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 导学 迁移”递进式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实践研究方案(终稿20210909)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 王善法
一、实践背景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开展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指导,举办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现身说法、案例教学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教育部门要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近年来,经过中小学幼儿园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家庭教育责任认识不足、家长学校指导方式单一、家长课程实施不力、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不高等问题,再加上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家庭教育知识匮乏和家校社教育责任错位等社会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家长教育责任缺失、家庭教育职能错误定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外因轻内因、重技巧轻理论、重孩子轻自身等家庭教育乱象,加重了孩子与家长双重负担,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此,完善家长学校建设,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内涵,唤醒家庭教育责任意识,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凝聚家校社共育合力,是贯彻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双减”等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精神,坚持学生为本、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
二、模式界定
《“唤醒 导学 迁移”递进式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是以学校为主导,家长学校为依托,在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分别为家长提供不同层级的“醒悟、认知、实践”螺旋递进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即根据各学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内容,组织实施“四个认识”(认识家庭、认识自己、认识学校、认识孩子)指导工程,普及家庭教育基本常识,唤醒家庭教育责任意识;组织“三个读书会”(导读会、研读会、分享会),学习和实践家庭教育基本技能,丰富家长家庭教育理论素养,提高持续学习能力;开展家庭教育智慧“两个迁移”(自我迁移、相互迁移)活动,指导家长把家庭教育点状经验和家庭教育理论迁移到一般家庭教育规律,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通过多维度家庭教育智慧分享活动,放大家庭教育智慧辐射作用,促进家庭教育知行合一。
三、实践目标
按照“学校主导、家长主体、一家一策、美美与共”的实践研究思路,构建“唤醒 导学 迁移”螺旋递进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开发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家长教育课程,促进家长教育观念更新,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实践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坚持家长主体,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共育工作积极性;坚持分类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知行合一,不断提升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条件
完善的家长学校设施,健全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组织机构,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系统而又科学的家长教育课程。
六、实践措施
(一)唤醒
以低年级学生(中小学、幼儿园起始年级简称低年级,幼儿园中班、小学2-4年级、初中八年级及高二年级简称中年级,幼儿园大班、小学5-6年级、初中九年级及高三年级简称高年级,下同)家长为主体,组建新生家长学习班,进行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识培训。开发蒙昧,普及家庭教育基本常识,使家长初步认识家庭、家长、学校和孩子,唤醒家庭教育意识,明确家庭教育责任与任务,激发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
1.唤醒任务:实施四个认识(认识家庭、认识自己、认识学校、认识孩子)工程
认识家庭:指导家长了解家族历史、家庭功能、家庭成员职责、家庭教育目标与任务、家庭教育规律与途径、家庭育人环境及家风建设等基本常识,为建设适合孩子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做好知识储备。
认识自己:指导家长认识自我,知道“我是谁”、“应当做什么”,进一步确立教育孩子是父母或监护人法定的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好抚养、教育、保护和权益代理等家庭教育义务。
认识学校:指导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法规、学校教育目标任务、学校规章制度和家校共育要求。了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确立家庭与学校合作才能共赢的理念,释放家校各司其职、协同育人潜能。
认识孩子:指导家长了解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对儿童权利认识,切实保护儿童合法权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唤醒流程
九月份举行新生家长学习班开学典礼(暨家长代表大会),介绍学校常规管理和家长学校职能定位,解读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组建或改选家委会,对家长实施认识学校的培训。学年中依托家长会和专题培训等活动,对家长实施认识家庭、认识自己、认识孩子的专题培训;次年6月举行毕业典礼,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表彰优秀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家庭、家长),展示家校共育及学校素质教育成果,评选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分享优秀家庭教育经验,进一步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活动的积极性。
3.唤醒要求
(1)创新开学(毕业)典礼、家长会组织形式,规范活动组织,提高活动仪式感和感召力。丰富活动内涵,突出“唤醒家庭教育责任意识、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活动积极性”重点任务。
(2)建立家长教育培训考勤等评价制度,原则上有学习条件的学员都要按时参加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并主动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二)导学:
依据家长学习能力水平、家庭教育服务和学校常规管理需要,组织不同类型或不同教育服务需求的中年级家长为主体的读书会。通过“三个读书会”(导读会、研读会、分享会)活动,分层指导家长进一步学习和领悟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促进家长在读书过程中丰富家庭教育素养,增强家庭教育能力。帮助家长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实施家庭教育帮扶工程。
1.导学任务:实施“三读”工程
