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王秋月作品
妈妈的味道
王秋月(河南)
“宝贝,快来吃饭了!看姥姥给你做了什么好吃的。咦!脆皮香蕉、蟹黄南瓜、还有虾饺!快来!”女儿招呼着她那四岁的乖巧的女儿。小外孙女看着一桌子好吃的饭菜撅着小嘴说:“不嘛!我还想吃姥姥做的‘妈妈的味道’”。女儿慎怪道:“我打你,又要惹姥姥伤心!”小家伙委屈的哭着:“妈妈,我不是惹姥姥伤心,是姥姥做的‘妈妈的味道’太好看,也太好吃了,我要嘛!”“好!好!姥姥明天给你做,快吃吧!”我哄着她,“好!拉钩!”一番折腾,小家伙才坐下来吃饭。
唉!吃惯了美味食物的孩子把姥姥“妈妈的味道”当成了美食,那是什么美食吆,而在姥姥的心目中,也确实是经年不忘的佳肴。
那是野菜裹糠充饥的困苦年代,黑黢黢的苦腊菜掺合进少量的米从生了锈的铁锅里盛出来,就是我们难得的好饭。多少年来,我碰都不碰苦腊菜,那涩苦涩苦的味道留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天是端午节,受姑父成份的牵连被驱逐到山里居住的姑姑来家了,妈妈不知从哪里借来了一小瓢白面,弄来一把红叶苋菜和一撮荆芥,卷成菜蟒,那菜叶把薄薄的面皮染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妈妈想支开我们让姑姑吃得安稳些,姑姑拉我们都坐下,哭着说:“嫂子,让孩子们解解馋吧!”菜蟒那个好吃啊,那顿饭刻在了我的记忆里,长大以后每年夏天我都会做几次不放油,不放调料、红苋菜、绿荆芥、薄面皮的菜蟒。没孩子前卷成大蟒,有孩子后卷成小蛇,那个色香味是妈妈的独创,是“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确实具有独创性,那个年代只有大年三十到次年初一能吃到两顿白面馍。进入小年儿我们的生活就进入了美好时光。妈妈总会弄来荞麦面、干菜、油渣,做出外皮漆黑发亮,内馅韧香滑爽的荞麦面角子。那叫香啊,我们狼吞虎咽全然不觉妈妈的眼泪。等到了年三十中午,妈妈端出一盘白面馒头招呼我们吃,可怜我们是眼进肚里饱啊,竟然连半个馒头也吃不下去了!生活渐渐变好了,荞麦面也不见了,它倒成了我们姊妹几个的念想。每当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总要忆起那起明发亮的荞麦面角子。我们理解了在苦难里度日的老娘的无奈,我们深深地怀念那“妈妈的味道”。
日子过得好一些后,妈妈喜欢吃捞凉面,她焯一下红苋菜,切一些黄瓜丝,再做一盆西红柿鸡蛋汤,而妈妈总是捞点面条,添点苋菜、黄瓜丝,浇上荆芥大蒜青椒捣成的蒜汁下饭,她说她不喜欢吃鸡蛋,吃了肚子疼。那哪是不喜欢,是舍不得吃呀!如今我也喜欢凉捞面,我也是先调一碗不带汤的面吃,那是妈妈的味道。翡翠银条白玉点缀,鲜香脆辣,百吃不厌。妈妈在的时候也爱吃饺子。她调的饺子馅肉不多,粉条不少,掺些多汁的蔬菜,那种软润又 筋道的口感,也成了我们对年节的期盼。
妈妈的味道,是我苦涩的回忆,妈妈的味道是我幸福的随想,妈妈的味道是我做人的准则,妈妈的味道是我生活的力量!今天我的孩子也做了妈妈,我要把这“妈妈的味道”连同说明书传给她们,我想让她们知道,除了中西大餐、山珍海味以外,还有一些美味能给她们的心灵和身体带来健康,是她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作者简介】王秋月,女,66岁,河南省确山县退休教师。2008年,有着35教龄的王秋月退休了,退休后她发起成立了靖宇故里艺术团,宣传靖宇精神,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几年来王秋月同志带领大家创作并搬上舞台一大批贴近生活,切入实际,深受百姓喜爱的文艺作品,她带领的靖宇故里艺术团获得教育部、省文化厅的表彰,王秋月被省文化厅表彰为优秀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