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的后金汗位斗争(五):满清第一谋士与大明第一武将的大决战
已开通赞赏功能,愿各位读者有所收获,赏银几两!
回顾:在争夺后金汗位失败以后的多尔衮,他在此后的17年里,采取了紧紧追皇太极的战术,迅速地取得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不但如此,在他展示杰出才华的过程当中,他还遇到了一个人,一个人对他的支持,这个人是一个汉人,是一个名臣之后,这个人就是我们所说的范文程。
范仲淹
范文程这个人,可不是一个凡人,他是名门之后。据范文程自己说,他是北宋著名的丞相范仲淹的嫡系后裔。提起宋朝的名相范仲淹,相信我们大家都并不陌生,最著名的作品《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中,最著名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曾经支持过北宋两次著名改革中的一次,庆历新政,另一次是王安石变法,在庆历新政失败以后,他曾经被流放到湖南,在那里,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范文程出生于1597年,他在18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所以,也可以说是非常聪明。他当时考中秀才,心想将来要大展宏图,考中举人、状元……正在他做梦的时候,不幸的事情传来了,三年以后他所在的这个地被努尔哈赤打下来了。努尔哈赤打下来以后,一看,全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加牲口30多万。“人加牲口”,努尔哈赤就这么说的,人和牲口30多万,分了。男的杀了,女的留下,牲口留下。然后,这样,30多万人畜,就被八旗给平分了,这个时候的范文程,就被分到了镶红旗手下了,就分到了代善的儿子岳讬手下为奴,他就当了奴隶开始给人家干活。
范文程
可巧,后来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继位,皇太极继位以后,多尔衮担任尚书,要求开科考试。他要求从汉人的生员中取一部分,选取聪明有才的让他辅佐后金以及后来的大清,皇太极一听,可以。这样,皇太极就下了这么一个命令:
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于生员中考取其艺文通明者,优奖之,以昭作人立典,请贝勒以下,满,汉,蒙古家,有生员者,俱令考试,于九月初一日,命诸臣共同考校,各家毋得阻挠,有考中者,仍以别丁赏之。
大意是:现在,国家需要人才,既需要文臣也需要武将,文臣是治理国家的,现在我们要开科考试了,所有家里头有认字的都让他们来考试,考上的,考上一个政府再还你一个人,给你补贴一个,你们家不缺一个劳动力吗?还你一个。考不上的那就不管了。谁都不要阻挠。
结果,范文程有幸就成为这三百多名参考人员中的一个,从这三百多名当中,就录取了180多个,范文程也有幸被录取了,此后,范文程时来运转,官位不断地升迁。
讲了这么多,但是,《清史稿》不是这么记载的。其中写道,当努尔哈赤进攻沈阳城的时候,范文程与他的哥哥两个人,仗剑谒军门,主动投降,努尔哈赤一看,这两个好孩子长得这么漂亮,谁家后代啊,说是范仲淹的后代,马上命令分配至镶红旗,这个人是名门之后,好好照顾着,这两个人将来有大用。不过《清史稿》这回写得是错的,它与努尔哈赤本人的行为习惯完全不符。
我们来分析一下。努尔哈赤,后金的建立者,范文程,清初第一重臣,没有范文程,便没有清军入主中原。这两个人我得罪谁啊?没办法。而这两个人关系很不好,所以,《清史稿》的作者,在做这一段的时候做了区别,也就是春秋笔法,婉转地给这个事遮过去。我前面讲的范文程,那才是真实的范文程。
范文程这个人很有才,可谓是天下第一才子,比他有才的少之甚少。不过我们来介绍一个,也是一个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文人,但是那个人一来,就生生地把努尔哈赤给气死了,那个人,就是明末大将袁崇焕。那袁崇焕跟范文程两个人谁厉害?历史证明是范文程厉害。袁崇焕,后金两代大汗,都收拾不了的一个人,一个生生的被他气死,另外一个人跟他斗了十年,没有任何办法取胜,在袁崇焕这儿,走不上三个回合你就必败无疑。范文程说,我来,一句话,我就让你袁崇焕死无葬身之地。范文程说到做到。多尔衮得到了范文程的支持,他要夺取清朝的天下,就显得易如反掌。
袁崇焕
