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的天道: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历史上多半时间里,皇帝一般要比臣子能走得远一些,如宋仁宗一朝,仅宰相一职,就熬死熬退了至少二十三位。

乱世之中,臣子之性命,更是草芥浮萍一般脆弱,未必就比平头百姓安生多少。

但是,茫茫史海,总有一些另类出现。

横贯了整个五代十国的冯道,便是这奇才中的翘楚。

出生于河北沧州的冯道,从刘守光帐下从仕算起,先后历经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加上还曾经向辽太宗称臣,侍奉过的皇帝达到惊人的十二位,这种鬼神操作,就算称之“十朝元老”都是低估。

然而,在历史上,这位奇人却是被清流骂的声名狼藉,不堪入耳;同时,他又被奸佞弃之如敝屣,嗤之以鼻。

身处乱世,清忠多死于节,奸邪多亡于利,浑噩之辈,难成高位。这么看起来,经历了十余朝的冯道,似乎于这三种类型都不契合,确实是个极品奇葩。

冯道不忠。

这从屈身数朝便可得知。

冯道不奸。

冯道为人,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不仅反对贪污,还以身作则,生活勤俭朴素,经常提拔有才德后进,且公开鄙视纨绔贵族子弟。

冯道不贪。

晋梁交战,底下诸将抢得一美女,献给冯道,冯道将美女置于别室,待找到其亲人后,放她回去。

冯道不苟且。

冯道率兵出征时爱兵如子,于将士同吃同睡。家乡饥荒,守丧在家的冯道尽出家财,周济相邻,甚至在夜里偷偷帮人耕种。

冯道不畏死。

朝廷要选人出使契丹,众多大臣深知其中危险,无一人愿意前往,关键时刻,冯道一首“道去”,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冯道不无才。

其人好学能文,留世诗篇不在少数,又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并以雕版术印之,开我国官府刻印书籍之先河。

冯道不无德。

任户部尚书时,冯道父亲亡故,他立刻弃官徒步返乡,坚持为父母完成守丧,并谢绝了一切赠礼。

这个奇葩中的极品,明明有大才,有节操,有德行,乍一看,除了忠,貌似都有了,活圣人在世啊!

其实,如果你真的这么理解,就大错特错了。

冯道的道,只有一条:忠。

但是,冯道并不是忠君,忠国,忠事。

冯道只忠于自身。

冯道最有名的一句诗是:“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如现代常规的理解那样,劝人不要计较得失,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冯道写在《天道》里的这句话,其实是说,只要做出对当前最好的选择,不需要去管将来会怎么样。

一块圆润的官场太极石,一个棱角颇为分明的现代风,精致利己主义者。

冯道正是在每个关键时刻,总能做出对自己,对周边最好的选择,甚至不惜为此抛弃旧主,也毫不犹豫,坚持己心。

而且,冯道非常注意行事分寸,既能明哲保身,又能不为人嫉恨,反而举止有度,令人折服,所以才能屡屡在新朝忠获得高位,成为朝堂四十余年的“不倒翁”,并得以善终收场。

不好色,不贪财,有才干,不结党营私,不树敌,有容人之量,知进退、爱惜民力,不愚忠…冯道应该是世间唯一一个,将中庸之道修炼至化境的神人。

至于功过,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任你欧阳修说什么“不知廉耻”,司马光骂几句“奸臣之尤”,本是个唾面自干的妙人,就算当面听闻,怕也是不足一哂吧。

而芸芸呼天抢地者中,多少人实则羡慕不已,又该如何辨识?

青史能占几分真假,冯道哪来半点虚妄。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