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主治医师)真题演练(二)-共50题

专业知识
神经系统及头颈部(一)

51.患儿,男,2岁,头痛。CT轴位平扫示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半月形脑脊液密度,脑实质受压,中线结构居中。诊断为

A.急性硬膜下血肿

B.双侧硬膜外血肿

C.双额顶硬膜下血肿

D.双额顶硬膜下积液

E.双额顶蛛网膜囊肿

答案:D

52.患者,男,13岁。体温38.5°C,右腮腺区肿痛,皮肤温度稍高,略红,压痛,软。CT示腮腺普遍增大,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内有小气液面。诊断为

A.恶性肿瘤

B.流行性病毒性腮腺炎

C.化脓性腮腺炎,脓肿形成

D.混合瘤

E.囊肿

答案:C

53.患儿,6岁。头痛、呕吐、步态不稳。MRI示小脑蚓部、大小约3cm×4cm肿块影,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诊断为

A.血管母细胞

B.表皮样囊肿

C.脑脓肿

D.髓母细胞瘤

E.脑发育不全

答案:D

54.患儿,男,12岁。癫痫,半年前蛛网膜下腔出血。CT示右颞叶前部有斑点状高密度,中度强化并见曲张血管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海绵状血管瘤

B.动静脉畸形

C.星形细胞瘤

D.动脉瘤

E.脑挫裂伤

答案:B

解析:动静脉畸形示胚胎时期血管发育的弃常,由供血动脉、崎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组成。CT上畸形血管团的引流静脉较粗大,表现为点状或蛇状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病灶,多位于脑表面,可夹杂不规则钙化斑;增强后为明显强化高密度灶。更多精彩请关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众号:yxsrx-

55.患者,男,65岁。右侧肢体肌力弱,CT示左额顶叶有-2.5cm×4cm混杂密度区,花环样强化,中线右移位。最大可能为

A.恶性脑膜瘤

B.少突胶质细胞瘤

C.恶性淋巴瘤

D.胶质母细胞瘤.

E.脑结核球

答案:D

56.患者,男,65岁。右肢体运动障碍2天。CT示左中央区低密度,内有斑片状高密度,诊断为

A.急性脑梗死

B.亚急性脑梗死

C.慢性脑梗死

D.急性出血性脑梗死

E.急性脑出血

答案:D

解析: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缺血区闭塞血管的再通,梗死区内会有血液通过受损的血-脑脊液屏障溢出所致,其典型CT表现为低密度梗死区内散在斑片状高密度影。

57.患儿,女,15岁,头痛2周。CT平扫示左侧外侧裂池消失,脑室轻度扩大,拟诊脑膜炎。进一步检查的方法是

A.增强扫描

B.冠状位平扫

C.矢状位平扫

D.动态扫描

E.CT三维成像

答案:A

解析:脑膜炎增强扫描可见线状强化。

58.患者,男,75岁。头痛3.个月,并左侧肢体肌力减低,逐渐加重。CT示右额顶叶有一3.5cm×4.0cm混杂密度,中线右移,增强扫描示不规则花环样强化,其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A.脑膜瘤

B.转移瘤

C星形细胞瘤

D.少突胶质细胞瘤

E.胶质母细胞瘤

答案:E

解析: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发生于额叶、颞叶与顶叶,可见较大混杂密度肿块,实性部分呈高密度,约1/2以上的病例有嚢变,增强时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及“花环样”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

59.患者,男,29岁。头部外伤,CT示右颞叶前部团块状高密度,鞍上池右侧变窄、左移。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右颞叶血肿

B.右颞叶急性血肿

C.右颞叶血肿,伴脑水肿

D.右颞叶急性血肿并钩回疝

E.右颞叶血肿并小脑扁桃体疝

答案:D

60.患儿,男,9岁,癫痫。CT示右顶叶表面有一裂隙,向内并延伸到侧脑体旁,侧脑室外侧可见一局限性突起与其相连。最可能诊断为

A.空洞脑

B.脑软化

C脑裂畸形

D.穿通畸形

E.蛛网膜囊肿

答案:C

解析:脑裂畸形CT上根据裂隙的分离程度可分为分离型和融合型。分离型CT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的裂隙,由脑表面直达脑室,皮层灰质沿裂隙两缘内折,达脑室壁处。融合型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密度和灰质相同的带状影像,其外端分离,并分别与两侧皮层灰质相延续,局部蛛网膜下腔局限性扩大;内端抵达脑室壁,并有分离,局部脑室两侧缘无皮层内折。

