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半两与汉半两的特征与区别

秦汉钱币在我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半两钱成为全国第一种普遍使用的钱币。汉武帝时,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现了钱币铸造的标准化。

1、秦半两粗放原始,汉半两秀气精致。

上海100%真实精品房源,无中介费,房租月付无压力!

广告

2、秦半两厚实不圆,汉半两平整成圆。

秦半两标准程度不高,钱肉或厚或薄,或大或小(曰半两,即十二铢,相当于现在的7.8克左右;一般的径在25——28mm,重5克左右),总体上讲,要比汉半两为厚实,边缘铸口茬多不磨鑢,钱体欠圆,穿不方者亦属常见,是比较粗糙的钱币。

3、秦半两字体洒脱,汉半两字体规正。

秦半两书体用小篆,笔划宽长,方中有圆,文字较高挺;“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除“长人两”外,更多的是“短人两”。后期形小穿广的秦半两中,还出现“连山两”。

秦半两书体传说是由著名的秦国丞相李斯题写的。史称“重如其文”,是因为每一枚“秦半两”的实际重量正好是当时秦朝衡制中的半两,所以称做“半两钱”。

展开剩余56%

秦半两直径较小,一般在2.5厘米-3厘米,重2.5克-3.5克,周边较圆,钱文高挺,但不如战国半两钱文高挺,呈小篆气韵,字体渐方,“两”字上平画及“半”字下平画较长,“两”字中间二人字上部竖笔较短,出现连山式,流口较窄。

西汉半两钱减重现象严重,汉初荚钱直径多在2.4厘米以下,有的更小,而钱文仍有小篆气韵,字体狭长。

吕后铸八铢半两仍仿秦钱,但钱体较大,文字较平夷,周边圆整。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更铸五分钱,钱文“半两”实为半两钱重量的1/5。后铸或盗铸五分钱减重日趋严重,粗劣轻小。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更铸四铢半两钱,法重四铢,钱文“半两”,直径2.2厘米-2.8厘米,周边较圆整,字画多纤细,字体方正,有面无内外郭者,有面无周郭者,背平素“半”字下平画、“两”字上平画与其他平画等齐。“两”字中二人字简化为“连山式”或简化为“十”字、“小”字,或省去二人字,篆笔多方折,隶书气韵较浓。

汉代半两钱的种类比较多,荚钱出现最早,质量也最为恶劣,这时期放任天下鼓铸,虽然规定币重不得少于三铢,实则仅重二铢,又小又薄,像似榆荚之小,故名榆荚钱。三铢钱是比较少见的品种。

汉代半两钱的种类比较多,荚钱出现最早,质量也最为恶劣,这时期放任天下鼓铸,虽然规定币重不得少于三铢,实则仅重二铢,又小又薄,像似榆荚之小,故名榆荚钱。三铢钱是比较少见的品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