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北固山
文/张大华
北固山是一座令人向往的文化名山,是全国著名的三国第一城、宋词第一山,是刘备招亲故事的发生地。 在“京口三山”中,它历史最久、成名最早,从梁武帝命名它为“天下第一江山”算起,它成为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已近1500年。
北固山襟山带江,因山为垒,缘江为境,依山为固,山在城北,因此叫北固山。它有前峰、中峰、后峰(亦称北峰)组成,后峰峭壁入江,北石南土。站立山巅,顿觉山环水抱,峰奔壑走,雄风四起。你从城西往东看去,它壁立悬堑,卒然临江怒起,犹如苍龙吸水,灵动飞腾,是造物主赐予镇江的一条龙脉。一个“雄”字话镇江,北固山是神来之笔、点睛之作。
北固山是镇江城市的源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东吴孙权看中这块坚固如铁的宝地,在北固山前峰依山建筑“铁瓮城”,以此作为控制江东、逐鹿中原的指挥中心、创业基地。此后北固山作为镇江的府城,经过东晋、隋唐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一直都是镇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的中心。这里还是北府兵的发源地、镇海军的统帅部,它的一举一动,更直接影响东南安危、国家全局。作为东吴最早的都城,“铁瓮城”对镇江城市发展有划时代意义,镇江因此有了“京”、“京城”,也有了美丽的“京江”。《辞海》《辞源》都有“京江”词条,其中《辞海》的释义是:“京江,即今长江流经江苏省镇江市北的一段,因镇江古名京、京城、京口而得名”。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甘露寺至少创建于东汉末年。但真实的甘露寺,出现时间则要晚一百多年。历史记载的甘露寺,有创建于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和唐宝历年间(公元825-826年)三种说法。综合研究,甘露寺创建不应晚于南朝梁代。梁武帝是历史上著名的“菩萨皇帝”,其建寺之多,达到了“五里一庵,十里一寺”程度,他在北固山建寺是情理之中的事。并且,在明代以前,甘露寺保存有两个铁镬,上面铭文说这是梁武帝赐给寺院栽种莲花供佛的。苏东坡在《甘露寺诗》序言中也说:寺有“大铁镬二案,铭梁武帝所铸”。《梁书·武帝本纪》记载,梁武帝来北固山的时间是在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三月,他“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并题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到南宋辛弃疾任镇江知府,他来看梁武帝题字时,却发现不见了,于是请当时著名书法家、镇江府判吴琚补写刻石,流传至今。
北固楼始建于东晋咸康年间(公元335-342年),它是东晋时南徐州刺史蔡谟建来储存军事物资的。一百多年后梁武帝率群臣来登临时,它已与月华山上的芙蓉楼、万岁楼一起,成为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多景楼虽建于北宋,但却后来居上,跻身长江三大名楼之列,时人说“长江一泻三千里,岳阳黄鹤多景楼”,宋代书画大家米芾更说它是“天下江山第一楼”。从梁武帝与著名诗人谢灵运在北固楼赋诗开始,北固山区域的名楼成为历代文人雅集高歌的场所。在唐代,李白说这里风景如画,他唱道:“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王昌龄登上芙蓉楼,萦绕心头的是朋友间的那份纯净的友谊,他说:“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孟浩然在万岁楼上举目四望,顿时乡思喷涌,感叹:“万岁楼头望故乡,独含乡思更茫茫”;而王湾与孟浩然不一样,他看到的北固山是天地的恢宏和博大,他说这里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到了宋代,北固山上更是名流际会,苏东坡、范仲淹、辛弃疾、陈亮、陆游等一批旗帜性的大师云集,在这里创作了一批代表自己、也代表宋词最高成就的作品。陈亮以他天才的智慧给镇江定制了一块享誉千古的地理标志:“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辛弃疾更发出了震动古今的惊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陆游感叹:“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乐天派苏东坡则说:“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而一路风尘的柳永,来到这里就不走了,他长眠这里,作了北固山的“守护神”。放眼全国,由于一首诗、一篇文章而闻名天下的名楼名寺比比皆是,但像北固山这样,汇聚这么多文化巨人,诞生这么多名篇杰作的地方,在全国独一无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宋词第一山。
千年以来,北固山是展示壮丽镇江的一个窗口,它江、山、城三位一体,山城相依,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山顶登楼观景,半山寺院礼佛,山下书院育才,咫尺之间的千秋桥畔则酒楼林立,城市的文化味与市井的烟火气相得益彰。明成化三年(公元1468年)八月,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日本画家雪舟来到镇江,用他天才的画笔把壮丽雄富的镇江古城记录下来、介绍给了世界:巍峨的古城墙上旌旗猎猎,城墙边的北固山亭台楼阁,漫山遍野,层层叠叠,与北固山上的多景楼、甘露寺连为一体。他说:“中国的山水是我最好的老师”。
北固山属于镇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