61.患者,头痛3年。CT示小脑蚓部有一3.0cm×3.5cm髙密度影,明显增强。第四脑室受压变窄、前移,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扩大,最可能的诊断为

A.脑膜瘤

B.髓母细胞瘤

C.脉络丛乳头状瘤

D.血管网状细胞瘤

E.结核

答案:B

解析: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小脑蚓部,常突入、压迫或阻塞第四脑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CT表现为后颅凹中部均匀一致的类圆形略高密度影,.少数为等密度,呈均匀性强化,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很少有出血、嚢变及钙化。

62.患儿,男,12岁。头痛、呕吐2周。CT示第四脑室扩大,内有菜花样混杂密度,不均匀强化。最可能的诊断为

A.脑膜瘤

B.髓母细胞瘤

C.脉络丛乳头状瘤

D.室管膜瘤

E.星形细胞瘤

答案:D

解析:室管膜瘤多发生在第四脑室,少数可发生在脑实质内,并以顶枕叶多见,主要发生在小儿和青少年,发病高峰6~15岁。CT表现为等密度肿块,边界清,瘤内常有散在点状钙化及多发低密度嚢变。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脑室内,因此一般不伴瘤周水肿。脑室内室管膜瘤可有种植转移,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的阻塞。

63.患者,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缩半年。CT示中颇窝有一4.0cm×5.0cm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跨越到鞍旁,增强后呈均一强化,内听道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三叉神经瘤

B.脉络丛乳头状瘤

C脑膜瘤

D.胶质瘤

E.转移瘤

答案:A

解析:三叉神经瘤起源于三叉神经,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痛,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缩。CT特征性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或呈嚢性,呈均一或环形强化,位于中颅窝或(和)后颅窝;圆形或卵圆形,同时累及中、后颅窝者呈“哑铃状”。

64.患者,女,32岁。闭经泌乳半年,CT冠状扫描示垂体左侧可疑低密度灶,直径约8.0mm。关于影像学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必须行矢状位增强扫描

B.延迟扫描显示病灶最清楚

C.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垂体显示最佳,病灶最易显示

D.垂体柄向患侧移位更多精彩请关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众号:yxsrx-

E.出现鞍底骨质改变,不管是否与低密度灶有关均应诊断为垂体微腺瘤

答案:C

解析:垂体微腺瘤直径小于10mm或1.0cm,在冠状位最易观察,怀疑垂体微腺瘤时必须行冠状位增强扫描。增强早期垂体显示最佳,病灶最易显示,表现为高度增强的垂体内部局限性低密度灶。由于垂体占位效应,垂体柄的根部多向健侧移位。

65.患者,女,50岁。因渐进性上肢活动障碍伴麻木3个月余。CT平扫及CTM捡查,片中示C1~C2水平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呈软组织密度,病变向右侧椎间孔延伸。最可能的诊断为

A.星形细胞瘤

B.神经鞘瘤

C.脊膜瘤

D.室管膜瘤

E.血管网状细胞瘤

答案:B

解析:神经鞘的肿瘤多见,常见年龄为20~50岁女性,临床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相似,均有疼痛、放射性神经根痛,也可出现感觉异常及肢体力弱。可见脊髓压迫症状,肿瘤常发生于颈部,偶见发生于脊髓内及马尾。CT平扫可清楚显示骨侵犯、压迫、吸收,CTM可清楚显示肿瘤与脊髓的关系。肿瘤常自椎间孔向椎管外延伸,致使椎间孔吸收、扩大。

66.患者,女,50岁。右眼突,CT示视神经肿瘤,内有钙化,视神经孔扩大,骨质增生,增强明显。诊断为

A.脑膜瘤

B.横纹肌瘤

C.胶质瘤

D.转移瘤

E.炎性假瘤

答案:A

解析:视神经脑膜瘤CT表现为“双轨”征,沿脑膜蔓延,边缘不规则,很薄,呈星鞘状,有钙化,视神经孔扩大,前床突骨质增生;强化明显。

67.患儿,男,14岁。右腮腺区肿胀,表面皮肤微红。CT检查发现,腮腺明显增大,密度增高,增强后显示腮腺内似可见密度增高区,腺体同周边组织界限可辨。最可能的诊断是

