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刚振 || 那年冬天,我们提着火炉去上学
(题图来自网络)
小时候的冬天,那才真真正正地叫做冬天!整个冬天几乎都与下雪有关,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天就冷的怪。
早晨天不亮就起了床,寻来一些干柴棒,折成碎段放在小火炉里生火,一阵烟熏火燎,眼泪也流了下来,双目有点疼痛,可顾不了许多,门外已有几个小伙伴在喊,我赶忙背起书包,提上火炉出门而去。
所谓火炉,其实就是在一个废弃的小洋瓷盆沿沿上等三角地钻上小窟窿,再用细铁丝分别在窟窿上穿紧挽牢,上端把三股铁丝拧在一起再挽个环环,以便手提。记得那时要制作一个火炉材料十分金贵,主要是找不下废弃的洋瓷盆,我提的那个火炉就特别的小,是家里调酸菜用的一个小瓷盆,由于到处找不下,况且那盆底早就磨了个窟窿,用棉花塞着,调酸菜时有时会渗出浆水来,父亲说:“这盆盆调不成酸菜了,换个新的,把这个就给娃弄个小火炉吧!”于是他寻来钉子,将盆盆底朝上,盆沿放在石头上拿铁锤往钉子上打,就弄出小眼眼来,再用三条废弃的铁丝分别勾住盆沿上的眼,在另一头把三股铁丝合起来一拧,然后挽个环环,一个小火炉就算制作成功了。别提我的心里是多么美滋滋啊!
上课时,因有的同学拿的柴湿,火炉里只顾冒黑烟,就是不见火苗苗,一霎时整个教室是学生看不见老师,老师看不见学生,烟的人眼泪长流,还不时有人被呛的咳嗽起来,老师就只好帮这些小学生把火炉提出教室,放在门外让风去吹。
这个冬天,我们除了用火炉取暖,上课时还用弹脚御寒,孩子们在课堂上脚实在冻得吃不住了,便不自主地在地上弹起脚来,通通通地响声顿时成了一片,于是老师就让大家同意跺脚,还甭说,这办法很管用,冻得僵硬的脚很快就软和起来了。下课后,我们又在教室角里加油油(又唤做挤油油),这加油油就是十多个孩子排成队然后一个劲地往里挤,挨墙角的孩子往往被挤出一身热汗来。大家不停地喊着:“一、二、加,一、二、加”整个教室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操场上,有的孩子则提着火炉在空中甩着转圈圈,比看谁的火炉转的欢,于是一个个扎稳马步,甩开膀子让一个个圈圈在空中旋转,给校园增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有的孩子由于速度慢了失手,竟将火炉里的柴火及灰倒了出来,落了满头满身。
放学后,我们放着正路不走,偏偏要提着火炉去走冻着厚厚一层冰的河道上,有时不小心,会将人滑的放个仰叉,引来一阵阵哄笑,这边还没笑毕,又有人在那边滑了个狗吃屎,于是又响起了一阵响亮的笑声——
那个时候的娃多,一家至少也有三四个上学,就连我们这个小小的山村,一至五年级也不下200多娃,可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一些孩子随着父母到外地上学去了,也有到州城上的,村上的学校撤了,合并到原乡政府的联办小学了。关键的是现在的孩子冬天也不再提火炉上学了,我想这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孩子们穿的暖和了。二是现在的冬天也没过去的冷了。
哦,小时候多雪的冬天!小时候提着火炉去上学的冬天!
作者简介:周刚振,男,陕西商州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 曾有作品在《延河》《三秦都市报》《劳动周报》《商洛日报》《中国诗乡》《诗友》《乡土诗人》等三十余家报刊发表,有30余篇(首)获国家级各种征文奖,并入选多种选本中,现为《三秦广播电视报商洛版》文艺版编辑。著有诗文集《岁月如歌》一书。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1、【嘉年华时光】每周星期天休刊。
2、投稿时若配有插图,请选用横向构图的照片并且备注文字说明后,打包发送邮箱。
3、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