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与古人的名字,仔细推敲,颇有趣味

每天读国学 01-11 20:52 

提起古人名字中的车,最为世人熟知的当属苏洵《名二子说》,解释苏轼、苏辙名字的由来,以此告诫二子如何为人处世。

轼,亦作“式”。古时称车厢为舆,后面开口供人上车,四周有围栏挡板,横贯左右围栏上的木条为“轼”。它是车子上的一个配件,不像车轮、辐条、车厢于车本身那么重要,类似于今日之安全带。更多的时候是作行礼之用——凭轼,即乘车人对所遇应行礼之人事时,扶轼前瞻或俯视,表示恭敬。行轼礼时,车子要减速缓行或直接停下,其场合有很多:遇到悲哀之人事,如《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引发了“苛政猛于虎”的议论;过墓地或逢祭祀,如“子路曰:吾闻之也,过墓则式,过祀则下”;经过贤能者的住处,如《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文侯礼贤下士,对儒门弟子子夏、段干木等人以师礼相待,“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遇到年长者,如“君子式黄发”;进入社区或村口,“入里必式”,《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说西汉内史石庆醉归,到了自家社区门前没下车,直接进去了,“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的老父石奋知道后,绝食抗议……在这些场合,只有“兵车不式”,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兵车尚威猛,亦无推让,故不为式敬也”。苏洵为儿子取名“轼”,称“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是想让他安分守己、老实本分,不要显山露水、锋芒毕现。

与“轼”相比,“辄”就中庸得多,天下之车虽莫不循辄而行,但辄不会居功,而车翻马毙,也怪不得辄。若像辄一样性情平和,则可以“善处福祸之间”。正如苏洵所逆料,兄弟二人的人生轨迹恰如“轼”“辄”二字之寓意,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虽大出风头,却几进几出,差点丢了性命;一个老成持重,虽不像其兄那样“获柄用”,但自立而免祸。

其实,古时以辄为名的不在少数,但其意跟苏洵所言“车辙”毫不相干。古时,辄像轼一样,也是车子的一个部件——车厢左右挡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形似车的耳朵,也称“輢”。春秋时期许多贵族便以“辄”为名,《说文解字》中解释“辄”便言:“《春秋传》曰,秦公子辄者,其耳下垂,故以为名。”另外还有卫公子辄、郑公子辄、鲁叔孙辄、鲁叔辄等,其中郑公子辄字子耳,叔孙辄字子张,叔辄字伯张,耳在外,状为张,名和字同义互训、相关联。

古车的左右挡板称“较”,因其左右各一,外翻,形似人首有两只耳朵,又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名字重耳的由来,因不见正史记载,令很多人费解,一是闹不清其读音,二是不明其意。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按照“帝王相”的观念推理,认为国君贵族都有异于常人的生理特征,如“双耳垂肩”“赤目”“双手过膝”“长髯六尺”等。《东周列国志》说“重耳骈胁重瞳,状貌伟异”,采用了“重瞳”说,即晋文公每只眼睛有俩瞳孔,曾经叫“重目”,不好听,改叫重耳;《幼学琼林》说“重耳骈胁,为霸晋之君”,采用了“骈胁”说,意思是他的肋骨长在一起,不像常人每根那么明显,其根据可能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记载:重耳逃难到了曹国,曹共公出于好奇,欲偷窥重耳洗澡,“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重耳以此为羞辱,当了晋国国君后,发兵灭了曹国。还有人认为他的耳垂大,或是耳朵上长了一块赘肉,取耳大有福之意。

晋文公的名字与车文化有关。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跟人类社会的文明水平息息相关,在没有发明车的社会,如印第安人、澳洲土著、非洲某些部落等,一直处于原始社会。先秦时期,车作为重要的文明器物,有相当一套繁琐的礼制,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贵族取名与车有关,是一种时尚。前文已述,与重耳类似的贵族名字还有很多,所以用车文化来解释晋文公之名,更具合理性。

重耳手下有位名将叫先轸(原轸),在城濮之战、崤之战中立奇功,他的名字也与车有关。因为,轸是车厢的底框。以轸为名的还有战国纵横家、策士陈轸(成语画蛇添足、卞庄刺虎等就是从他而来)、宋代陆游的高祖父陆轸等。