A.腮腺炎

B.腮腺良性肿瘤

C.腮腺恶性肿瘤

D.腮腺转移瘤

E.腮腺淋巴瘤

答案:A

解析:胳腺炎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肿大,疼痛不适,CT表现为腺体明显增大,密度增高,边界清晰。

68.患者,女,35岁。鼻塞,流涕,鼻中带血,时有绿色胶样分泌物,抗生素治疗无效,关于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多见于成年人

B.女性多见

C.单侧发病

D.上颌窦最多见

E.真菌性上颌窦炎均以窦壁骨质破坏为特点

答案:E

解析:真菌性鼻窦炎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前者CT表现为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病变密度中等偏高,一般无积液和气液平面,增生的软组织内可见散在斑片状或砂粒状高密度的钙化区,此为真菌性鼻窦炎典型的特点,此型可见窦壁骨质硬化,骨质破坏少见;侵袭性可见骨质破坏。

69.患者,女,39岁。右眼外突1个月。CT示球后肿块,内有斑点状钙化,增强明显。诊断为

A.炎性假瘤

B.海绵状血管瘤

C视网膜母细胞瘤

D.甲状腺性突眼

E.视神经胶质瘤

答案:B

解析: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常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眼球突出。CT平扫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的境界清楚的肿块,常发生在肌锥内,内可见斑点状钙化或静脉石,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更多精彩请关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众号:yxsrx-

70.患者,女,27岁。双侧突眼7个月。CT示双侧下直肌和内直肌呈梭形增大,增强扫描明显增强,眼环正常,眼球突出1.0cm。最可能的诊断为

A.炎性假瘤

B.海绵状血管瘤

C.横纹肌瘤

D.甲状腺性突眼(眼型Graves病)

E.血管性病变

答案:D

解析:眼型Graves病是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突出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突眼等。多数病例CT表现为两侧多条眼外肌增粗,其中以下直肌和内直肌最常见,一般以肌腹增厚为主,呈梭形增厚,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强化。

71.患者,男,58岁。右颈部肿块3个月,CT示右咽隐窝和耳咽管闭塞,局部有软组织密度肿块,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

A.纤维血管瘤

B.神经血管瘤

C.腺样体增生

D.鼻咽癌

E.结核

答案:D

解析:鼻咽癌为鼻咽部黏膜上皮发生的癌肿,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在中国以广东省发病率为最高,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回缩性血涕、鼻塞、颈部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症状。还可以有听力下降、耳鸣、头痛等相关症状。鼻咽癌CT平扫呈等密度,一般无嚢变或钙化。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肿瘤呈轻度强化。CT可表现为鼻咽侧壁平坦、僵直、咽隐窝消失,两侧轮廓不对称。肿瘤向深部浸润,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软骨结构消失,咽旁间隙外移变窄,更甚者可使咽旁间隙闭塞。肿瘤向咽后壁可浸润头长肌,但不侵犯颈椎。向前可侵犯翼外肌、翼内肌和翼板,破坏上颌窦后壁及内壁可进入上颌窦内,由眶下裂可进入眼眶,亦可侵入后组筛窦及蝶窦,经破裂孔沿颈内动脉管可侵入颅内海绵窦,使前组脑神经受损,向下常直接咽部蔓延,使口咽部软组织增厚。

72.患儿,男,13岁。左眼突出伴视力下降2个月。CT示左侧视神经柱形增粗,有轻度强化,左侧视神经孔扩大,视交叉左侧亦增粗、增强,诊断为

A.视神经脑膜瘤

B.视神经胶质瘤

C.炎性假瘤

D.视神经母细胞瘤

E.视神经血管瘤

答案:B

解析:视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内的神经胶质,儿童的视神经胶质瘤多为星形细胞瘤,胶质细胞瘤表现为浸润性视神经增粗,呈纺锤形、梨形或圆柱形,位于视神经管两端者可呈哑铃形。CT表现为视神经增粗、扭曲或肿块,为视神经胶质瘤最常见的表现。部分病例眶内视神经段表现为典型的纺锤形肿瘤,平扫呈中等或中等略偏低密度,境界清晰、密度均匀、边缘光滑;CT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且与视神经之间无明显分界。双侧视神经胶质瘤常是神经纤维瘤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73.患者,男,32岁。右耳流脓1年,鼓膜穿孔。CT示外耳道嵴骨消失,听小骨破坏,鼓室壁破坏,内有软组织密度影,诊断为