范文程的本事太大了。在清朝,负责任地说,最有本事的文臣就是范文程。我们前面讲过,在明朝的将军中,也有一个最有本事的人,这个人就是明末大将袁崇焕。袁崇焕这个人太厉害了,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国号,后金和清;两位大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几十年面对着一个袁崇焕,完全没有办法,有袁崇焕在,谁到宁远城,就此打住:此路不通,有我袁崇焕在,大明朝就不会灭亡,我活着一天,大明朝就不会让你灭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范文程手下却走不了三个回合,范文程三言两语,就能让袁崇焕死无葬身之地。
1629年,我们知道,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之后,迅速地改变了他父亲努尔哈赤时期的一系列的对汉人的歧视政策,取得了在东北地区的那些汉人的心悦诚服的支持,由此,范文程才能登上政治舞台,才能一显身手,当时的皇太极认为他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住了东北,他下决心,这一回,我可再度该跟大明朝较量一番了。
范文程一与皇太极见面,马上就对皇太极说,您这样打不行,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不但您是错误的,您父亲历来的政策是错误的,这么打肯定打一仗败一仗,必须得长记性。走锦州,出山海关,奔蓟州,掠三河,过顺义,每次都这么走,谁不知道啊,是个明朝大将就知道,这沿路之上布上了多少人马在那儿等着,等您钻口袋,这个是错误的,不能这么走了,这条路不通。长城沿线,多少个关口,不仅有山海关。范文程的建议是,喜峰口。
喜峰口
喜峰口在现在的在迁西县以北40公里,古称兰陉,在宋朝的时候叫松亭关,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曾经有诗: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取松亭关。这个松亭关,指的就是喜峰口。元朝的时候,这个喜峰口改名叫喜逢口,明朝永乐年间,就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喜峰口正式确定名称。此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皇太极这次走喜峰口果然不同寻常,迅速地从喜峰口直奔蓟州,但是这条路上,并不是没人阻挡,如果你单兵独进的话,很有可能孤军冒进,丧命疆场。范文程这个时候居然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自己亲率一支亲兵,从喜峰口旁边作为侧应,他直扑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大安口,作为皇太极的侧应,两路直扑北京而来。范文程,一个文臣,出个主意应该还行,他会打仗吗?
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范文程的战果。当时明军集中全力,对付这个文臣,范文程。当时的明军,几万大军将范文程的驻地大安口包围了个水泄不通。范文程一想,36计,我这次使用哪个呢?我还是使用诸葛亮出山时候那个计吧,火攻之策,一下解了围,他这边一解围,明军迅速败退,在明军败退的过程中,就乱了。当时我们再说皇太极那边,一下子就没有人阻挡皇太极,结果,皇太极直扑蓟州而来,迅速地奔三河,掠顺义,过通州,沿北运河直铺北京城而来,先头部队到达离北京城两里地之外的南海子。
这个时候的明军,那可真是乱作一团,转眼之间,谁都没有防备啊,这个北京城就被清军给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明军的总兵满桂亲自率领大军,出德胜门、安定门,沿着我们今天北京城的北城一带,与清军进行较量,当时城上的明军,发炮助威,炮打去,只听得哎呀一声,满桂身负重伤,自己人打自己人,没有办法,满桂连忙命令所有军队撤入城中,就这样,我高悬免战牌,你爱怎么打怎么打,我明军不出山了,就在北京城非常危险的时刻,袁崇焕率领的部队,从宁锦前线,宁远、锦州,杀回北京而来,又将皇太极的部队从外部包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里外都是明军,只有中间是皇太极的部队。
当时,皇太极亲自到了袁崇焕所在的部队阵前,单人独骑走了一圈。当时的皇太极,可是被吓怕了,一句成语,说皇太极恰如其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他当时就找到范文程,范老先生,您这回可得救救我,咱们跑不出去了,咱们完了,您说怎么办,就听您的。范文程说,这容易啊,我最会的就是这个啊,36计,您忘了最后一计了啊,走为上,撤啊,跑还是比较快,那边还记着呢,36计总有一计叫穷寇莫追啊,算了,枪口抬高一寸,让皇太极撤,皇太极就这样撤了。
