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观 | 龙美术馆藏宋元绘画
纸本墨笔 | 27.5 x 525cm
绢本 墨笔 | 25 x 73cm
易元吉以画猿闻名,北宋时名声已然显赫。但他流传的画作较少,更缺乏用于对比真伪的标准件。本件《山猿野麞图》是否出自易元吉之手已难考证,但根据卷后数则元人题跋,画作下限至少在元代初年,是一件难得的宋元珍迹。
《山猿野麞图》元人题跋
由上至下:班惟志、唐珙、严光大、钱国衡
抛开关于画作身份的辨别。本幅作品气质简朴、意趣悠然,描绘山溪之畔,双猿踞右,双獐在左,猿猴戏耍般招手,獐鹿因声抬头。中间留下的宽阔留白蔚为妙笔,将场景中的诗意烘托至极,令人想起南宋马和之、牧溪、梁楷等人的画意。
关于《山猿野麞图》的更多内容,可见往期推文:
纸本 设色 | 141.5 x 64cm
近代著名鉴藏家吴湖帆先生以“梅景书屋”为斋名,源于他的两件珍贵收藏,其一是宋景定年间刻本《梅花喜神谱》,其二便为本件南宋汤正仲《梅花双鹊图》——作为过手古迹不计其数的收藏大家,吴湖帆以本件作为镇宅之宝,可见它的意义之重大。
绢本 设色 | 21 x 26cm
南宋宫廷画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可能是跨越光宗、宁宗、理宗三朝(1190-1264)的李嵩。他以描绘市井百态的风俗绘画名垂后世,所流传的画作多如《骷髅幻戏图》、《钱塘观潮图》一般耐人寻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李嵩的一件《花篮图》,篮中盛有蜀葵、百合和夜合花等夏花;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嵩《花篮图》
台北故宫也有一件,篮中盛茶花、梅花等冬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嵩《花篮图》
本件《花篮图》与前两者相较,其体例、笔法、用意明显出自同一人之手,篮中盛碧桃、海棠、白蔷薇等春季花卉,可能同属一套“四季花篮”。
《花篮图》细节
南宋无论宫廷还是平民,赏花风气盛行,李嵩笔下花篮的形制,据考为当时专用于宫廷的“隆盛篮”——是将时令众花巧妙搭配,汇聚一篮之中,以此庆祝四时更替的独特花器。它与今日我们熟悉的中式、日式插花都有所不同,并不强调姿态与造型,而是将注意力放在花卉本身,回归对天然之美的欣赏。
绢本 设色 | 34.5 x 1463.3cm
1127年,北宋被金攻破,徽宗钦宗被俘,宋高宗赵构仓促即位,开启南宋王朝。由于这一不算正统的继位,以及南宋初年在金兵追赶下仓皇逃窜的经历,赵构一生致力于为自己的帝位正名。他所依赖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是为赞颂帝王生平而创作的绘画。
这一重要任务,被交付于当时首屈一指的名画师萧照。萧照为李唐嫡传弟子,画技传承其师,精湛非凡。他以赵构宠臣曹勋编写的“瑞应”故事为蓝本,绘制《瑞应图》。
《瑞应图》局部
《瑞应图》局部
《瑞应图》传世多卷,本件《瑞应图》为其中最为完整、画风亦最为接近萧照面貌。画后留有董其昌、乾隆等人题跋,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关于《瑞应图》的更多内容,可见往期推文:
绢本 设色 | 20 x 166cm
南宋时期,绘画的功能与内容得到极大丰富,以典故为主题的绘画蔚然成风,例如李唐《采薇图》、《晋文公复国图》、刘松年《便桥会盟图》等作。本件《汉宫秋图》即为流风之下,以汉武帝甘泉宫侯候约西王母为题材创作的一幅画卷。
《汉宫秋图》局部
《汉宫秋图》局部
画卷描绘典型的南宋宫廷苑囿之景,前段为宅邸,后段为花园。画风接近李唐、萧照一脉,是典型的南宋院体风格。卷首下角的小字“汉宫秋怨”恐为后人附会所添,其实画作内容与东汉王昭君出塞之事并无关联。
