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坪洪祈神景寺

威坪洪祈神景寺

南宋严州图经淳安寺观记载:神景寺在县西五里,唐大中元年建,系尼寺,久废。后移社坛于其地。又载:神景尼寺在县东,唐大中元年建。景定严州续志淳安寺观记载:神景宫即旧真应庙。开禧乙丑,道士闻若诺,请县西废额名之。又载:神景寺在永平乡,乾道间请县东尼寺废额建。由此可见,唐大中元年,淳安县西即建有神景尼寺,后移于县东。县西废额为道教所用,在真应庙建立神景宫。县东废额为永平乡所用,建立神景寺。

永平乡即今威坪镇。明嘉靖淳安县志记载:神景寺在县西六十里,宋乾道九年(1173年)邑人请县东尼寺废额建。光绪县志录有宋理学家钱时记,记中写道:“先是黄坂有庵,惟清师居几岁,将撤而新之。乾道中,里人方文毅捐地以栖屋,请于郡,得名。”“殿堂门庑,祠肖输藏,钟楼佛阁,与夫斋宿庖湢之室,整整咸备”。万历《严州府志》载,明初厚屏人徐尊生有神景寺长明灯记(未见其文)。

据威坪镇调查,永平乡神景寺在今威坪镇洪祈村岭脚自然村淳安始新王氏宗谱记载:公元970年始祖元万从安徽婺源迁居威坪洪祈。王氏曾有两孙,长曰王彻,次曰王升。王升信佛成性,其母爱之笃,捐宅扩建为庵,名为连云堂(参见王氏宗谱第二卷197页)。大约在公元1030年前后(参见王氏宗谱第十卷106页)改名神景寺。改建后的神景寺长8.3丈,宽5丈,总面积约0.5亩;房屋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有前堂、天井、中堂和隐堂三进,两边各有房间数间,另有厨房、水井、钟楼等,院子总面积为1.5亩。中堂设有魏国忠献张公神像,楼上摆放十八罗汉,二十八星宿。公元1120年方腊起义,神景寺遭劫被毁。后王家重建神景寺,并进入鼎盛时期,在七都湖头,凤凰山以及附近垅坪、洞源里灵狐等四地设立分庵。

神景寺历经风雨雪霜,数次磨难,几度拆建。1951年土改,神景寺一分为二,一部分给住持和尚王义云,一部分给贫雇农徐尚坤一家。后来两家各自另建房屋。到上世纪60年代初,神景寺被拆除改成稻田,如今改种蚕桑。

笔者看到遂安《洋川王氏宗谱》有元朝县尹刘彭寿撰写的《孝思堂记》。根据该记,神景寺原先为王氏之宅。北宋天圣中(1023-1032年,宋仁宗赵祯年号),王氏有子学佛,其母捐宅为庵。后因南宋朝廷禁止私庵,就请示宰相张浚同意,采用神景寺旧额图存。因此,该寺后来祠祀张浚(张浚封魏国公,谥忠献)。王氏又铸钟于楼,铸鼎于祠,相继完美。成为一处寺祠合一之所,寺名神景,祠名孝思。世系表中,始祖元万、二世祖俞抱都葬在神景寺周边。

张浚(1097—1164),四川绵竹人,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后除知枢密院事。建炎中,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宋孝宗即位后,除枢密使。隆兴元年(1163年),封魏国公。隆兴二年(1164年)病卒。乾道五年(1169年)谥忠献。

钱时(1175—1244),南宋淳安蜀阜人。较元朝县尹刘彭寿要早,按理,钱时所记里人方文毅捐地以栖应更为可信。然而,王氏宗谱记载凿凿,也难断定记载为虚。只是宗谱记载请于魏公得名,时间上要比乾道九年早些,这与府县志记载不符。

附记

神景寺记

(宋)钱时

古之为民者四而游者禁,虽瘖声跛蹩,羸尫侏儒,亦各有职以养于上,风俗之所以醇而王道行也。佛来中国,民之游者始托以归焉,侈其宫,衍其徒,非天雨而鬼输,焉攸取?持劵远走,飞奇钓货,强名曰化。眩惑愚氓,乾没而入,强名曰舍。吁!忍矣哉。神景僧若讷乃不然。先是黄坂有庵,惟清师居几岁,将撤而新之。乾道中,里人方文毅捐地以栖屋,请于郡,得名。若讷继之,殿堂门庑,祠肖输藏,钟楼佛阁,与夫斋宿庖湢之室,整整咸备,而又买田一夫,饭僧七人。余每过之,未尝不窃叹,硗确之乡,士殚民贫,一遇水旱,抉山而食不自给,又无豪家大族轻赀易撼可以化而舍者,其规模成就乃如许。讷也,勤生而善殖,力田以供上。凡有所为,悉取诸宫中而用之。呜呼!是天子之良民也,何嫌于佛哉。其徒景恢走名山三十载。去年冬请记于余,许之而未暇也。春二月,远求刊者踵门,请益急。属邦君行乡饮礼,景恢不惮三百里,裹粮以随。因念学绝道丧,风俗之所以不醇者,实由于礼坏。记之作不作,未足计。使之一观先王之旧典而知王道之所以盛,顾不美与?礼毕,书以授之。

