲说她那时扭扭捏捏不想动,可外婆就是不在这头睡,而且会一直在地下走动,直至母亲过这头给她腾出地儿。母亲说她就纳闷了哪头睡不都一样,还非得分的这样清?寒风侵袭的冬天,母亲说她和舅舅们会很贪婪地坐在土炕上取暖,外婆出去时,也不忘叮嘱;“把炕芯那头给我暖着。”好像是我们把她那儿的暖气带走似的。

  渐渐地,两个舅舅都已长成壮小伙了,靠着不怕吃苦的踏实劲四处打拼,兢兢业业,慢慢地着手盖起新房,那两间土房眼看就要被遗弃,可外婆坚决不同意入住新房,母亲说舅舅们磨破嘴皮子也无济于事。外婆的口头禅是:“金窝银窝不如咱自己的土窝。”土房毕竟年事已高,像风烛残月的老人一样被风霜雪雨侵蚀的千苍百孔;而土炕也甘为孺子牛倾其一生服务我们,土坯裂缝,沟壑纵横,饱经风霜的面庞却依旧坚强,没有老泪纵横的忧伤,只有暖心的慈祥和蹉跎岁月的烙痕。每逢做饭,呛人的烟气就从那缝隙中弥散开来,咳嗽与泪水,就纷至沓来,折腾的外婆好生难受。舅舅心疼外婆,极力主张将土炕换成水泥的,还是以没能得到外婆的恩准而收场。她老人家还是住那两间简陋的土房,还是像新婚时那样的迷恋,睡在那张年岁半百的土炕,而且只睡炕的那头,就能让她坚强地经历人生的风雨,不曾改变。炕似乎有着神奇的力量,似乎讲述着迷离的故事,又似乎朦胧着神话的色彩!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母亲说她慢慢体会到外婆的不易。炕的那头,曾经有她相敬如宾的丈夫;听话懂事的三个孩子的父亲;常在耳边唠唠叨叨地“讨厌人”;寒风凛冽的冬日用身体温暖着她的身体和心灵的人。一日夫妻百日恩,十几年的同床共枕筑成了内心坚固的情感长城,突然有一天一个不在了,而且永远的走了,另一个怎能将这段感情放下,怎能抹平受伤的心灵呢!因此,炕的那头,成了她痛苦心灵的避风港,她要始终停泊在那儿,等待远方离去的人儿,守护着属于他们彼此的幸福。

  人一生下来便不停地向前奔跑,将生命和时间稀里哗拉地丢了一路,像一条脱线的项链,沿途丢落掉一颗颗现实的感受,这些感受到老年才会被发现全部是闪亮的珍珠。于老人而言,现实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强烈的诱惑了,逝去的光阴才最值得留恋。于是每个老人就慢腾腾地往回,在回头路上不停地拾呀拾,拣啊拣,腰背大概就因此而佝偻。而且老年有个绝妙的好处,就是可以驻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穿梭时空 ,捡拾昔日遗失的东西。所有过去丢掉的细节哪怕是一针一线,今朝在脑海中闪现出来都会非常宝贵,即便父母师长的严厉呵斥,也能品味出温馨。

  老人,总喜欢回忆过去,因为对生活的回忆中有着对生活的憧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过程;外婆,真是不易,那份对感情的坚守、对生活的执着是何等的崇高;对子女的不弃不离关爱如一,又是何等的伟大;睹物思人,或许是一种缅怀过去的确切说法,然而我坚信思念的不仅仅是人,更是糅合着与那人不弃不离同甘共苦相敬如宾的艰辛生活。贫贱夫妻最真诚,亦最坚固,就像炕那头的外婆和在另一个世界的外公,他们没有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却把那份感情固守到生命的终极。

  生而为人,我们会为人妻为人母,也会为人夫为人父,我们也会慢慢变老,我们也会孤独,当我们默然抚摸那件历历在目的宝贵遗物时,心中那种种情愫是何其复杂,不论是风花雪夜,是爱恨情仇,还是生活的步履维艰,我们会因自己亲手选中一个风雨同济的人生伴侣而潸然泪下,泪水晶莹剔透,折射出的是炕的那头的深深情怀!

  炕,记载的是昔日夫妻的恩爱和生活的坎坷;那头,演绎着对昔日感情的坚守和对生活的期待。

  炕的那头,就是一种不弃不离矢志不渝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
 张丹利

  张丹利,女,出生于1988年1月。现任教于丹凤县思源实验学校。 

关于评奖

  2016年11月份开始,〈嘉年华时光〉联合“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陕西中烟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开展“一人一城一故事”征文大赛,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读者参与和网络微信投票,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里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奖励价值128元的核桃酱大礼盒一个、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两条(每条260元)、胡锋先生书法作品一幅。

  二等奖两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两提、陕西中烟价值260元延安(红韵)一条。

  三等奖三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礼盒两个(每个价值60元)。

  优秀奖若干名,奖励陕西中烟价值60元延安(红韵)礼盒一个。

  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将颁发荣誉证书。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