《汉宫秋图》卷首题字
另外,本幅画卷中细致的建筑结构、室内器具、人物衣饰,为研究宋代建筑、服饰提供了重要史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宋代佳作。
南宋马远的《高士携鹤图》、《松岩观瀑图》,作为两件王季迁旧藏马远团扇,如今也藏于龙美术馆。
两幅画作左下角皆留下马远名款,用笔粗放有力,水墨率性淋漓,与《华灯侍宴图》、《宋帝命题册》之类精细之作明显有别,而接近《山径春行图》、《晓雪山行图》所示。
私人收藏马远《宋帝命题册》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径春行图》
据彭慧萍《虚拟的殿堂——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后世想象》一书考证,南宋时期宫廷画家大多跨越宫墙,同时对应宫内与民间的需求创作,以此满足社会愈发强烈的艺术需求。
《高士携鹤图》局部
如《华灯侍宴图》、《宋帝命题册》之类作品,显然是马远作为画院待诏奉旨创作的“宫内画”;而这两件团扇,依据其简逸的气质、率性的笔墨,普遍化的高士题材,可能为马远应对民间需求创作的“宫外画”。
《松岩观瀑图》局部
从“宫内画”之中,我们能够见出南宋绘画的精妍工致,而“宫外画”中,我们又能看出南宋民间对绘画题材、形式、笔法的欣赏趣味。依据这样的思路,对于理解南宋后期粗笔水墨画的盛兴可能会有新的启发。
纸本 设色 | 35.2 x 210.7cm
《五王醉归图》,描绘唐玄宗与他的四位兄弟,相从宴饮、酣醉而归的场景,是一件“酒驾图”。画中共有九骑,五王四仆,其中着深红衣裳、正由两位仆从搀扶者为李隆基,坐骑“照夜白”——
李隆基与照夜白
身着淡黄衣、骑乌骓马、左手握缰者为宋王李宪——
李宪与乌骓马
骑玉花骢,正转身回首者为岐王李范——
李范与玉花骢
骑黄骢骠,策马欲奔者为薛王李业——
李业与黄骢骠
最后,两位侍从前呼后拥,骑九花虬,俯身欲吐者为申王李撝——
李撝与九花虬
元代前后不足百年,传五世,却有十一位帝王,可见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与动荡。其中唯有元仁宗深明大义,坚决拥护哥哥海山称帝。本幅画中“五王醉归”的典故,即是以唐代“让皇帝”李宪让位于弟弟李隆基的事迹,称颂元仁宗孝悌之德。
九人九马,出自元代画家任仁发之手。作为与赵孟頫同时期的南宋遗民,任仁发入元后向元廷毛遂自荐,出任治水官员,致力民生、勤于治理水患。在书画艺术上,任氏与赵孟頫、钱选等人类似,皆以复古为思潮,绘画传袭北宋李公麟之法,用笔遒劲,线条简练,设色典雅,形象生动,尤其以画马闻名。
本幅《五王醉归图》,自元已为珍品,明代经吴琼、程敏政、张宁、王永吉、朱尚宾、陈继儒、梁清标、耿昭忠等人收藏,流传有序;清代收归内府,编入《石渠宝笈》,留有乾隆、嘉庆、宣统三朝收藏印。
1922年,《五王醉归图》被溥仪挟带出宫,于“小白楼事件”中散佚,先后辗转卢芹斋与杜伯秋之手,1948年被卖给《朝元仙仗图》的藏家沃尔特·侯士泰,直到2009年现身香港佳士得拍卖,而后二次现身拍场,终于2020年入藏龙美术馆。
纸本 墨笔 | 26.5 x 125cm
以《诗经》为题材的绘画历代盛行,如南宋马和之即流传多本据《诗经》创作的画卷。本幅《豳风图》为元代画家林子奂所绘,为林氏存世唯一孤本,卷中画风可见对马和之的效仿,更融合元人对纸张笔墨的理解,是一件极稀有的元代画卷。
《豳风图》更为传奇之处在于:据说本卷共有九件伪本,为同一人所造。九本卖往世界各地,而后造成书画鉴定史上的一次丑闻。直到本件《豳风图》真迹于2009年首都博物馆“盛世气象——海峡两岸重要藏家文物收藏展”现身,才最终破解迷案。
「更多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