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我们为什么喜欢多肉
梁东方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多肉流行起来了。
这个“多肉”,是多肉植物,不是人的胖,或者说是一种以胖胖的样子为特征的植物;它们所以胖是因为叶片里储存了大量的水分,藉此可以抗干旱,其汁液还普遍具有一些特定的药性。
多肉在我们一般的印象中都是小植物,在过去的年代里,屋顶的瓦缝间偶尔可以见到它们小小的顽强身影。它们的小是小到恰好可以作为盆景里的森林的那种程度的。这是我们看到小花盆里栽种的多种多样多肉的时候的直接观感,而其实多肉植物也是可以长得很大的,比如仙人掌,比如芦荟。
芦荟居然也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已经陪伴了我很多年,皮肤上有伤口有过敏,它的汁液总是最环保的灵丹妙药。芦荟是多肉的发现使我惊喜之余开始关注多肉,发现如今的多肉早已经是所谓“温室内的花朵”,是一种人们纷纷把玩的掌上观赏品了。买卖多肉、网购多肉、谈论多肉,将自己的多肉发布到朋友圈里共享已经是很多人的常态生活的一部分。多肉的魅力何在?
仔细观看,多肉的胖的确总是使它有蜷缩之状,不仅憨态可掬而且占地面积小,不招摇,偷偷地在自己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活色生香。虽然其貌不扬,但有花有叶有颜有色有生命中应该有的一切。
它们空间需要很小,不多占一分一毫,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暗喻了现代人的居住情况和职场状态,甚至还是生存状态的一种不无犬儒主义色彩的自嘲。改变不了就顺应,就在顺应之中自足——枝大叶宽招摇过市容易招致打击,那就隐蔽到自己最小;干旱雾霾,那就缩在一隅,无声无息地自我完善。对于无能为力的事不发表评论,对于宏大铿锵之事甘愿旁观。
即便抛开这种社会化人格化的隐喻不论,就只是多肉本身的特征也多有可爱之处。多肉簇拥在一起,互相之间几乎没有缝隙,既是为了不多占空间,也是为了抱团取暖。多肉汁液丰富内涵深厚储备日久天长,其饱满晶莹的样貌里有一种憨憨的懵懂之状,像是初生的小猪小狗,像是在桌子底下偷偷发笑的孩子脸。
多肉是办公一族、八小时一族、打卡一族在窗台甚至抽屉里(出门可以锁到抽屉里,回来再浇)的一方心灵净土,是蚂蚁眼里的森林和巨人,也是午休伏案时的大自然的好气息。
我们可以伏案对着它们长时间凝望而不觉无趣,我们可以研究它们昨天和今天的不同而不会感到乏味;它们总好像是每天有每天的新鲜,每天有每天的成长。它们是成年人的童话,是单身汉的家人,是办公室一族、宅在家中的人精神流浪的凭借。
多肉是一种很适合网购的花儿:它们品种多样,足堪按图索骥;造型大致一致却又绝对各个不同,矮小饱满圆润,包装不占空间并且耐旱便于运输,则是其一样的共同特征。
多肉是一种近于无声的个人话语空间,凝望和旁观之间所有的目光都会自然地流露出不必加以掩饰的热切,就多肉而进行的发言总是脱口而出的由衷之论。即便什么也不说,也会有一种陪伴感,同时还会有一种被陪伴感,终究是一种伙伴感。它是呱噪时代里的安静,是成年世界中的玩具,是滔滔的时代洪流之畔的静穆微渺而又真实不虚的小小衍生品。
由此,有多肉的人生,竟然可以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