A.血管球瘤

B.转移瘤

C.胆脂瘤

D.中耳癌

E.面神经纤维瘤

答案:C

解析:胆脂瘤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类型。CT能显示胆脂瘤本身的软组织密度影占据含气腔,并向鼓室形成隆起边缘。CT值为30~50HU,或为负值,其密度、CT值无特异性。典型者CT表现为鼓室盾板、上鼓室侧壁(“骨桥”)及鼓前嵴(鼓大嵴)破坏,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扩大,边缘硬化,岩鱗板消失。

74.患者,男,56岁。右侧面部肿胀、麻木2个月余,伴流涕。CT示右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后外侧壁骨质消失。诊断为

A.上颌窦黏液囊肿

B.上颌窦黏膜囊肿

C.上颌窦癌

D.上颌窦血管瘤

E.上颌窦炎

答案:C

解析:鼻腔和鼻窦的恶性肿瘤以鱗状细胞癌最多见,鼻窦的恶性肿瘤的症状出现较晚,并视其侵犯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上颌窦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上颌窦恶性肿瘤早期常局限于窦腔,以后逐渐发展占据整个窦腔,并向邻近蔓延。癌肿向上破坏上颌窦顶壁侵及眼眶,向内经窦腔自然开口或破坏内侧壁侵及鼻腔;经窦腔内上角侵犯筛小房,经窦腔后壁侵及翼腭窝,经前壁侵及面颊软组织,经外侧壁侵及颞下区,经底壁侵及齿槽、硬腭。

75.患者,男,17岁。反复鼻出血1年。CT示翼腭窝软组织肿块,压迫上颌窦后壁弯曲前移,明显强化。诊断为

A.淋巴瘤

B.肉瘤

C.上颌窦癌

D.血管纤维瘤

E.转移瘤

答案:D

解析:鼻咽纤维血管瘤又称青年鼻咽血管纤维瘤,易发于男性青年,高发年龄为10~25岁。肿瘤内主要为致密纤维组织,内含丰富血管,血管管壁薄,缺乏弹性,损伤后不易收缩,常致大出血。瘤体呈与肌组织相仿密度,CT平扫时瘤体与周围组织分辨较差,增强明显强化。

76.患者,女,45岁。左侧眼球向外下突出2个月余,逐渐加重,伴复视。CT示左侧额窦扩大,窦腔内呈软组织密度,骨壁变薄,左眼球受压移位。诊断为

A.额窦癌

B.额窦黏液囊肿

C.额窦黏膜下囊肿

D.慢性额窦炎

E.额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答案:B

解析:鼻窦黏液嚢肿多见于额窦、筛小房或蝶窦,额窦黏液嚢肿多见于中老年人,而筛小房黏液嚢肿多见于中年或青年,儿童亦可发生。嚢肿最初可无不适,额窦、筛小房黏液嚢肿缓慢生长,膨胀的嚢肿可压迫窦壁产生面部畸形和相应的症状,如头痛、眼球突出和移位,隆起的局部可扪及乒乓球样肿块。鼻窦黏液嚢肿的CT平扫表现为窦腔内低密度的软组织影,肿块边缘光滑呈弧形,可见均匀细薄的稍高密度的嚢壁,当嚢肿呈高压时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性扩大,窦壁呈弧形变薄或外移。嚢内黏液一般为不增强的低密度区,CT值约20HU左右,而窦壁可有线形增强。更多精彩请关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众号:yxsrx-

77.患儿,男,8岁,头痛。CT示后颅窝囊性低密度肿块,边缘较锐利,无瘤周水肿,囊壁较厚,增强后瘤体及囊壁均无强化,最可能的诊断为

A.皮样囊肿

B.蛛网膜囊肿

C.表皮样囊肿

D.脑萎缩

E.脑囊虫病

答案:A

解析:皮样囊肿也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好发于后颅窝。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决定于肿瘤的部位与大小。平扫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CT值多为40~100HU,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无瘤周水肿,有较厚的嚢壁,有时可见嚢壁的钙化;增强扫描瘤体及嚢壁均无强化,偶尔可见嚢壁强化。