孝思堂记

(元)刘彭寿

元统甲戍(1333)嘉平中澣,余以公事行巳里,过永平神景寺,步见中有魏国忠献张公遗像。余下车入门,伏谒,退揖主僧,问寺所由建与像所由寓,则曰:寺故王氏之宅,天圣中,王氏子有学佛者,其母爱之笃,乃捐宅以庵之。中罹私庵,庐禁甚严。主秉义请于魏公,迁神景寺之旧额以图存。故寺祠公,且为王氏时祀聚族之所。后山亭翁周竹斋翁辰鉟其族之金以范洪钟于楼,峙薰鼎于祠,相继完美。既而王氏之子孙日新,环水遂安东山吴祈高山湖东湖西之族以其家谱请记于予,诹谱以质前言而信。且言为太原宏中之裔。宏中少孤,迁居江南,及卒于洪,其子乔寓宣城。自宣而歙,自歙而睦。始居睦者万实,为今小宗之太祖也。自万而来,又十九世矣。沂宏中而上,其谱之可证者,以韩碑故也。自是以降,其有五世祖梓溪翁荫谱焉。又有六处之续谱焉。皆详其所自出,而族大且繁,亦未能悉记无遗也。然是不必深考也。独其祀享不缺,族聚有所,则犹见古人之遗风也,犹见还淳之厚裕也,犹见宏中之泽愈久而不泯也。礼曰:霜露既降,君子履子必有悽怆之心。春雨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夫人子之思其亲,思其祖,无日无时,而有置焉,何待春雨霜露而后悽怆怵惕哉。盖祖宗子孙,人之一气也。春雨霜露,天之一气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亦万物之一耳。因天气之升降而感吾一气之聚散焉,则感德不深矣乎?圣人之制祭祀也,亦以尽吾感通之一理耳。族属聚于斯,精神萃于斯,则祖宗虽无,其有不萃者乎?其萃也,亦吾气之萃而已矣。今之祭者未必知也,深羡王氏之子孙能知此而求吾记以永时思。是为记。

明年清明日承务郎建德路淳安县尹兼劝农事眉山刘彭寿撰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村】肥皂行政村

    肥皂行政村: 肥皂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南面1200米.村民委员会驻肥皂得名.地属丘陵.辖肥皂.孙家.徐村.麻坪坞.长连.冯家6个自然村.以种水稻为主,兼种棉花. 肥皂村相传村内原有一株大油皂树,油皂土 ...

  • 兰溪渡渎章氏渊源

    渡渎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女埠镇女埠乡,现有一千多住户全部章姓.北宋末年,始迁祖章三七由淳安迁居于此,经过870多年的繁衍发展,渡渎章氏已成为兰溪市的大姓. 自建村经南宋.元,至明.清是渡渎的鼎盛时期.名 ...

  • 乡村古景:威坪洪圻

    洪圻里居记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止,居也.顾居亦不一矣.争名者居于庙堂.趋利者居于阛阓.是知人孰无所居亦孰无所居之里哉.洪圻大原王,为淳西望族.先世祖讳文德公,实始居焉.前代时若仲舒公,居宣州. ...

  • 乡村古景:旧威坪十景

    据<青溪叶氏宗谱> 宋宣和间,叶晚学.叶文轲二公奉王命助征睦寇,有功,授承节郎,兄弟居于淳西锦坡泽降(金峰乡泽峰庄).文柯.晚学为南阳叶氏五十世,是为青溪泽降始祖.其后,允高公迁万年街(威 ...

  • 乡村古景:威坪松里江村(水下)

    松里江村里居图记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山水者人才之钟毓也.故古人曰地灵人杰,洵信然也.松里江村,清溪望族也.先世义士讳重者,善卜宅,戾止斯土,见夫来龙山耸,乘马鞍以奔腾,驮坞泉流,依铁砧而缥缈,东峰 ...

  • 乡村古景:威坪凤坡

    永丰里居图记 西岸永丰里,吾族之故居也.山水之奇秀,风俗之纯朴,甲于全邑.登凤岭以远瞩,棲霞艳映村郭,亭榭恍如海市蜃楼,龙门千丈,白练悬空,笔峰环峙,岗岚拱秀,衣带清流,濯缨濯足,良田万顷,麦浪风轻, ...

  • 乡村古景:威坪横川

    永平横川八景序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而景于是以名焉,非必大都通川,五湖四海之修远也.即永平之横川,嘉禾柔卉,突怒偃蹇,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且也,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

  • 乡村古景:威坪厚屏村

    八景弁言 窃以名山烟景恒凭墨客以传奇,大块文章须得骚人而纪胜.吾族来徙湖溪,居择厚屏,笔架三峰最愜词林之意,屏山松翠何须大夫之寿.射晚照于凤岗,缀彩还同丹穴,睹威生之虎石,震怒不减高崖.麓耕墅坂,春云 ...

  • 乡村古景:威坪横塘

    环水八景记 淳安万山窟中,紫阳一脉之水流于下,距邑西五十里,由威平原两山夹而西峙,其中地倐平衍,可二十里,訋有水自山麓流出,与紫阳之水合者,名曰环水村,王氏世居其间.族大以蕃.侍御用之创屋若干楹,因居 ...

  • 乡村古景:威坪横路?

    宏溪里居图记(横石或横路?) 考吾宏溪东庄,自庆德茂德二公贸贩来此,因睹山水之幽雅,土质之膏腴,始卜迁焉.据父老遗言,始祖原居玄帝庙前,因现居地有牛眠吉穴,人多觊觎,故特移往之.嗣后人口蕃衍.因门前左 ...

  • 乡村古景:威坪豪岭脚

    威坪大五都兰川十景(豪岭脚) 兰水新桥 (村外罗堘上) 一疋长虹驾上流,碧波横锁石桥头. 浪花混混残红落,潭影悠悠太白浮. 灵可通神推老佛,情堪垂钓下金钩. 倒行人影骑驴背,古往今来几度秋. 罗山古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