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想孩子不玩手游,那就给他们提供更好玩的东西

【家教智慧 第671期】

当下,不少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影响了学习不说,还引起了孩子性格上的抑郁,脾气上的乖舛,有的孩子甚至就此堕落……因此,有人把祸因归咎于手机,归咎于游戏,要求孩子远离手机、远离游戏。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落到实处却是难上加难,难得不是手机不好控,而是不让孩子玩游戏,其实有违孩子成长的童心。

孩子喜欢游戏、爱打游戏,我觉得其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关键看怎么引导,不能一味的阻止。

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回忆性地散文《风筝》,文中说,他有一个弟弟,小时候酷爱风筝,作为兄长的他,认为玩风筝是一种极没有出息的行为,于是,对弟弟苦心诣意制作的风筝进行了无情的践踏……成年后的他,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因此,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现代教育专家也不断地告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传统的游戏,还是现代的电脑游戏,……其本身并不具有危害性,关键是看家长、老师如何引导,儿童如何去做。家长如果不论青红皂白,一律一棍打死,其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儿童每次游戏都玩不尽兴,甚至提心吊胆,就容易使儿童上瘾;另一种就是扼杀儿童游戏的兴趣,使儿童对什么都木然处置,毫无兴趣,更不要再说学习。

因此家长、老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们的游戏,教给他们游戏,引导他们游戏、与他们一块游戏,保护了他们的游戏兴趣,也就是保护了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儿童只有会游戏,才可能会学习,只有爱游戏,才可能爱学习!

有人认为孩子成为手机控,都是手机的错,于是就想采取堵的办法,不让孩子拥有手机,掐断其源头。这种堵的办法并不高明,也无法阻止青少年对手机的渴望。这种办法与抽刀断水并无二致。

其实,手机不过是一种工具,无论其功能多强大,诱惑多邪恶,它毕竟是“静止”的,你不玩“它”,它是不会主动“玩”你的。因此,我以为,要想不让手机“控制”孩子,根本的办法不是不让孩子拥有手机,而是让孩子不对手机产生“感情”。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给孩子找到比手机更有吸引力游戏。这就要求,我们家长不能把孩子的成长狭隘成单纯的学习,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不能只是陪在孩子身边监督他们做作业,而是家长自己也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游戏,到室外去散散步、到户去打打球、到社会中去参加些志愿者活动,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感受万物的神奇……如此,让孩子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让孩子触摸到真实的世界,让孩子的眼、耳、口、手、脚都动起来,他们的大脑就会飞转,他们的想象就会飞天,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会如泉涌现……

有理由相信,现实世界的缤纷五彩,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碰撞,就是地球的万有引力,一定会把孩子从小小手机方寸冷屏中抢过来……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