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千万别煮错了,“先煎”“后下”对汤药的效果影响很大
文/段振离 河南中医药大学 教授
服用中药煎剂,就是将中药饮片加水煮之,取其汤液饮用。除一般煎法之外,某些中药还有特殊的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炖、冲服、烊化等。中药煎法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对此不可含糊。
先煎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有些药物需要先煎,为的是使其中某些成分产生一定的变化,以更好地适应临床的要求。
一般来讲,需要先煎的药物有附子、石决明、牡蛎、鳖甲、龟板、珍珠母、水牛角、山羊角、生石膏、磁石、紫石英等。
附子先煎可避其“锋芒”
附子先煎可以减低其毒性并增强其强心作用。
附子中所含的乌头碱是一种剧毒物质,口服仅0.2毫克就能使人产生中毒反应。所以,先煎、久煎能够降低附子的毒性。同时,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附子的强心作用也随之增强。所以,附子先煎、久煎能够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先煎还有助于增加部分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如大部分矿石、贝壳类中药,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析出。
先煎的时间并无定数,主要根据具体药物和病情而定,短者可10~20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然后再与其他药物共煎。
后下以免“有效”变“无效”
在煎煮中药时,也有些药物不能煎煮过久,要在其他药物将要煎好时再下锅,煎煮5~10分钟即可,这种煎法叫作“后下”。常见的需要后下的中药有薄荷、豆蔻、砂仁、沉香、大黄(泻下用)、钩藤等。
后下可防止部分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损失过多,如薄荷、砂仁、豆蔻等,这些药物都含有芳香性成分,即挥发油。
中医对芳香药物的使用是“取其气而不取其味”,利用其挥发性成分来治病。如果这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同煎,势必因煎时过久,挥发油损失较多,造成药效大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