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中小学生减负中的“假沸现象”,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家教智慧 第816期】
正常情况下,水沸腾是100度,但实验发现,在煮豆浆时,90℃左右就会产生泡沫,状似沸腾,这种现象被称为豆浆的“假沸”,若这时停火,豆浆其实并未煮好,里面会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喝了这种“假沸”豆浆不利于健康,甚至会生病。因此,专家建议,豆浆“煮沸”后,最好再煮上10分钟左右,确保其真正沸腾,有害物质完全消解。
“假沸”的豆浆会伤人健康,但多年来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假沸现象”却是愈演愈烈。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到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妇联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俗称“减负三十条”)为止,国家层面上发布过10“减负令”,地方出台的“减负令”更是多达上百道。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减反增,家长的焦虑感更甚。
像不准节假日补课、取消“小升初”考试、每学期统考次数不得超过2次、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等都是“老经”了。
虽然中小学生减负呼声“一浪超过一浪”,各地出台的中小学生的“减负令”一道又一道,但浪高声急却无用,经好令多但却无人行,学生负担不减反增:补课”禁得只是学校和在职教师,而对学生来说,节假日“不是在补课,就是在去补课的路上”,小升初明的不考,“地下考试”却仍是不断,,小学生做业做到12点仍不是什么罕事……学生课业负担重,不仅只再是教育业内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学生负担过重成为顽疾,这个中原因,不是经不好,令不多,而是一些地方的减负做得都是“假沸功”:口号喊得震天响,文件都下“死命令”,却没有人真正去落实,文件多于行动,会议多于督查,轰轰烈烈的减负不过像是豆浆的“假沸”,空有表象,并无实质。
除文件外,减负中的“假沸”还表现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方式。如学生在校时间,有人认为学生学业负担重就是在校时间长,于上就缩短学生在校时间,让学生“三点半就放学”,于是出现了新的“三点半难题”,经过专家多年的调研了解,终于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发现了所谓“弹性离校”“课后服务”的办法,而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初,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南开中学,就实行了“三点半”政策:下午三点半后,所有同学不许留在教室里,都要出去运动,出去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活动者都要受罚。张老的三点半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给师生交住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强健了师生身体,健康了师生心理,其实就是现在倡导的“阳光体育一小时”……
“假沸”不仅表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也表现在家长,当孩子做作业到12点还未完的时候,当孩子早晨天不亮就要起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抱怨孩子学业负担过重了,而一旦学校教师一点作业不布置的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学校就又开始抱怨学校教师不负责任了,而为数众多的家长,更是学校教师不布置作业自己给孩子布置,双休假日将孩子送到补习班……如此情况,孩子的学业负担怎么可能减的下来呢?减负假沸的结果就是损害了孩子的健康,揠苗助长,近年来中小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生的啃老族增多、轻生案件频发,学业过重是摆脱不了干系的。
杜绝中小学生减负中的“假沸现象”,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出台规定,更要全社会更新观念。要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除了“令行禁止”外,还要改变过去“头疼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方法,把减负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在校时间,到课程开设,从作业布置,到考试改革,从校内教学到校外培训,从教师到家长,层层落实,层层推进,每一点都抓实、抓细!
、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