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运用 | 温胆汤
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撰写的《集验方》,后被《备急千金要方》所收录,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当时之温胆汤方药组成为:半夏二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生姜四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一两。至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改温胆汤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一两,白茯苓一两半,姜五片,枣一个,沿用至今,成为治疗胆郁痰扰之名方。
药物组成
半 夏9g 竹 茹9g 枳 实9g 陈 皮12g
炙甘草5g 茯 苓5g 大 枣1枚 生 姜5片
制方原理
本方所治诸证,均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为患。胆属木,为清净之府,性喜疏泄升发而恶抑郁,肝胆疏泄升发,可助脾胃升降运化,所谓木可疏土;胃属土,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而腐熟水谷,脾胃运化正常,可助肝胆之气疏泄,所谓土畅木疏。胆不和则气郁生热,胃不和则易聚湿生痰。痰热上扰,心神不宁,则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痰热内阻,胃气上逆,则呕吐呃逆。痰浊上蒙清窍,则发为癫痫。苔腻微黄,脉弦滑等均为痰热内扰之象。治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使痰热清,胃气和,诸证自解。
方中半夏为君,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使气降则痰降。竹茹为臣,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与半夏相伍,化痰清热兼顾,使痰热清则无扰心之患。枳实苦辛微寒,降气化痰,开结除痞,助竹茹清热化痰;陈皮苦辛微温,理气和胃,燥湿化痰,助半夏化痰理气,使气顺则痰消;“脾为生痰之源”,茯苓健脾利湿,使湿去痰消,兼能宁心安神,此三味共为佐药。生姜和胃化痰,兼制半夏毒性;大枣调和脾胃;甘草益气和中,合茯苓健脾助运以绝生痰之源,兼调和诸药,此三味共为佐使。
综观全方,清胆与和胃兼行,理气与化痰并重,既治痰湿之标,又治生痰之本,标本兼顾。虽曰治痰热内扰,但重在祛痰,次及清热。“胃不和则卧不安”,本方主要通过化痰清热,理气和胃,使痰去热清,胆胃恢复宁静清和之性,心宁而神安。本方“温胆”之名,即“温和”之意尔。
适用病证
1、以惊恐不安为表现的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等。
2、以抽动痉挛为表现的疾病,如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帕金森病等。
3、以眩晕、幻觉、失眠为表现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病、眩晕症等。
临床化裁
1、心血管系统 与小陷胸汤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用,治疗高血压。血瘀加三七粉、赤芍;气滞加柴胡、香附;水肿加车前子、猪苓;胸闷烦躁、失眠、心率快者,加黄连;头晕、头痛者,加用石决明、钩藤、珍珠母;大便干结者,加用决明子、大黄;肢体震颤者,加用羚羊角、生牡蛎、生龙骨。
2、精神神经系统 失眠而心中悸动不安者,加龙骨、牡蛎以镇心安神,或加酸枣仁、远志以养心安神;精神萎靡健忘、体型羸瘦、舌体瘦薄,去竹茹,加酸枣仁、五味子、远志、熟地黄、人参以益气养阴安神;口苦、目赤、胸胁苦满、偏头痛或气喘作痛,合柴胡、黄芩以清解少阳,或加白芍柔肝养阴。气虚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血虚加丹参、芍药敛阴养血;焦虑、腹胀加栀子、厚朴;嗜睡、乏力、脉缓有力者,投麻黄以振发阳气;肌肉痉挛、抽动者以全虫、蜈蚣息风止痉;若精神恍惚、百般无奈、脉不滑、舌不红者,合用酸枣仁汤;腹胀、咽喉异物感明显者,合以半夏厚朴汤;胆怯失眠、情志抑郁不舒者,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治之。
3、消化系统 与半夏厚朴汤合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平胃散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增液汤、瓜蒌、生白术合用,治疗便秘;与栀子豉汤合方,治疗肝郁气滞,痰湿郁火之胃食管反流、糜烂性胃炎;与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合用,并加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之品,治疗肝郁痰热,气虚血瘀,毒热内生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与左金丸合方,治疗肝胃不和,痰热内阻之呕吐、吞酸;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方,治疗肝郁痰热,脾虚不运,气机阻滞之胃胀、腹胀;与柴胡解毒汤合方,治疗肝胆湿热,痰瘀互阻之代谢综合征、痛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
4、内分泌系统 与甘麦大枣汤、丹栀逍遥散合方,治疗肝郁痰热,心神不安之抑郁焦虑、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与黄连、生地、玄参、芦根、胆南星合用,治疗痰郁化火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与党参、黄芩、生山楂、广木香、甘松合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与赤芍、连翘、当归、防风、红花、土茯苓合用,治疗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与石菖蒲、郁金、木香、合欢皮、远志、代赭石合用,治疗糖尿病并发精神障碍。
注意事项
本方为祛痰清热之方,心肝血虚之烦悸者不宜用,孕妇慎用。
肾科验案
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张某,男,62岁,于2017年5月以“乏力纳差呕恶1周”为主诉就诊。既往有糖尿病15年,高血压病10年,血肌酐升高4年,现规律服用降压药及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诊见:颜面晦暗,乏力懒言,纳差,恶心呕吐,大便无力,尿少,舌淡胖,脉沉。实验室检查:大生化+电解质:尿素氮 22 mmol/L,血肌酐 355umol/L,血钾 4.8mmol/L,TCO2 17.6m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 82g/L;尿常规:蛋白++。
中医诊断:虚劳(湿浊瘀阻兼脾肾气虚证);
治则:补益脾肾,通腑泄浊。
处方:温胆汤加减,法半夏、枳壳、厚朴、大黄(后下)、三七各10 g,陈皮、竹茹、黄芪、熟地黄、蚕砂(包煎)各15g,茯苓、山药、崩大碗各20g,每天1剂,早、晚分服。
连服7剂,患者食欲改善,无恶心呕吐,尿量增多,神情较前精神,复查大生化+电解质:尿素氮18 mmol/L,血肌酐 297umol/L,血钾4.5mmol/L,TCO2 20.0mmol/L。门诊继续随诊,病情稳定。
参考文献:
1、宋成城,姜祖超,刘斐雯,等.温胆汤方证刍议.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9):743-746.
2、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61-162.
3、王亮亮,陈刚毅,汤水福.洪钦国运用温胆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介绍.新中医,2018,50(8):217-218.
4、吕双宏.温胆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医药导报,2018,24(20):123-1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