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奏,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妥妥地参加18回国家宝藏
这是平时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排队的场景,现在中央电视台联合故宫博物院等九家中国顶级博物馆联手打造的大型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如日中天,终于轮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呈献的三件国宝:杜虎符、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和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
这个结果让网上很多人大呼看不懂!要知道堂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有着一百七十多万件藏品,随便拿几件就是国宝梦之队啊!里面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兽首玛瑙杯和淳化大鼎都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结果选出的3件只有仪仗图壁画属于18件国宝之一,而且席次也比较靠后,这到底怎么了?低调?藏私?
我也去过陕博,也有自己的爱好,就挑几件自己喜欢的藏品和大家分享吧,这个是古老的西周牛尊,通体为牛形,其实就是盛酒的容器,背上的方口盖子,站着一只小老虎,腹背及足部满饰云纹和夔龙纹,伸出的牛舌就是出酒口,整器设计匠心独特,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为西周青铜艺术之精品。
这个金光闪闪的怪兽很漂亮!是1957年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鹰嘴兽身,大耳环眼,头生双角。每角分四叉,叉端各浮雕有立耳环眼鹰嘴怪兽,怪兽弯颈低头作角抵状。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像。身驱及四肢上部满饰凸云纹,颈及胸部以细线条刻划成鬃毛。
之所以被称为怪兽,因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也有人认为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
再来看这件唐代三彩陶俑,她造型生动、制作精湛,胖美女头戴幞头身穿圆领宽袖长袍,完全是唐代男子的打扮,可这个藏品叫“三彩男装女俑”,这正是当时武则天时代女着男装这一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
这件国宝我更喜欢,三彩载乐驼,是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的,虽经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时仍光彩夺目。它也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
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垫椭圆形毯,再架有平台,台上又铺菱纹须边毯,共有七个乐俑和一位歌女,乐俑盘腿而坐,各持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等7种乐器演奏。
歌女站立其中,梳着唐朝妇女典型的发型,身穿高束腰的长裙,线条流畅,正在轻舞长袖,引颈高歌,前持排箫者侧着头,仿佛正陶醉在这歌声里,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唐代的开放,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的异域音乐和舞蹈,使唐朝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唐代首都长安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绎了老百姓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又是一件国宝,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象征性的壶盖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动,活泼可爱。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
当初发现的时候,人家都很纳闷,没有盖子,一个整体的水壶如何注水?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件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的倒灌壶,在壶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时将壶倒置,水从母狮口外流时为盛满,放正后因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会漏,只有倾斜后水才会从壶嘴里流出。这是利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反映了当时工匠艺人的睿智巧思。
这件壶釉色呈橄榄色,是属于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八大名窑之一“耀州窑”里一件罕见的珍品,耀州窑始于唐,兴于宋,衰落于明,以生产工艺精湛的刻花青瓷驰名中外,刻花技艺是先用刀具垂直刻出纹样轮廓,再在纹样旁用刀具斜刻,并剔去倒痕中的底泥,使纹样微凸,然后施釉烧制。成品花纹清晰,层次分明,釉色晶莹透亮,有很强的立体效果。
我还喜欢这套西安出土的明朝彩绘陶仪仗俑群,是明秦简王死后随葬的仪仗队。
简王朱诚泳是惠王朱公锡之子,第七代秦藩王,弘治元年(1488)九月由镇安王进封秦王,朱诚泳自称“宾竹道人”。有《经进小鸣集》、《宾竹稿》等传世。弘治十一年(1498)薨。
三百多个男俑、女俑排着整齐的队列,姿态各不相同,令人震撼。
1989年前这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男男女女还在墓里各司其职、未见天日,却被盗墓贼打破了宁静的岁月,被挖出盗走,甚是幸运的是后又被公安部门破获缴回的,在陕博里吸粉无数。
这三百多人的仪仗队要是入选国家宝藏,会不会是最霸气侧漏的宝藏?
这次我特意避开最热门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和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只选了几件自己喜欢的藏品,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