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告诉你:怎样读课文,才能提高语文成绩?

学语文,离不开的一个学习方式就是读课文。预习的内容有读课文,上课学习有读课文,读课文到底有多重要呢?小到识字、学词,大到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文,读好课文都能助你一臂之力。想一想,是不是读课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孩子,语文学习成绩一般都很好

应该怎样读,才算读好课文了呢?教了十几年语文的大圣老师,和大家详细说一说。

大圣老师也给你们找了课本配套的朗读音频资源,文末有下载链接。

一 读课文到底有什么用?

先要明确一下:这里说的读课文,是指发出声音、朗读课文

读课文,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脑力活动。小学生读课文,作用很多。

第一,识字

课文是由一个个字组成的,字是最基本的单位,如果不认识字,课文肯定读不下来。反过来说,读课文,就是最简便易行的识字方式。

一是,课文中的很多字,本身就是学习任务,是这一课的会认字

二是,一些常用字,是反复出现的。

三是,课文给生字创设了一个语言环境

要知道,孤零零的认单个字,难度是比认词语大的。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带学生学习字词的时候,步骤通常是:先认读词语,词语一般都是本课的会认字,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然后把会认字抽出来,让学生认读、并识记。

比如:一年级上册《秋天》

会认字(就是横线里的字)有:秋,天,了,树,叶,片,大,飞,会,个

我们语文老师在课上就会出示这些词语:

秋天 天气 树叶 一片片 大雁 一会儿 一个

认读这些词语之后,再认这些单个的字:

秋,天,树,叶,片,大,会,个

这个过程可能和大家想象的并不一样。我们一般会觉得字是单个的,词是好几个字,肯定认字比认词更容易。但是你可以回忆一下孩子从小学认字的细节,是不是很多时候,他们能认出一个词,但是词语中的每一个字,并不一定能认准。

比如:有个学生识字量特别小,他并不认识坐、井、观这3个字,但连起来成一个词,他因为能认识“天”,而认出这个词。

我们说,认字对小孩来说,之所以难,一个是因为字的抽象,汉字是表意文字,字音和字形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是因为字的数量,字形复杂,笔画比较多,字数多。

解决的办法就是:多见、多用。就像咱们看电视,先混个脸熟。读课文恰好满足了这2点。多读几遍,久而久之,见到这个字就能想起读音。

为什么词语比单个字好记,因为词语就是一个语境,当然,课文也是一个语境。在语境中识记,能加深印象。

第二,学词

读课文的时候,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注意连贯性,那么最小的停顿,就是词语。当然这个停顿很短,但并不是没有。读课文的时候,就是在读词语、认词语、懂词语、用词语,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学词语的过程。

第三,学表达

课文中的语言都是规范的语言,很多都是精挑细算的名家名篇,读课文,就是向这些规范的语言学习表达,学习遣词造句。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下来,那么将来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能用上。

第四,练习口头表达

有的孩子说话太口语化,有的孩子不大敢当众表达,大声读课文,是练习的一种方法。

第五,眼耳口脑手协调

读课文的过程,是需要眼睛先看,手指着(一年级要指读),大脑迅速反应,嘴巴发出声音,耳朵及时反馈(读得对不对),所以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读课文,能训练大脑,让大脑更灵活更聪明。想想那些节目主持人,是不是都反映敏捷。

第六,专注

眼耳口脑手都要用,这么复杂的脑力活动,当然要求专注。所以读课文,也无形中进行了专注力的锻炼。

二 读课文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看新课标对三个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条都有这7个字。

别小看这7个字,并不容易做到。

正确的具体解释是:不错(换)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破句。

  • 不错字/不换字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

读成:秋天来了,天气冷了。就是读错字。

  • 不添字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读成:天空那么的蓝,那么的高。添了“的”字。孩子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读课文的时候,不由自主就带出来了。

  • 不漏字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读成: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漏了一个“片”字,意思就不一样了。

  • 不回读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读成: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 不破句

比如下图《青蛙写诗》: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读成: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停顿的地方不对,意思就变了,这就叫破句。

这才只是读正确的要求,很多学生就做不到了。

家长往往不重视,觉得没必要这么“苛刻”,换个字、丢个字,挺正常嘛。但你想过没有,读课文,丢个字、错个字,那以后做题呢?数学题丢个数,丢个0,不是一个性质吗?

