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忠:医馆将撑起中医培养半边天!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馆长有约
第 16 期
▼
贾海忠
慈方中医创始人
慈方数字名医会诊系统发明人
离开体制创办医馆
不恋名利,有疗效永远不缺患者
从未藏私,有底气倾心培育学生
2016年8月,贾海忠主任医师辞去了他在中日友好医院的公职,开了一家只有400多平的慈方中医诊所。
贾海忠直言:“当时我要辞职,越是跟我熟悉的人,越是不赞同”。在事业的巅峰期辞职着实难解,毕竟他事业的成功格外来之不易。
1980年,恢复高考后的第四个年头,贾海忠被河北医学院中医系录取,像那时候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学习知识如饥似渴。
“我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当时《少林寺》正在公映,其实我很想去看,怕耽误时间,就咬着牙学习,现在30多年过去了,《少林寺》我还是没有看”再加上后来在实习临证的过程中,亲眼见证了中医药效如桴鼓的魅力,对中医的学习越发着迷。
▲1985年,贾海忠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
贾海忠痴迷中医,却不囿于中医,他认为从整体上跳出中医、西医,会发现两者之间,重叠的部分可以互通的;不同的部分可以互补,你会发现中西医互补起来以后,会比原来的任何一个体系都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为了寻找中西医真正结合更多的可能性,他大学毕业八年后,考上了北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的硕士研究生,师承史载祥教授。史教授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是中医和中西医发展的希望所在。为什么这个希望选择离开中日医院,这样临床与教学均为全国佼佼者的高水平医学平台,而开办一家小小的中医诊所,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初心]
帮中医找到一种看诊工具
即使如贾海忠大夫那样努力,他在践行中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首当其冲的是振兴中医靠疗效,疗效从哪来?从古人的经验中来。但是任何一个医生,一辈子都读不完这么多书,读完这么多书,也不一定用得好。
“一开始在临床上看病时,比如遇到一个头痛的病,回去要翻书,有那么多书,要想整个翻完一遍,非常的不容易。”
“后来用电子文档检索,比如检索头痛,上万计的词条的信息,短时间内把它读完,也是不可能的。就算读完了,观点分歧又很多,哪个方案给患者用,在选择上又出现问题。”
▲贾海忠,看诊带教两不误
再就是教学的困难:因为一直以来的努力和优秀,贾海忠大夫在毕业当大夫的同时,还做起了老师,在他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百五十多位学生。他更清楚一个青年医生要成长为名医,需要的时间太长,花费的精力太多,中医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行业。
还有他中西医结合的目标;:当中医和西医这两套思维方式,能够在脑子融会贯通成一个新的体系后,对疾病的处理能力、方法以及它的便利,都能做得很好。中西医结合一定是未来中国医学的方向,历史潮流就是这样。但是掌握西医思维也离不开高水平的西医知识。既要学中医又要学西医,对医生的学习又是一个挑战。
“我就想怎么能把古今医学的智慧,尽可能全的收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后,最终制定一个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怎么迅速的让年轻医生取得好的疗效。是不是可以给他配备一个高级的工具,迅速提高年轻医生的疗效,真正为了继承好古人,为了服务好现在的患者。”
“为此我着手研发中医智能会诊系统,将古今名医的智慧经验数字化,把我们老祖宗积累起来的所有的知识,为患者优化成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经过三年半的时间,研发出了这个系统。”
但是人们接受新事物的时候总会存在障碍,而中医人对新事物就会更少一些宽容,因为中医人学习的是传统,太尊重传统了。贾海忠就想,既然会诊系统的制作目标,就是冲着提高疗效去的,那么能证明系统真正有效的方式,最终也得回归到疗效。
“后来我们就决定以开慈方中医馆的形式在全国建连锁,当连锁形成规模,就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大家会想为什么慈方中医的疗效那么好,病人又为什么十分认可慈方中医。这时候大家就会发现会诊系统的作用,吸引医生使用慈方名医会诊系统来提高自己的疗效。”
这就是贾海忠放弃体制内多年的成就,放弃将来可能取得的一切头衔,而要实现的目标。
▲贾海忠在慈方中医诊所
[提高疗效]
大规模培养人才成为可能
慈方中医的创办是为了证明慈方中医会诊系统的作用,而慈方会诊系统的发明原因之一是帮助青年中医更快速的提高治疗水平。而现在贾海忠大夫培养的青年中医,还要先把慈方中医连锁体系支撑起来。
“慈方中医不外聘大夫,全部自己亲自培养,我们培养多少人,建多少家店。目标就是要把全国的各个地方,都建上具有示范作用的慈方中医馆,所以我们需要大规模的培养人才。”
▲贾海忠在慈方现场教学,还会录成网课
· 选拔
效仿孔子有教无类。“先本来也想有一定的标准,但是也不想给热爱中医的人闭门羹。当然更倾向接受完成医学基础教育的来学习,我们培养出来后可以立马上临床,我们亲传弟子班的学生,将来不是留住我的诊所工作,就是单独去开医馆。”