78.老年患者,右眼视力下降半年。CT示眼环局限性增厚,玻璃体腔后一密度均匀的等密度肿块,增强后呈中等均匀强化,最可能的是

A.血管瘤

B.眶内炎性假瘤

C.眼型Graves病

D.脉络膜黑色素瘤

E.海绵状血管瘤

答案:D

解析: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眶内恶性肿瘤,起源于葡萄膜色素细胞,多发生于老年人,常为单侧性。CT平扫早期仅表现为眼环局限性增厚,当肿瘤突入玻璃体腔后,则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楚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半球形或蘑菇形肿块;增强扫描一般为轻、中度均匀强化,较小的肿瘤强化后仅表现为眼环扁平状高密度隆起。

79.患者,女,25岁。右侧耳鸣,听力下降。CT平扫无异常,临床拟诊内听道内小听神经瘤,选择进一步检查的方法是A.CT增强扫描B.动态CT扫描

C.椎动脉造影D.颈内动脉造影

E.MRI

答案:E

80.患儿,女,10岁。头痛,抽搐,右颞部膨隆,CT示右中颅窝有一3.0cm×4.0cm脑脊液样密度影,边界清楚,蝶骨大翼变薄,颞骨薄,向外膨隆,诊断为

A.神经纤维瘤病

B.表皮样囊肿

C.脑萎缩

D.蛛网膜囊肿

E.脑发育不全

答案:D

解析:蛛网膜嚢肿为包裹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含脑脊液的空腔,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先天性者嚢肿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多见于儿童,好发于侧裂池、大脑半球凸面等。继发性者多由创伤、炎性病变等引起的蛛网膜粘连所致,多数情况下嚢腔与蛛网膜下腔之间有狭窄的通道相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好发于鞍上池、侧裂池、枕大池、四叠体池等。CT表现为脑外边界清楚的脑脊液密度影,有占位效应,无增强,嚢壁不显示。常伴邻近脑组织的挤压、移位、萎缩或发育不全,局部颅骨常有吸收、变薄与膨隆。其形态依不同的部位表现多样.。

81.患者男,60岁。右侧颜面肿胀,右眼球渐突出5个月。CT显示右上颌窦腔增大,窦壁变薄伴局部骨质消失,窦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含气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鼻息肉

B.上颌骨骨髓炎

C.黏液囊肿

D.上颌窦癌

E.纤维血管瘤

答案:D

82.患儿,男,8岁。运动障碍2个月,CT示视神经呈梭形增粗,视交叉增粗,中度、均匀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视网膜母细胞瘤

B.视神经脑膜瘤

C.视神经胶质瘤

D.海绵状血管瘤

E.黑色素瘤

答案:C

解析:视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内的神经胶质,儿童的视神经胶质瘤多为星形细胞瘤,胶质细胞瘤表现为浸润性视神经增粗,呈纺锤形、梨形或圆柱形,位于视神经管两端者可呈哑铃形。CT表现视神经增粗、扭曲或肿块,为视神经胶质瘤最常见的表现。部分病例眶内视神经段表现为典型的纺锤形肿瘤,平扫呈中等或中等略偏低密度,境界清晰、密度均匀、边缘光滑;CT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且与视神经之间无明显分界。更多精彩请关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众号:yxsrx-

83.患者女,25岁。双侧突眼6个月,CT示双侧下直肌和内直肌呈梭形增大,增强扫描明显增强,眼环正常,眼球突出1.3cm。最可能的诊断是

A.炎性假瘤

B.甲状腺性突眼(Graves病)

C.细菌性肌炎

D.血管性病变

E.淋巴瘤

答案:B

解析:眼型Graves病是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突出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突眼等。多数病例CT表现为两侧多条眼外肌增粗,其中以下直肌和内直肌最常见,一般以肌腹增厚为主,呈梭形增厚,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强化。

84.患者男,60岁。鼻出血3个月,CT示右上颌窦密度增高,前外壁破坏。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上颌窦腺瘤

