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提醒:中药的使用口诀,老中医留下的药对,一看就懂,值得收藏!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药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磁石 珍珠母】 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 代赭石】 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 蜈蚣】 6只;3只 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 僵蚕】 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 露蜂房 】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 露蜂房】 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 蝉衣】 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 牛膝】 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 青皮】 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 厚朴】 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效果较大。

【香附 川楝子】 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 治气分郁滞。

【延胡索 川楝子】 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 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

【柴胡 郁金】 3~10g;10~15g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 长于疏泄。

【川楝子 路路通】 各10g 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

【槟榔 沈香】 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 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 药力峻猛。

1. 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 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3. 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4. 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5. 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6. 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7. 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8. 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9. 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10. 当归合 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11. 高良姜合 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12. 玄胡合 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13. 吴茱萸合 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14. 肉桂合 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15. 女贞子合 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16. 半夏合 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17. 知母合 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18. 破故纸合 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19. 木香名 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20. 枳实合 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补虚药口诀

(一)补气药

补气甘温肺脾归, 四参芪术药扁甘。

饴蜜枣绞红景加,壅中助湿理气辅。

元气虚脱吉林参,生津增智补肺脾。

性味甘温高丽参,温补力强阳虚好。

党参补中养血强,生津力缓慢病施。

太子参用补心气,洋参性寒养阴行。

脾肺气虚用术芪,止汗固表利水同。

黄芪升阳托疮毒,白术安胎养胎宜。

山药平补脾肺肾,肾气不固遗带消。

和中化湿白扁豆,脾虚暑湿吐泻清。

甘草和药补中气,祛痰缓急解毒疗。

(二)补阳药

补阳咸甘温脾肾, 巴羊鹿沙菟智仁。

补骨锁杜苁蓉紫,阳萎不举或虚喘。

鹿茸益精强筋骨,调冲托疮散虚寒。

阳虚崩漏鹿角胶,补血止血助阳雄。

温补不腻鹿角霜,血弱精寒带遗崩。

巴戟羊藿补肾阳,祛风强筋关节通。

沙菟补肾养肝用,丝子止泻安胎行。

助阳润肠苁蓉锁,补阳益精便秘动。

温肾壮阳补骨脂,阳萎遗精泻五更。

杜续安胎强筋骨,续断止血疗伤取。

补骨益智温脾肾,益智摄唾骨止泻。

温肾纳气强腰膝,腰酸虚喘蚧桃供。

葫芦巴散下焦寒,寒疝冷痛温命门。

仙茅温肾又壮阳,腰膝冷痛祛寒松。

虫草气血阴阳补,河车也有一样功。

海马海狗蛤蟆油,红膻温肾各不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