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保定的列车
一直以来的阳光都十分强烈,到了周五也依然强烈,以后的日子只能是一天比一天强烈了。这样一来,周末回不回保定就成了一个问题。回去的话也不能出去到户外转,只能在屋子里待着。是妹妹在电话里说的一句话让自己立刻就下了决心,她说:没什么事儿,可以回来,也可以不回来。
经验表明,只要在回不回家这件事上出现了犹豫,那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回。回去沐浴亲情,陪伴老人,收获的永远是在任何一个别的地方所不能获得的心灵慰藉。故乡的味道,家人的气氛,在我们的生命中实际上从来都是有限的存在。不管你愿意承认与否,团聚一次少一次都是一个冷冷的又高高在上的总规则。
于是又一次站到了候车室里。多少年来,站在候车室里的场景都是反复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的,从出来上学的第一个国庆节假期回家,一直绵延到现在。火车站是回家的标准意象,而去坐火车的种种奔波与不便、等待与煎熬也都是回家的题内之义,甚至会被我们的习惯话语诱导着认定:没有回家路上的苦怎么会有回家以后的甜。及至有机会在德国多次乘坐火车以后才知道,实际上一向作为苦事的坐火车居然还可以是那样的方便甚至享受。旅行的痛苦指数和目的地的幸福指数之间不是必然反比关系,人在更多的时间本可以都舒适和方便起来。
候车室里的状态在几十年时间里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人们大包小包扶老携幼拥挤嘈杂下脚困难,高声的站次广播和安全规定以最后通牒后果自负以儆效尤的口吻压迫着所有的人和物。戴着耳机的年轻的学生和坐在铺盖卷上的打工者永远是主流人群,在将出差公干的人和有所成就的经商者排出到了高铁以后,在自驾车的人选择了高速公路以后,这种情况就越发明显。距离不远,不是动车也慢不了半个小时,价格却是相差数倍。这种最简单的经济分析让如今还来乘坐非高铁的人群成了最原始意义上的乘客:他们只是为了回家,只是为了从家里出来学习和工作。
时代终于在普通的非高铁的列车上也显示了进步的迹象:车速快了很多,尽管一直压抑着不让它更快,因为更快了就抢了动车的市场,所以慢就是非高铁列车的宿命。有时候火车司机自己也难以控制自己本来就有的快的能力,一不小心就早点到达了。不晚点也不正点而是早点,这成了中国铁路过去少有的奇观。硬件完全达到了更快的可能,仅仅是因为某种经济上的考虑而故意慢。大致就是过去政治经济学上所说的那种生产关系限制生产力的状态吧。铁路公司很纳闷的是,总还是有一趟趟的非高铁,满满的一车人都不在乎慢,而只在乎价格。这使得他们试图将普通列车越减越少,逼着人们都去坐让他们更挣钱的高铁的潜在目的一时难以实现。
火车上的另一个进步是空调很足,不再只是软卧上有空调,餐车上宿营车上有空调;甚至在某节车厢的一端还像欧洲的列车一样专门开辟了超大的残疾人专用空间,推拉门的大号厕所……
而如今的乘客也大致文明了,少了过去那种司空见怪的粗鄙暴躁者钻营觊觎者吆喝买卖者。过去那种随时可见的攀谈者明显少了,是手机拯救了大家,也是手机彻底改变了火车上的气氛。在狭窄拥挤的公共空间中不得不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大家自然而然地采取了面对手机的回避手段。有的人戴着耳机看手机上的电影小品,有的人在用微信或者QQ聊天,有的人在浏览朋友圈,有的人在发布自己的最新动态;大家好像都对不在现场的人和事更感兴趣,对现场中的陌生对象既做着现代化的规避动作而又显得自然而然。
这种情况在公共场合里总得来说应该是一种立足现代通讯设备的进步,尤其是在动荡的列车环境中,它使人们普遍安详。虽然依旧拥挤,依旧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没有座儿。
我双手抓住行李架,瞭望着整个车厢:一代代的人一天天地坐在开往保定的列车上,在开往任何一个地方的列车上,经久不息,恒常存在;人类情感与行为的类似和聚集,成就了记忆与现实的叠加。我既是我也可以是任何一个他,然而任何一个他终究也还是代替不了我,谁也代替不了谁去奔向那只属于他自己的神圣的家。这实际上即是人之为人的全部意义所在。是宿命更是自然规律,是环境使然更是别无选择的命中注定。我们不过是稍微特殊一点的“植物”,没有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而是大致生活在一定的范围内。
车窗外经过的很多地方都是我骑车走过的地方,那些小路,那些在村庄和大地之间连缀着的树行;曾经行经的地方带来回忆,还没有踏足过的地方引人向往。车厢里终于有了一块可以席地而坐的位置了,我即刻停止遥望,非常释然地一屁股做到地上休息了十分钟,十分钟过以后火车就到了保定。
保定的天空竟然像是西藏,风雨之后的晴朗带来的好空气和华北
平原上任何一个城市一样,显示出了一种不大真实的异样的美好。傍晚七点多就已经没有了晚高峰,车和人都稀疏,公共汽车跑起来非常流畅。一个小时以后已经和父亲一起散步了。
他像是我每天回家一样的平静,不过在散步的时候遇到了手拿大蒲扇的王伯伯,站定了说话的时候父亲脸上的笑意是那样盎然,显然不单单是因为王伯伯在说他自己每天两顿酒每顿二两的养生经验和建院元老如今只有他们四五人而已的旧话,还因为今天有我站在他身边。甚至后者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亲情何以表达,唯有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