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礼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杏苏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陈家礼,196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长期从事临床工作,是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老熟读经典,重视脾胃学说,治学严谨,精益求精。无论是脾胃病还是其他脏腑病及外感病,在诊疗中体现了重视脾胃及其病理产物痰湿的学术观点。本文对陈家礼老中医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及学术经验的临床应用,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术渊源方面。通过对经典的学习,理论结合实践,探究老师的学术渊源,从内经理论、仲景、东垣学说探讨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从温病学薛生白的湿热学说,寻找老师将其脾胃学说与湿热致病相结合的依据。从张锡纯论治肺系疾病顾护脾胃及用药配伍特点和食疗经验,阐述对老师的影响。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方面。在三年跟师临床学习中,通过老师授课、问答、跟师临诊等形式,体会老师的思想与经验。总结老师在临床上对病因的认识、诊断特点、辨证思路、各种杂病及外感的辨证施治方法、方剂应用、药物鉴别、人参与莱菔子的配伍应用,药引的应用及汤药的煎服方法等各个环节上的思想与经验。 在病因认识上,秉承脾胃学说探讨湿邪致病的原理,探究痰湿成因及致病原理。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四诊合参。老师在详细询问病史症状中特别重视舌诊的原理及舌诊观察方法及其应用原理,突出舌诊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并注重饮食、胃脘、大便等消化症状。在辨证论治方面,体现了注重顾护脾胃,注重脾胃运化功能的辨证论治观点。在治疗杂病中,从各个方面考虑脾胃的功能运化,遵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久病不愈,与脾胃关系最密切。在治疗各种疾病时,必须时时顾护脾胃,因为脾胃为正气化生之源,祛邪外出之动力,若攻伐太过,损伤脾胃,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认为所服药物必须得脾胃运化,才能发挥药效。所以十分重视脾胃的运化功能,注意脾胃虚损及其病理产物痰湿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脾虚生痰,反过来痰湿为患又阻碍脾运,损伤脾胃。所以百病不离调脾胃是陈老的宗旨。

通过对湿温、湿阻、胃痛、慢性咽炎(慢喉痹)、泄泻、耳鸣等疾病的辨证施治总结陈老临症经验。在外感病的治疗中同样注重脾胃的功能,把外感与内伤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方剂使用方面擅长合方治病,对小方的应用灵活自如,分析其常用小方的治则及常用方法。在用药方面,注意鉴别使用。对人参与莱菔子的应用有独到的体会。重视药引的应用,煎服方法灵活多样,体现了陈老治病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学术经验的临床应用方面。通过杏苏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体现陈老重视化痰健脾的学术思想。 研究目的:慢性支气管炎所引起的咳嗽、气喘是临床常见症候,陈老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肺脾为母子关系,子病可及母。痰浊为患,则应培土生金,以达祛痰目的。在治疗本类疾病导致的咳嗽时,在宣肺时,配合化痰健脾方法治疗。杏苏散加减,是把苏叶改为苏梗和苏子与方中二陈汤联合增强健脾化痰功效。 研究方法:收集慢性支气管炎门诊病例236例,116例为陈老门诊病人,采用杏苏散加减,为治疗组。对照组120例为呼吸科门诊病例采用常规西药抗生素罗红霉素150mg,日2次口服,甘草片2片,日3次口服与中成药急支糖浆20ml,日3次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指标为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后症候积分。 结果:两组在一般资料上进行了比较,证明有可比性。其中治疗组116例,总有效率89.6%。对照组120例,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症候积分比较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杏苏散加减,化痰理气和中宣肺,药用平和,从多方面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均有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