· 教学
学生一方面要跟随贾海忠老师学习,包括上课、研讨、跟诊和实操。上课包括跟贾海忠现场上课以及网络学习,贾海忠的网络课程自成体系,而且还在不断的录制;研讨就是医馆定期举行的学习交流;临床跟诊,跟诊的学生会及时整理贾老师真实的病案,并分享给整个弟子班的学生,扩大跟诊范围;实操就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穿插针灸点穴等新的治疗方法。
另一方面要学会会诊系统的使用,只要掌握好望闻问切四诊的信息采集,就可以借助会诊系统去给病人看病,疗效就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有了会诊系统的加持,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独当一面。
· 考核
制定一套严格的考核办法,每一个课程结束都有考核,每一种治疗方法,比如针灸也都有考核。“东西没学会,怎么能放心让学生工作。”
· 宣传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医也需要宣传,但光靠说得好也没有用,还是靠疗效,疗效好了患者自动就给你宣传了,没有疗效的推广是无效推广。在疗效的基础上和大家交朋友,给大家做科普、做交流,慢慢就有人认可你。
· 诊所创业
当培养出一定的学生,便开始筹建诊所。“保证派出的青年医生没有问题,一旦开业就不会过于艰难,就不会很长时间进无法进入收支平衡的阶段,医生撑不住是中医馆界最大的问题,诊所宁小勿大。慈方中医第一家馆只有400多平,但第一个月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医生的水平是一方面,控制好规模也是一方面。”
[佛系经营]
医生创业要把握好管理重点
医生创业,如何分配临床与行政一直是一个难题。而贾海忠在创业之初就专注医馆的学术传承,脱离行政的冗杂。
“作为医馆的法人、负责人和创始人,必须得全面管理医馆。全面管只是说责任要管,方向要想,但是具体的实施都要落实到人,一定要用大家的智慧来做事。”
“像贾岱琳负责行政管理;赖主任负责门诊管理;其他包括药房等各方面的管理,我都有所分配,然后设立轮岗制度。因为将来这些年轻人都要负责一家店或者一个部门。”
“信赖年轻人,善于分权,年轻人会有积极性的。这样青年医生也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不单是医术的培养,还有管理的培养。”
“医生为什么要做管理,实际上跟看病是一样的道理,医生只管开药是不对的,药不好怎么好病?想不管都不行。而建一个医馆,只管看病,其他管理得一塌糊涂,也不能看好病,但医生要把握好自己的管理重点。”
医馆业经过近十年的初步发展,已经有医馆在连锁的道路上跃跃欲试,但到底如何连锁是对的,大家也都在探讨,贾大夫的方法是佛系随缘,却也不无道理。
医馆连锁体系的建立只有目标,不设计划,一切随缘。客观环境不成熟,也计划不来。客观环境时机到了,也不得不做。至于连锁体系的搭建需要多长时间,也许快,也许慢,根据实际情况。
▲慈方中医药房
[微利经营]
多给年轻人鼓励
有人说医馆最重要的是疗效,但这疗效恐怕离不开医馆每一个工作人员,慈方中医最让医馆人羡慕的是,员工之间的那种凝聚力,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慈方中医医生团队
贾海忠坚持医馆只要微利就好了,把利润多给到员工。贾大夫本人也不是那种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他的车都开了十多年了,朋友劝他换车,但他觉得车不过是代步工具,甚至他连车也不开,日常出诊都是做地铁。
慈方中医的员工待遇保底加绩效不封顶。刚应诊患者少,医馆给青年医生保底;如果将来工作很出色,总工资会拿到比保底工资要高很多,上不封顶。
“只要队伍建起来,有微利就可以了。如果一个管理者,把钱都留给诊所、留给自己,让医生挣的很少,留不住医生的。不要为了钱去做事,实际上有了人,才能挣钱。要把队伍保住,有干活的队伍才能有盈利。
所以做医馆,不要想暴利,想暴利就无利。医馆要避免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要以利润为指导思想,要以医馆的口碑为指导思想,没有了好医生,口碑也无处可寻,留住医生格外重要。”
其实与待遇相比,年轻人更愿意学到东西,更重视成长机会。贾海忠在毫无保留的带青年中医。
“在我青年时代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就发现知识不足,不足就得去学习,往外讲的越多,自己提高得越快。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东西太少。如果足够多,告诉学生都怕学生学不会。其实越不保留就越给自己创造提高的机会。不保留对我好,对大家都好。”
除了待遇和成长,慈方中医还会特地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对弟子的培养,首先是医德的培养,得对患者好,一心一意为患者。学习教人从善的《大医精诚》和佛教经典;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事业的担当,学习星云大师的《贫僧有话说四十讲》。星云大师说:我靠佛教得到安慰,和佛教靠我振兴是完全不一样的想法,后者让人更积极。
“如果将我靠中医养家糊口,转化成中医靠我传承振兴,那年轻人就更加认同中医,我肯定不会担忧人心不团聚。”
贾海忠自信地说:“来了的医生肯定是不愿意走的。”
I 嘉宾简介
贾海忠,慈方中医创始人,慈方数字名医会诊系统发明人,离开体制创办医馆,不恋名利,有疗效永远不缺患者,从未藏私,有底气倾心培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