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堂堂大明朝的年号钱,要跑到日本去铸?
我国的铸币历史非常悠久,娴熟的铸造工艺深刻影响着周边各国的古钱币铸造水平,不少国家的币制系统和铸造工艺都师承我国,但是在明朝末年那段特殊的时间里,文瀚乐拍发现一些明朝的年号钱居然要跑到日本去铸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铸造明朝的年号钱,也许不少朋友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私铸的,比如织田信长私铸永乐通宝,甚至军旗上都用永乐通宝的图案,但这只是私铸,没有官方授权,而明朝末年的永历通宝,则是由“官方”委托日本来铸造的。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以后,先后消灭了福王的弘光政权、唐王的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的政权、唐王的绍武政权、韩王的定武政权、桂王的永历政权等等,最终在康熙年间才算是彻底消灭了南明的各种王朝与年号。
其中存续时间最长的是桂王的永历政权,从顺治三年开始,桂王朱由榔称帝,第二年改元“永历”,一直到顺治十八年永历政权才灭亡,历时16年。但奉永历政权为正朔的地区不仅仅是皇帝控制的西南地区,还有退守台湾的郑成功及其后人们。
众所周知,郑氏家族控制台湾抵御清朝,依托的是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军事需要金钱来支撑。为了筹措巨额的经费,郑氏家族奉永历为正朔的同时,也在铸造永历通宝铜钱。但当时的台湾地区严重缺乏铸造铜钱的人才,大明朝土崩瓦解的速度太快,原本的铸币机构和工匠摇身一变,就开始铸造顺治通宝了,在台湾本土铸造的铜钱,实在丑得没法看,于是郑成功就想到了对岸的日本。
南明永历五年的年底,也就是顺治八年,当时的永历政权在广西地区,根本无法向台湾提供必要的军需,在郑成功明确表示拒绝降清以后,就开始为军费发愁。于是派遣郑泰前往日本,找到了长崎藩,委托长崎藩提供盔甲和器械,并委托铸造永历通宝铜钱的折二钱。
江户时期的日本铜钱铸造已经明显提升,美丽的宽永通宝就是这个时期铸造的,永历通宝的铜钱采用的是和宽永通宝一样的红铜。
到了南明永历二十年,这个时候永历政权已经灭亡,康熙皇帝已经即位,郑成功也去世多年,他的儿子郑经依旧据守台湾,与清军对峙。这一年,郑经建造了商船,上面满载着白糖、鹿皮之类的货物,找到长崎藩进行贸易,购买武器盔甲,并委托铸造永历通宝铜钱。
永历二十八年,也就是康熙十三年的时候,爆发了三藩之乱,郑氏家族趁机率军攻占了厦门,占领了好几年,这段时间里军队对金钱的需求是巨大的。于是郑经开始在当地铸造永历通宝的年号钱,结果发现当地的铸币水平也不行,铸造出来的铜钱特别丑,根本没法用。然后不得不派人前往长崎,委托制造永历通宝的铜钱,同时购买军用物资。
郑氏家族曾经多次铸造永历通宝铜钱,前三次都是委托日本铸造,最后一次终于登上了大陆本土,打算在本土铸造铜钱,却因为技术原因不得不放弃。当时的台湾地区刚刚开化不久,来自大陆的移民非常少,基本没有人有成熟的铸钱技术,于是不得不舍近求远委托日本来铸造。
日本铸造的永历通宝铜钱,已知的是折二面值的铜钱,钱文以篆书和楷书两种字体书写,铜质泛红,这是日本铜钱的显著标志,而当时郑经铸造的铜钱则是黄铜的。可惜,后来由于清朝文字狱的原因,很多与明朝相关的东西都被收缴销毁,相关的资料以及大量的永历通宝钱就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或许正是这一层原因,文瀚乐拍发现如今的永历通宝铜钱在价格上要高于常见的明朝和清朝铜钱,而精美的铸造工艺,也真切地反映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大陆、台湾、日本之间那种微妙的经济联系,关于日本铸造的永历通宝,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