范文程当时想的是什么?范文程当时心中想,遇到袁崇焕这样的明军,强攻没有希望,看来,强攻不成,那就只能智取。智取,说得容易,您就在东北读了那几本书,也号称饱读诗书。袁崇焕也是堂堂进士出身,读的书不比范文程少,您会的人家袁崇焕啥不会?可以负责任地说,您会的他会,您不会的他也会,您想收拾他恐怕还差点。
他当时想到了36计中最为歹毒的一个计策,反间计。为什么说36计中最为歹毒的就是反间计?这个反间计,屡试屡成,没有一次不能成功的,实在不成的时候,您打仗,您就使用反间计,使用一次就成功一次。在封建社会,反间计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什么叫反间计?反间计最早它的原形出自《易经》的《比卦》,原文是这样的: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意思是:我在迷惑敌人的圈套中,再下一层迷雾,让敌人上当,把敌人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这就叫反间计,孙子兵法中也说到了这一点:
反间,因其敌间而用之
这意思就更明确了,就是利用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
反间计屡试屡成,中国古代史上的战争,使用反间计的不计其数。比较早的一个反间计成功的例子,那是在战国时期,燕齐结仇,当时前提是齐国打败了燕国,燕国卧薪尝胆,20年之后,燕国率领五国联军,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由乐毅率领,杀奔齐国而来,齐国72座城市,转眼不过月余的时间,70座城池就被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统统拿下,一个强大的齐国此时只有两座城池,其中一座是即墨,即墨守军将领是田单,田单一想,这个乐毅太厉害了,我怎么样才能除去他呢?我打不过。就在这时候,乐毅下令,停下兵来,谁都不允许再打。三个月过去,后面的燕王下令,打啊,乐毅就是不听。就在这个时候,田单想到了此时就是使用反间计的最佳时间,于是,田单马上派出去很多很多老百姓,到处传播这样的谣言:
打下这两座城池还不容易吗?乐毅不是打不下来,而是不打,为什么不打呢?他想当齐王,因为他想将来这个齐国就是他的,所以,他要让齐国的老百姓,踏踏实实地听他的话,他要使用怀柔政策,当所有齐国的老百姓都服从于他的时候,他就打了,将来他灭掉齐国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灭燕国,他要统一中国。
乐毅
这个时候,燕王一想,不行,迅速把乐毅给我押回燕京,即现在的北京。乐毅听说以后,三步并做两步,跑到赵国去了。五国联军没有统帅,新的统帅正在路上。正在这个时候,田单采用火牛阵,转眼之间不过一个月时间,一下就拿回了齐国的70座城池,战争到此告一段落。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反间计,它是屡试屡成,原因在于利用了中国封建社会是家天下,君王与武将之间的这种微妙的不和心理:我得堤防着点你,你将来一强大起来,指不定什么时候你就灭掉我。所以,我本来就怀疑你,作为君王的天然心理,那反间计肯定就成功了。
但是,问题在于,你范文程懂这个,我袁崇焕就不懂?我袁崇焕不懂,那崇祯皇帝他不懂?崇祯皇帝何许人也,上台伊始,诛杀魏忠贤,一时间人人喊好,虽然说年轻,但是有为啊,你使用反间计在他那儿能够成功吗?他能够轻信你的反间计吗?反间计是对方创造出来的,他们不会轻易地让你范文程的想法得逞的。
范文程这个计策,还真是就得逞了,范文程实施反间计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我们还是话从皇太极撤退开始,皇太极为什么就那么容易听从了范文程的意见,下令迅速撤退呢?原来,范文程告诉皇太极下令撤退之前,跟皇太极耳语了几番,对他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你听我的保证咱们就很快结束战斗。皇太极说,好吧,我就听你的试一试。
皇太极带着部队,向东北撤退,要撤回关外,在撤退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双方打仗,肯定有俘虏,这个俘虏怎么办呢?依原来清朝的想法,最早的时候,悉数杀掉,后来皇太极的时候不杀了,全掠到关外,在这千军万马的俘虏之中。有两个太监,他当了俘虏。明朝的传统,将军打仗,太监监军。这个太监是皇帝最为亲信的人,负责监督军队的一举一动。
皇太极的部队一边往前走,部队的人,这一路之上,不能一路无话。这个人叫大将高鸿中,那个人叫大将鲍承先,两个人是负责押运俘虏的,用特小的声音嘀咕。
·知道这次为什么撤退吗?