认真,要从一点一滴练习,才能养成习惯。

流利,其实就是读熟练,有正常的速度。不熟练,读得就会很慢,磕磕巴巴,断断续续。那就还得练。

有感情,这个要求是最高级了,因为有感情,就要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然后在声音上,做到有轻重,有快慢,所谓抑扬顿挫。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年级高的学生,可以努力做到有感情。

读课文的方式:指读。

指读,就是一边嘴里读,一边用手指着,读到哪儿指到哪儿。手里指的字,和嘴里读的字,要能准确对上。

你是不是看出来了,这其实就是在强化识字啊!

一年级的时候,课文都很短,孩子读一两遍就能背下来,但是并不一定认识每一个字。有的孩子表面是读课文,其实是背的,手随便指着,很快滑过去,是错误的方式。要坚决避免!

关于指读有没有弊端,后文还会再说。

三 读好课文,怎么练?

知道了读课文的要求,应该怎么练呢?

1.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读课文这件事。

现在一二年级不许留任何形式的家庭作业,如果孩子不在家读读课文,上课的时候是没有充分的时间练习的,对学语文十分不利。

如果不相信,家长可以现在就让自己的孩子任选一篇课文读给你听,不管是几年级,是不是都不一定能读正确,很少出错?甚至有的孩子字还认不对?

2.指读。

一年级的这一年,都要指读。(多说一句,刚开始读英语绘本的时候,也要指读。这样能更快认识单词。)

二年级开始,语文课上就开始训练学生默读了。默读的要求具体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所以,有些专家认为,指读会破坏文字的连贯性,对学习不利。大圣老师说一句:不会!我们多年来教学生读课文,都是先要求指读,然后过渡到默读的。关键是指读的时候,要注意速度,和嘴里读的对应一致。

3.家长要检查。

家长如果不查,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读错了,或者不认真读,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查什么?怎么查?

  • 学习能力强的、认真自觉的孩子,家长可以等孩子练好了,直接听孩子读。
  • 学习能力弱、态度不够认真的孩子,家长刚开始的时候,最好全程陪着孩子练习读。第一遍就指出所有的错误,避免反复练习,读的都是错的。

查孩子是不是指读,能不能把嘴里读的,和手里指的,一一对应。是不是做到了正确,也就是:不错(换)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破句。

哪里错了,都要及时改正,然后再读。一直练到读正确。

可能有的家长一看就着急了,这得花多少功夫啊!这要陪到什么时候啊!

其实没你想象得那么难。

一年级全年,课文都不是太长。

你看,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最后一篇课文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

一般快则5分钟,慢则10分钟,一篇课文就读下来了。

虽然最后一两篇课文比较长,但是故事性很强,很多重复的字词、语句,难度并不是很大。

等到课文慢慢变长了,孩子的朗读能力、识字量、学习习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了,家长就不用全程陪同了,只需要最后检查。特别长的课文,只用抽一部分检查就可以了。

大圣老师家的哥哥,现在四年级。我并不怎么检查他读课文了。因为读课文的目的,是识字、学词,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习习惯,并不是为了练习朗诵,就不用花太多时间了。(确实是时间也不够用了,对吧?)

4.抓住重难点练习

一二年级的课文,如果读了2、3遍,还是问题比较多,就得抓住重难点练习。三年级以后,课文长了,可以分段练习。就像咱们学英语那样,练读长难句。

比如一下20课《咕咚》: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正好/ 又有一个木瓜 / 从高高的树上/ 掉进湖里,

这个句子就有点儿长,可以放慢速度,注意停顿带孩子多读几遍。

四 练习读课文的步骤

示范

讲解

练习

检查

  • 范读

一般我们语文老师学新课时都会先范读,给学生一个语音、停顿等方面正确的范例,让学生模仿。

家长可以自己读给孩子听。也可以用碎片时间给孩子听朗读的音频。喜马拉雅里有课本配套的朗读音频可以听。大圣老师也给你们找了资源,文末有下载链接。

  • 讲解

意思就是,孩子不懂的词语、句子,要简单讲解一下,这样孩子才能读下来。有的句子长,或者孩子不理解,读破句,也需要讲解一下为什么这样停顿,而不是那样停顿。

  • 练习

对于识字量少,朗读能力比较弱的孩子,那就得一句一句带读,甚至是一个词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带读,然后再让孩子自己练习。

  • 检查

查什么,怎么查,见第三部分,不再重复。

这篇文章,大圣老师掰开揉碎了,把怎么读课文教给了大家,操作很简单。不管是即将上小学的,还是已经上了学的,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可以用:范读、讲解、练习、检查这4个步骤,早期用指读帮助识字,逐渐过渡到默读把握全文,遇到难点,就单点突破。通过读好课文,带动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顺便提高学习成绩。

还等什么?试试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