导读会:以理念引领为指向的“认知澄清”导读会。通过导读会,指导家长通过读书进一步认知家庭和家长教育责任,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把握孩子在各年龄段成长规律和家庭教育任务,学习和储备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组织导读会,要根据家长教育需求选择好荐读材料,主持人要根据荐读材料结合家长学习能力精心准备荐读指导提纲,明确给出读书目的、读书要求。导读会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集体组织,也可以根据家长教育需求分层组织。
研读会:以问题探究为核心的“教育会诊”研读会。通过研读会,分析“家庭教育困惑”成因,给出破解问题思路和方法的建议,对家庭教育存在困难的家长实施精准帮扶;组织研读会,首先要根据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或家访,把有共同教育需求、且有一定读书能力的家长组织在一起,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破解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关书籍或材料。通过自读、共读、研讨和专家指导等途径,探讨破解家庭教育难题的办法。研读会,一般是以家庭教育需求为依据,小规模分层组织,要有保护家庭隐私相关制度。
分享会:以互动交流为手段的“学习心得”分享会。通过读书分享会,组织家长共同分享共读材料的学习心得、自读书籍选择与读书技巧、亲子共读经验以及理论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体会;组织读书分享会,关键是要确定分享书目和分享要点,遴选好分享者,提高分享会针对性和有效性。读书分享会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集体组织,也可以根据家庭教育服务需求分层组织。
2.导学流程:
依据家长文化层次、家庭教育服务需求和学生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确定读书会成员、读书话题、阅读材料、组织规模和读书场所。
依据读书话题确定导学类别(导读会、研读会、分享会)、主持人(导读人、领读人、分享人)工作表单以及读书活动流程。
3.导学要求:
(1)坚持问题导向和服务需求原则,依据家庭教育服务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需要确定导读主题、导读材料。
(2)主持人(导读人、领读人、分享人)要具有一定读书能力和组织能力,注意培养导读会组织志愿者,组建专兼结合主持人队伍。
(3)要设置较为固定的活动场所,营造适当氛围,配置适当适合家长阅读材料和设备。
(三)迁移:
以高年级学生家长为主体,动员全校家长参与。指导家长从日常生活出发,从每个独特的家庭出发,挖掘已有家庭经营、生活组织和孩子教育等成功经验,构建家庭教育“一家一课程”微课程体系。通过“两个迁移”(由家庭教育点状经验迁移到一般规律、由一家智慧迁移到多家共享)工程实施,让每个家庭的教育智慧都得到重视,激发家长学习与改变的内在动力,培育家长教育的信心,让家长从中获得教育的成就感。
1.迁移任务:实施“两个迁移”工程
自我迁移:组织家长开展“发现我的家庭教育智慧”活动,鼓励每位家长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经历,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点滴,帮助家长从教育孩子的点状成功经验中提炼出家庭教育的普遍性规律,从而启发家长将成功的经验迁移到家庭教育的其他方面,让家长在发现和提炼家庭教育智慧过程中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可以将挖掘和提炼出来的各类家庭教育智慧汇编成校本性家庭教育课程材料,为“互助迁移”做好课程储备。
互助迁移:搭建同质经验交流平台,开展“从一家来,到多家去”的家庭教育智慧分享活动,组织家庭类型相同、家长工作性质相同、家庭生活经历相似、家庭教育困惑类似等不同群体的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实现同质交流;搭建异质经验交流平台,开展“从多家来,到一家去”的家庭教育智慧分享活动,打破家长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地位等客观因素障碍,引导每位家长积极学习他人经验,不断自主超越。组织不同类型的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同课异构活动,形成同一问题多个版本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让每个家长都能够从同类问题中找到自己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的资源。
2.迁移流程
组织家长开展“发现我的家庭教育智慧”活动,指导家长从教育孩子的点滴成功经验中提炼家庭教育普遍性规律。
组织开展“从一家来,到多家去”、“从多家来,到一家去”双向分享交流活动,指导家长选择和借鉴适合于自己家庭实际的教育经验。
3.迁移要求
(1)“一家一课程”建设要坚持家长主体原则,尊重家庭过往经历中生长的生活智慧,悦纳家长的差异,朴素而又有效原生态经验就是最好的智慧。
(2)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一家一课程”建设,强化每个孩子成功的体验,提升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3)对提炼出的家庭教育经验进行筛选和评比,优秀案例可以结集成册,物化成校本性家庭教育成果,并于每年度家长毕业典礼进行表彰。
(4)同质交流活动规模要适当,把具有共同家庭特点和服务需求的家长组织起来,便于平等交流;异质经验交流不受规模限制,既可以是不同类型家长分享同一项家庭教育经验,也可以是对同一家庭教育问题不同解决方案的研讨。重在引导家长根据自身境遇把他人经验迁移到家庭教育过程中去。
七、实践保障
(一)组织机构
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家长学校管理机构,聘任家长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和副主任(建议由年级主任兼任),负责家长学校领导和管理工作。组建三级家长委员会,负责家校关系协调和家校共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协助学校做好家长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并纳入学校管理工作总体范畴;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由家长学校主办,年级承办。
(二)考核评价
建立家长学校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工作情况要与评优评先及绩效考核挂钩;建立家长学校学员评价体系,完善优秀家长(家庭)及优秀家庭教育案例等考核办法;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家委会工作例会和家长学校教学工作会议。
(三)课程实施
完善合格家长学校建设,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供基本保障。通过征订省编教材《家长必读》、购买家长教育课程、自行开发家长学校课程等途径,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落实家长教育培训制度,确保家长学校教学质量。家长教育要坚持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尊重家庭差异,满足不同类型家长教育需求。
(四)学时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为丰富家庭教育服务资源,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家长教育服务需求,要定期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学习服务。
(五)宣传引领
各校要积极运用低年级家长学习班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及家长会等阵地,宣传和表彰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家长、家庭、教育案例),调动家校共育工作者积极性,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3]《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2019)》
[4]《家庭教育是什么》 关颖
[5]《江苏昆山新镇小学:家校合作构建“一家·一课程”》邱彩萍《中国教育报》
[6]《苏霍姆林斯基家校合作教育思想》 网络
[7]《“三个一”家长学校管理模式探索》 李江明 《中国家庭教育》
2021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