·不知道啊,打败了呗。
·我告诉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前两天,我们的皇上皇太极,单人独骑,上袁巡抚的军队前走了一遭。这谁都知道,对方也知道。在走到西边拐弯的时候,那儿有两个袁巡抚派来的亲兵,两个人说好了,将来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是咱们大清的,黄河以南是他袁崇焕的。明朝存在不了几天了,我们一回去,那边就政变,然后我们杀回来,明朝灭亡指日可待了。不知道吧。
·真不知道。
·可别跟人说去。
说时迟,那时快,这两个太监中姓杨的太监撒腿就跑,这边穷追猛打:抓太监啊。可是“没抓着”。话说这个太监,三步并作两步,转眼之间,冲进了北京城,进了紫禁城,见到了崇祯皇帝,如此这般一说,崇祯皇帝便大怒。崇祯皇帝这个人有千般优点,但是就一个缺点,刚愎自用,独断多疑,他本身对所有的大臣产生怀疑,他谁都不相信,怀疑一切。在这时候,他马上命令把袁崇焕押到北京城来。袁崇焕到了北京,经过崇祯皇帝上下军臣一年多的审讯,毫无结果之后,崇祯皇帝非常生气,下令给我推出去,凌迟斩首。
什么是凌迟啊?凌迟的本意,是低缓的山丘,现在这个凌迟,它是中国古代五种酷刑当中,最残酷的那种刑法,就是凌迟处死,这里我们借用缓缓的山丘的凌迟作为五种刑法之中的一种,您就可想而知它是什么意思了,取其死得缓慢之意。怎么缓慢?那就是我们一句成语,千刀万剐。中国古代明朝之前的历朝历代都使用过凌迟处死,但是这个凌迟处死,最多的没有一千刀,是元朝,它的大元律上规定,凌迟处死要剐120刀,这人才可以死,第119刀这个人不能死,得要会说话,得要破口大骂,到120刀的时候,这个人死了。
明太祖继位,觉得什么刑法,120刀这个人就结束了,不行,改。大明律有这么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叫轻其轻罪,重其重罪,什么意思?如果您犯的罪很轻,那就饶了,不处理了,这么点处理什么劲,如果您犯的罪很重,一定比大元朝那个律法还要重,当时明太祖规定,120刀,乘30,3600刀。明初,为这个3600刀杀一个人,给您一把刀,您要用3600刀杀掉一个人,3599刀这个人得会说话,谁弄得了,可难为坏了哪些刽子手了,谁都弄不了,一千刀没到,死了,最后,下面报告,皇上这个没法使,弄不了,那你们给我瞧瞧,谁杀得最多?有一个人说了,我用了3357刀。于是大明朝凌迟处死的规定就是3357刀。
袁崇焕受到的就是如此刑法。3357刀。在明史中记载袁崇焕的死六个字,碎礫,就是凌迟处死的另外一种说法,碎礫崇焕于市,如此而已。千古的奇冤,六个字,掩盖了一切。所幸,后来有一个人叫计六奇,他写了一本书叫《明季北略》,记载得非常详细,他详细地记载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真实过程。
我们得首先清楚,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袁崇焕是全国头号汉奸,范文程的这个计策当时无人识破,所有人都认为他真的是汉奸。在这种情况之下,全国的头号汉奸,被皇帝下令凌迟处死,就在袁崇焕死的哪一天,1630年8月16日,北京城万人空巷,齐聚西市而来,那时候的西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菜市口,那是杀人掉脑袋的地方。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你要想挤到前面,得先给刽子手送礼,刽子手开刀,你就跟在刽子手后面,鱼贯而入,就可以亲眼看到这个袁崇焕死的真实细节。
崇祯帝
袁崇焕冤枉啊。那是鼎鼎有名的大英雄,为保卫明朝最大的英雄,却被明朝皇帝如此杀掉,惨啊,袁崇焕地下有知,他该把这笔账记在谁的身上?范文程?崇祯皇帝?还是自己?对于明朝人而言,范文程,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大奸臣,太可恨了,两代帝王,几十万将士,无可奈何的一个人,就被你三言两语落得个如此下场。我们怎么能不恨呢?可是话说回来,我们怎么能恨范文程?你堂堂一代帝王,你连一个小小的反间计你都识不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忠心保卫你的人,如此下场,谁能够再保卫你?这就是一个堂堂皇帝的作为?
咱们再说此后的范文程,他凭借自己的才干,往明军阵前一站,千军万马,立时投降,你不投降我告诉你,袁崇焕就是你的下场,只要范文程在,招降孔有德、耿仲明、祖大寿易如反掌,此后的范文程,官位一再升迁,范文程和多尔衮之间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公元1643年9月21日夜,皇太极突然之间暴毙身亡,多尔衮,有范文程支持的多尔衮,终于卷土重来了,他又一次参加了争夺大清朝最高统治权的斗争,已经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多尔衮,这一次可再不希望出现第二次失败。有着范文程支持的多尔衮,可以说,拿下清朝的皇位那是易如反掌的,这对于已经给皇太极生了儿子的庄妃来说,就形成了十分重大的威胁。庄妃如何才能够保住自己儿子的大清朝皇帝之位呢?我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