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原创】故乡的年
童年时,故乡的年
是挂在村头大树梢的那条飘扬的红布
是爷爷长满故事的那把花白胡子
是小脚奶奶慈祥温暖的笑脸
是妈妈精心连夜制作的布鞋
是父亲冒着寒雪打回的柴禾
那时候孩子们都盼着过年
穿新衣服、吃饺子、响花炮、讨压岁钱
而且也不用打柴、寻猪草
大人们也盼望过年
释放下一年的疲惫和艰辛
见到久违的亲人们
享受农家人丰收的喜悦和亲戚的团圆
农村的腊月集市是农家人的天堂
冬眠了好久的街道像被宠幸的妃子
激情的扭动着细小的腰段
应付着还不太适应的喧闹
人们不用号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
不仅可以买到心仪的年货
还能将自己的富余农产品换成人民币
那场面可是相当的亲切、壮观
用车水马龙、水泄不通、人山人海比喻毫不夸张
村中的炊烟跟着年的脚步稠了起来
豆腐味、油糕味、熬肉味、蒸馍味弥漫了村子
也刺激了孩子贪吃的涎水
杀猪的场面更是热气腾腾、热闹非凡
连狗也能抢到块心爱的骨头啃
家禽仿佛也在为自己的新年把热闹赶
山笑、水笑、人也笑
奏响了一部欢乐、喜庆、热闹的交响曲
大年从三十就拉开了帷幕
贴对联、挂灯笼、祭祖先
除夕的炭火照红了农家人的脸
正月初一黎明的爆竹将新年唤醒
穿着新衣服的孩子满村的嬉戏、追逐
碗里的饺子飘出新年的喜庆
桌子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浓香
正月初二开始相互拜年了
一斤红糖、一斤点心、两把挂面
俗称“四水礼”就是相互走动的年礼
低廉的年礼蕴含着故乡的纯朴与初心
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成了人们走亲亲串门子合理的由头
期间的电影更成了人们的精神乐园
大人们喜气洋洋、小孩更是争先恐后
有时,为看电影还得跑很远很远
有时因“情报”有误而白跑一场
但人们还是充满了幸福与激情
十五的篝火再一次将人们的希望点燃
龙灯、狮子、社火构成了灯的海洋
滚烫的元宵(红薯丸)让人心里比吃蜜还甜
勤劳的人们十五刚过便扛起了锄头
人们抓住新年的尾巴不舍恋恋
盼望着天天都过年
就是正月底也要吃一顿讲究饭
美其名曰叫回年
如今,童年时故乡的年
离我们似乎很近又很远
交通发达了
却多了更多在外的游子和空巢老人
饭菜更加丰盛了
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通讯更加先进了
年轻人除了抢红包就是无语的冷漠
全家人一起观看春晚的气氛
已被冰冷的手机取代
就连曾经挤破头皮的电影
也失宠得无人问经
打麻将、喝酒、挖三代似乎成成了气候
传统的年味在慢慢变淡
故乡的人、故乡的村庄、故乡的年俗
永远失去了原始的味道
一切都成了永久的甜蜜的回忆
故乡的年成了的挥之不去的乡愁
推荐阅读
▼
阿西,本名李西北,供职于商州某行政单位。兴趣乐观,爱好广泛,善交朋友,尤喜文学,曾获全国、市、区征文奖,公开发表专业论文、新闻、散文近百篇,特爱古典文学,渴望广交文友,净化灵魂、提升境界!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