B.上颌窦囊肿

C.上颌窦炎

D.上颌窦癌

E.上颌窦黏膜囊肿更多精彩请关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众号:yxsrx-

答案:D

85.患者男,16岁。因反复鼻出血行鼻咽CT检查,示鼻咽顶后壁较大软组织肿块,向前进入鼻、筛窦和上领窦,向外侧经扩大的翼上裂进入翼腭窝和颞窝,向上经蝶窦和破裂孔达海绵窦,邻近骨骼可见压迫性改变,增强扫描后可见肿瘤强化明显。应首先考虑诊断为

A.鼻咽癌

B.鼻咽纤维血管瘤

C.鼻咽增殖体肥大

D.鼻咽恶性淋巴瘤

E.鼻咽结核性脓肿

答案:B

86.患者女,20岁。右颈部包块2年,CT示右颈动脉鞘区有一2.0cm×3.0cm的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增强。最可能的诊断为

A.腮腺囊肿

B.颈动脉球瘤

C.神经鞘瘤

D.恶性淋巴瘤

E.腮裂囊肿

答案:C

87.患儿,女,15天。吸吮反射减弱,CT检查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为

A.脑水肿

B.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脑出血

D.先天性无脑回

E.先天性巨脑回

答案:B

88.患者男,24岁。头部被球击中,1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头晕,结合CT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

A.硬膜外血肿

B.脑挫裂伤

C.急性硬膜下血肿

D.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E.慢性硬膜下血肿

答案:D

解析:亚急性期血肿表现为新月形或过渡形(血肿内缘部分凹陷,部分平直或凸出)。一般而言,伤后1~2周血肿变为等密度,有时因细胞碎片和血块沉淀于血肿下方,呈分层状,表现为上部是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区,下部是高密度区的混合密度。等密度血肿在CT上仅见占位效应,表现为患侧灰白质界面内移、脑沟消失、侧脑室变形和中线结构向健侧移位。

89.成人,头痛、发热、血象髙,CT检查见脑实质内不规则的稍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显示低密度灶未见强化,周边轻度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脓肿

B.胶质瘤

C.皮样囊肿

D.脑梗死

E.脑膜瘤

答案:A

解析:脑脓肿患者一般具有三类临床症状:急性感染症状、颅内高压症状和脑局灶性症状,病灶可以是单发、多发或多房性的。CT平扫显示脓肿中央为低密度影,周边显示完整或不完整,规则或不规则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环;增强扫描显示脓肿内仍为低密度,脓肿壁轻度强化,表现为完整但不规则的浅淡环状强化,环壁可厚可薄,厚薄均匀或不均匀,外壁边缘模糊。脓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

90.患儿,男,2岁。外伤后头痛。CT轴位平扫示双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半月形高密度,脑实质受压,中线结构居中,诊断为

A.慢性硬膜下血肿更多精彩请关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众号:yxsrx-

B.双侧硬膜外血肿

C.双额顶硬膜下血肿

D.双额顶硬膜下积液

E.双额顶蛛网膜囊肿

答案:C

91.成人,外伤后1小时,CT检查如下图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硬膜下血肿

B.硬膜外血肿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正常脑CT

E.脑出血

答案:C

解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在出血1~2天,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检出率为80%~100%,出血后一周CT扫描已很难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图像上的特征性表现为基底池、侧裂池和脑沟内较广泛的高密度影。

92.患者女,49岁。头痛,MRI表现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硬膜下血肿

B.硬膜下积液

C.Dandy-Walker综合征

D.脑积水

E.蛛网膜囊肿

答案:E

93.患者女,36岁。抽搐半年,近10余天头痛加重,MRI检查如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胶质瘤

B.脑膜瘤

C.动静脉畸形

D.海绵状血管瘤

E.蛛网膜囊肿

答案:D

解析:海绵状血管瘤MRl T2Wl显示为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有完整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使病变呈“爆米花”状,具有特征性。病灶内含有不同阶段的出血是信号不均匀的原因。病灶在梯度回波像中显示尤为清楚,常为多发低信号灶。

94.患者女,23岁。两下肢感觉麻木,结合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胸髓积水

B.胸髓血肿

C.室管膜瘤

D.神经鞘瘤

E.椎管内脂肪瘤

答案: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