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吃的不是茶,而是讲究和体面!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对陆羽而言,茶性清简,最适宜那些俭而不奢、生性淡泊的人。而“以茶养廉”更是在唐以前就有朝代提出并践行的。

陆羽或许万万想不到,他所钟爱的“性俭”的末茶,最终却因奢靡过度而在中华大地濒临绝迹。

茶性既“俭”,又何以因“奢”而绝呢?这个锅,还得由宋代的几位君主来背。

关于宋朝,小约在之前的文中曾有提及,这是个相当奇特的朝代。它对外积弱,内在却相当繁华活跃。若要为历代人民的幸福度排个名,估摸着宋朝绝对在前三。

这个还富于民的宋朝,全民上下推崇的是文艺而小资的生活情调。艺术兴盛,全民好茶,这便是人们心中的宋朝。

形成这般风气,无非三大原因:首先,民众手中有钱。温饱有着落,民众自然对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满足感有所追求。其次,是生活安定。宋朝虽武力羸弱,对外战争屡屡不顺,然而以金钱作外交攻势,倒也相安无事,人民生活相对安定。最后一点,是宋代帝王文化艺术造诣普遍较高,崇尚文人政治,因而朝野上下充满文艺气息。

宋朝有别于盛唐的大气和自信,在群强环伺下只求偏安一隅。政治上的收缩更是影响到了民族的气质。于外不得伸张,自然在细处求精细奢靡。因此,不管是文化或是艺术,宋朝相较于其他朝代,都显得更为细腻且敏感。

在宋朝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发展到了极致。

唐宋虽都惯于制作茶饼,但唐朝的茶饼多是将茶叶捣碎后成型,宋代的茶饼却是将那茶叶仔细地研磨成粉而成,足见宋人工艺上的细致。这用清蒸过的茶叶研磨成的粉,被称为“研膏茶”。

研膏茶其实首创于唐朝闽地,也就是如今的福建。只是,研膏茶的精细并未被喜好大气华丽的唐朝宫廷所钟爱。南唐降宋时,将其上供大宋朝廷,没想到宋廷却如获至宝。

宋朝出现的名贵茶品,多出自福建。如那表面光滑的“蜡面茶”,雕纹压花栩栩如生的“龙团凤饼”,连当朝宰府都只能四人平分一饼的“小龙团”,乃至那空前绝后的“龙园胜雪”,大多都产自福建北苑。

一时间,“北苑茶”风头无限。黄庭坚曾有诗云“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以“北苑茶”比那唐代凌烟阁功臣,足见宋人对其爱之深。

“北苑茶”最大的特色就是精细到极致,奢靡到极致,因而加工制作极其耗费人力物力。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就曾提到,“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