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镇江元素
就像蓝星上的地貌都有单独的称呼,月球上的山脉沟壑,也有自己的名字。
最初给月球地貌起名的人,是伽利略,他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月球的高山凹地,于是用自己家乡的亚平宁山脉给月球最大的山脉命名。
后来,人们用熟悉的科学家、宗教人士、神话传说、地球地貌等,给月球上的山谷命名。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后,月球地名的命名实行了标准化管理。今天,月球上已有9000多个区域有了各式各样的名字。
月球上与中国相关的月球环形山有14座,有5座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张衡、石申、郭守敬、万户),2座为了纪念中国近现代天文学业家(高平子、张钰哲),还有2座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发现家(蔡伦、毕昇),1座是神话人物“嫦娥”,还有座是以中国男性常用名命名的“景德”,也有人称其是为了纪念宋真宗命名的中国陶瓷之都景德镇的“景德”。
其中,“祖冲之环形山”、“毕昇环形山”等月球地貌,和镇江的渊源极深。
祖冲之在《大明历》的编纂中,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并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一直到南宋的《统天历》,才采用了比这更精确的数据)。
这部历法堪称是当时地球上最科学的历法。462年,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呈报朝廷,请求宋孝武帝公布实行。
祖冲之纪念邮票(图片来源于中国数学教育网)
02
宋孝武帝重视科研,但不懂科技。《元嘉历》和《大明历》哪个好,他也不清楚,于是“下之有司,使内外博议”,让懂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
当时,懂历法的人都认为对比下来《大明历》更好。这时候,有个不是天文历法知识专业出身的权臣戴法兴,突然跳出来强烈反对。
有创新的思维,就有守旧的势力,戴法兴和祖冲之展开了辩论,说:“太阳的运动,有时快、有时慢,没有一定的规律。”
祖冲之回答:“太阳的运动的确有快有慢,但却有一定的规律,这是有事实为证的。”
戴法兴还对“岁差”提出异议,认为“冬至所在”“万世不易”,并给祖冲之扣上了“诬天背经”的大帽子。
祖冲之对戴法兴提出的异议,一一作了反驳。
由于辩论双方的专业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戴法兴几乎被祖冲之吊打,驳斥得下不来台,最后气急败坏地说:“年轻人不讲武德,跟老同志顶嘴,历法就能随便改吗?耗子尾汁!”
祖冲之底气十足:“我将古今历法的优缺点做了研究比较,我的研究是有根据的,我们不能盲目信从古人,旧历法既然有错,就应该采用新的。”
在场的很多大臣都认为祖冲之是对的,又有一小部分大臣为了站队戴法兴而反对,现场比较混乱。
这时,皇帝的另一个亲信巢尚之站出来做了工作总结:“新的历法是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论证制订的,用这个历法计算出来的月食情况与现实中的相同,可是用旧历法推算出来的结果却不符合实际情况。”
宋孝武帝经过考虑,决定在三年后的大明九年(465年)改换年号,并实行新的历法。
464年,祖冲之被调到娄县(今昆山)主持工作。刚上任不久,就得到宋孝武帝驾崩的消息,随后,新继位的皇帝把改换历法的事放在了一边,后来等到改朝换代了,也没实行《大明历》。
后来的南齐也有人支持改历,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行。
直到祖冲之去世后10年,梁武帝才将《大明历》改名为《甲子元历》,颁行于世。
祖冲之银币1986年发行,面额是5元 ,重量22克。
03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时候,史书上记载是担任“南徐从事史”这个岗位上的。也可以说,是在镇江推算出的π。
《隋书·律历志》相关内容是这样说的:
“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舛。自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nǜ)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
《隋书》中关于祖冲之大明历的部分记载,从右往左竖读
其大意是:
古代的数学中,都认为圆的周长是3,直径就是1,这个数值是很不精确的。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等人虽然分别提出过新的圆周率的值,但是也没有让人满意的结果。到了(南朝)宋末年,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创造出更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他把1亿那么大的圆径算作1丈,那么比圆周长大的数是3.1415927丈,比圆周长小的数是3.1415926丈,圆周的长度正好在这两个数之间。密率就是355/113,约率就是22/7。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所得到的结果,是当时最精密的。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人,他在这一计算中指出了圆周率的“上下二限”〔即3.1415927(盈)>π>3.1415926(朒)〕,并用分数355/113作为表示圆周率的密率。密率是分子分母都在一千以内的分数形式的圆周率的最佳近似值。用这两个近似值进行计算,可以满足一定精度的要求,并且非常简便。
355/113这一密率,一千年后才由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重新得到,这一成果被误认为是安托尼兹首先求出的,将其称为“安托尼兹率”。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主张应将这一数值改称为“祖率”,将荣誉还给祖冲之。
此外,直到15世纪初,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才求得圆周率的17位精确小数值,从而打破了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
前段时间,有人为了纪念祖冲之,特别将圆周率用钢琴演奏出来,艳惊四座。
祖冲之在《缀术》一书中详尽描述了圆周率的测算方式,他的下限3.1415926可能是通过割圆术获得,但上限3.1415927如何得到的,因为《缀术》的失传我们已经无法知晓。
《缀术》这本书相当的牛,唐朝时,《缀术》作为国子监算学课本,是当时读书人的必修课。
在镇江的焦山枫杨广场上,还有一座圆周率文化墙,用以纪念祖冲之在圆周率上的伟大贡献。
479年,齐取代了宋,史称南朝齐或萧齐。
这个时期的祖冲之,科研的重点放在了机械制造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重造了指南车、制造了水碓磨、设计了一种千里船。
指南车据说是黄帝对蚩尤作战,发明了指南车来辨别方向。东汉的张衡、三国的马钧都制造过指南车,但早已失传。
刘裕攻进长安后,得到后秦皇帝姚兴的一辆指南车,但这辆指南车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内部机械已经毁坏了。萧道成知道祖冲之特别会搞科研,让他重新制造一辆。经过细心推敲和反复运算、测试后,祖冲之重新制造出了指南车。
得到指南车的萧道成非常高兴,在御花苑里举办了一场“赛车会”:一辆指南车是全木料纯手工制造,车子开动,不论向右转还是向左转,木人的手指总指向南方。另一辆,传递齿轮和机件等部件都是铜做的,比木制的灵敏度还要高,在场的观者无不拍案叫绝。
指南车模型
千里船,又叫千里舩,一天能走一百余里。
水碓磨,是利用水的冲击力量来带动机械运转的粮食加工工具,这种传统的农具直到解放后有些偏远地区还在使用。
水碓磨
为纪念祖冲之对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伟大贡献,1964年11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04
毕昇是《梦溪笔谈》里记载的发明家,而《梦溪笔谈》是沈括在镇江写成的著作,所以说毕昇和镇江很有渊源。
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雕版印刷术”,毕昇最早是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发明出活字印刷术。
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
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
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带动了印刷业(信息产业)爆发式的增长。
从13世纪到19世纪,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他是印刷史上伟大的革命家。
但是关于毕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还找不到第二个文献资料。
2010年,我国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月球上的地名
不只是为了方便定位
还承载着人类的科学文化记忆
它记录了世界各国为人类科学进步
表达着人类对科学文化的尊敬与重视
我们仰望月球
想起祖冲之、毕昇这些伟大人物
他们是我们发现和探索世界的明灯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