孔子的学生仲由(字子路),倒是与苏辙(字子由)的“辄”意思相同,前车之辄,后车由之,由和路相关联。孟子名轲,字子舆、子车,显然也与车有关。《说文解字》言“轲,接轴车也”,轲与舆都是车的构成部分。以轲为名的,还有著名刺客荆轲。另外,车辕前端的横木叫“衡”,以衡为名的如鲁公子衡、汉代张衡;用马拉车套在马颈上的皮套子叫“鞅”,以鞅为名的如秦商鞅、鲁叔鞅、晋范鞅(范献子);人握辔行于道中称御,即驾驶车马,以御为名的如鲁御叔;齐国步叔乘,字子车等。

汉字之精深博大,造就了中华姓名文化的源远流长,仔细推敲,趣味充溢。

(0)

相关推荐

  • 敘晉重耳出亡本末

    僖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事在五年]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享受也保猶持也]於是乎得人.[以禄致衆]有人而校,罪莫大焉.[校報也](较量)吾 ...

  • 东周一公子流亡他国被侮辱,多年后成为国君,反击方式绝了

    公元前637年,东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遭人陷害,逃到曹国避难.曹国国君听说重耳的骨骼异于常人,于是趁他洗澡时,和两位大臣在外面偷看,想验证这个民间传闻是否当真? 这不看不要紧,看后竟然大祸临头! & ...

  • 曹刿论战后曹刿的最后结局

    曹刿论战后曹刿的最后结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是我们读书时候记忆深刻 非常出名的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提要 [主要事件] ◇宋襄公.杞成公.晋惠公去世 ◇成得臣为令尹 ◇追述重耳流亡经过 [涉及人物] ◇齐孝公.宋襄公.杞成公.楚成王.子文.成得臣.晋惠公.晋怀公.狐突.卜偃.重耳.狐偃(子犯).赵 ...

  • 春秋纪(夏)二十六

    周襄王十五年.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 春,鲁僖公伐邾,取须句,反其君.[公羊传].[穀梁传] 三月,郑文公如楚. 宋襄公闻之大怒,遂起倾国之兵,亲讨郑罪,使上卿公子目夷辅世子王臣居守.目夷谏 ...

  • 【闲聊节目】从曾参曹参岑参看古人的名字结构

    【闲聊节目】从曾参曹参岑参看古人的名字结构

  • 现代人起名逐渐失去美感,看看古人的名字,真是太好听了

    文:王孙阿狸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大家好,欢迎阅读由阿狸带来的历史趣闻.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记得给我点个赞哟~我们今天要讲的是:现代人起名逐渐失去美感,看看古人的名字,真是太好听了 中华文明 ...

  • 这些古人的名字真有毒!请让我笑着活下去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天空撕裂开一个口子,房屋中闪现一道红光,伴随着一声啼哭. 朱五四冲进房间大喊大叫:"我的八八出生了,我的八八出生了--" "五四,你在说什么呢?&qu ...

  • 中华古今名联7副,颇有趣味,惊叹古人的智慧

    中华古今名联7副,颇有趣味,惊叹古人的智慧. 1 平生功业尤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Q. 此联为郭沫若代挽鲁迅联,联中,以鲁迅小说中的人名"阿Q",代小说名<阿Q正传>,是 ...

  • 古人取名字,为何男不带天,女不带仙?老祖宗的智慧,十人九不知

    古人在取名字这一方面还是非常重视的,到了我们现代,有的人觉得名字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在起名字的时候会考量许久,而有的人觉得无所谓,只不过就是一个人的名称罢了,而到了现在,还有很多人专门去花钱请专 ...

  • 意大利人全民造车,起步就是名字记不住的超跑 | 酷乐汽车

    # CLAUTO / 酷乐汽车 # # FV Frangivento # # Sorpasso # 一家名叫FV Frangivento的意大利汽车公司刚刚推出了一款名为Sorpasso的超级跑车,这 ...

  • 古人的名字都有“字”,“字”的作用是什么,不懂真会出洋相

    导言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 ...

  • 名、字、号有什么区别?古人的名字有哪些讲究?

    其实我们现代人起名字已经非常方便了,也没那么多讲究,姓不变想名字就行.不过古人起名字的讲究就比较多了,名.字.号都有不同的意义.这次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古人起名字到底有哪些看似简单的讲究.其实人名也只是 ...

  • 古人取名字,男不带天,女不带仙

    古人取名字,为何男不带天,女不带仙?老祖宗的智慧,十人九不知 文山说历史     2021-03-14 10:21大家好,我们的文山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