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弱,在解决一些涉及情境问题的题型时,很难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操作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立足当前小学数学学生解题能力现状,针对如何提升学还是僧的解题能力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  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本质就是不断地去解决问题,不断突破思维的束缚,从而达到巩固学生数学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完善学生的解题技巧,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生动作图,形象解题

在解析应用题题型的过程中,作线段图来剖析题意是最常用的方式。线段图具有形象、生动、等优势,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文字关系展现得更加浅显易懂,学生不用绞尽脑汁去思考和分析例题中的复杂关系,只需要做一些图就能达到快速理解和掌握,这自然也就提升了解题效率。

例题1:

小明有一个妹妹,当小明像现在妹妹那么大的时候,妹妹是9岁,当妹妹像哥哥现在这么大的时候,哥哥24岁,小明和妹妹现在各是多少岁?

分析:这道例题看上去似乎条件不足,小学生读起来感觉没头没尾,很难弄清楚小明和妹妹之间的年龄关系,通过作线段图来解析他们之间的联系。

作图分析:

通过上述作图可以看出:

妹妹的年龄-9=哥哥现年-妹妹现年=24-哥

所以很容易就得出:

24-9=15(岁)15÷3=5(岁)

哥哥现在的岁数:24-5=19(岁)

妹妹现在的岁数:9+5=14(岁)

二、整理信息,综合解题

解题思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梳理思路,整理信息的过程,想要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就要求学生能够将整道题所包含的信息一一列出来,整理在草本上,只有将所有的解题信息全部呈现出来,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题2:

在一个平面上,一共有16个点,点与点之间横向与纵向的距离都是1厘米,那么这些点最多能连出多少个正方形?

分析:在解析这类几何题型的时候,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如果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弱,可以提醒学生自主在草本上画出来,针对这一例题,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平面中能连成几种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的。边长为2厘米的,边长为3厘米的;最后,在草本上勾画或者想象,可以得到:

(一)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有9个;

(二)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有4个;

(三)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有1个;

所以,最后可以得到最多可以连成14个正方形。

整理和列举出题目中全部包含的信息,将答案意义列举出来,再一遍一遍地进行检验,综合信息,综合思考,这样得出的答案自然也是最全面,正确率最高的。

三、动手实践,做中解题

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规律性以及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其中工具性就是指数学所具备的实践性,因为,数学知识都是历代数学家经过千万次的实践、探索以及检验得出的结论,所以,在小学数学中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探寻数学知识的本源,很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点时,该单元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基本性质(对边平等并且平行)。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明确这一过程中的师生的职责,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实践权交托给学生,任其自主动手、鼓励其自主创新。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将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主准备材料如,木棒、钉子、胶带和绳子等等,通过团队合作,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双手,最终作出平行四边形,最终掌握该部分知识。

四、大胆突破,尝试解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指出:人和动物的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有效联结,而这种联结就是通过不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这种联结就是通过不断盲目地尝试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效应。这种盲目的尝试也就意味着要出现很多错误,可是不怕出错,就怕不做,此外,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由于智力水平、学习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因此,数学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合理的应用尝试的学习策略去解决数学问题,大胆面对错误,使其在尝试中得到发展。

例题3:

一个班级有50人,打算周末的时候去划船,已知一条船最多可以坐6人,那么这50人需要租几条船。

分析:在解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用除法的方式来解答:50÷6=8(条)……2(人),故得租9条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缺乏对解决策略的大胆尝试,所以可以放手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尝试探索:

(一)8×6=48(人),8条船可坐48人,多2个人,需租9条船。

(二)6个6个地加,共加8次余2,需租9条船。

(三)从50里一次减去6,减去8次后还有2人,需租9条船。

(四)6×8=48(人),6×10=60(人),8条船只能安排48人,不够,而10条船太多了,所以需租9條船。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该问题进行多方位探索和尝试,这就好比给了学生一个偌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将自己的思绪放飞,虽然学生在尝试多角度解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但是,只要学生养成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最大化的锤炼,他们的数学水平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不断解决问题,不断锤炼学生的思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当作一项长期的任务来落实,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解题中,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解题策略,不断完善他们的数学技能,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进而为他们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佘旭正.浅谈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02).

[2]李欢欢.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上),2017(02).

[3]孔淼森.小学数学解题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6(

参考资料

http://a.shayumeichuang.com/index.php?c=show&id=826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