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里求其法(十)

诚如启功先生言,宋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仿,即是舍志而摹法也,盖诗之本,在于心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今心志所在全是“法”,沦于“仿”不足为奇。虽然,其仿“起承转合”也有剑走偏锋之流变,值得一谈,斯即所谓“师爷笔法”。

2、师爷笔法

说起师爷笔法,网络民间流传甚广,尤其“反复颠倒,无所不可”世人尽知。而其范例“曾国藩上奏折”也是家喻户晓,其实此事未见确凿出处,或为野史。

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言:闻诸先辈云: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杨树达先生所言或为蓝本,“屡败屡战”与“屡战屡败”确似乾坤颠倒。愚见,如此颠倒笔法,实乃“起承转合”之流变。

值得提出的是,“起承转合”最能表现“国人思维重心在后”的特点。因为“起承转”都是为了“合”服务,“起承转”再精彩,也必须“合句”精彩才完美(很多我们背不全的诗,常常记住的是合句)。这种“国人思维重心”,愚见兹命名为“蛋炒饭理论”,何者?一言以蔽之:在国人眼中,“蛋炒饭”是“蛋少饭多”,而“饭炒蛋”则是“饭少蛋多”。原因无他,“蛋炒饭”之重心在最后之“饭”字上,“饭炒蛋”亦然。前文《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弟兄”之重心,在“兄”。再想想昔日对中国最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褚时健“过不掩功,功不抵过”之意见,其意亦不言而喻。

由此思维特点,“起承转合”四句皆妙固然最佳,如求捷径,唯求“合句”一句出彩即可。清代冒春荣《葚原诗说》:“一诗之气力在首尾,而尾之气力视首更倍,如龙行空,如舟破浪,常以尾为力焉。”于是乎,得一佳句置之于尾,前面凑上三句,就得一诗,“仿”乃大行其世。

关于“合”的实际运用示例其一:

1、咏雪

佚名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

九片十片千万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咏麻雀

佚名

一窝两窝三四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九窝十窝千万窝

凤凰何少尔何多

咏竹

松颜客

一杆两杆三四杆

五杆六杆七八杆

九杆十杆千万杆

挺直虚心向上攀

关于“合”的实际运用示例其二: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松颜客曰:诗意生活,就是把每一天生命中重复之事与新出之事,合理安排而渐趋佳境,构成美好的起承转合。每一天如是,一生即如是也。

3、李白《把酒问月》与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附:最能体现“合句重要性”的诗体——十七字诗

十七字诗又名“三句半”、“瘸腿诗”,以“五五五二”展开,最后一句只有两字,偏生以此两字令全诗出彩。例见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部第二十七》:

  正德间,有无赖子好作十七字诗,触目成咏。时天旱,府守祈雨未诚,神无感应。其人作诗嘲之曰:“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守知,令人捕至,曰:“汝善作十七字诗耶?试再吟之,佳则释尔。”即以别号“西坡”命题。其人应声曰:“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若将两人较,差多。”守大怒,责之十八。其人又吟曰:“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守亦哂而逐之。

  一说:守坐以诽谤律,发配郧阳。其母舅送之,相持而泣。泣止,曰:“吾又有诗矣:发配在郧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盖舅乃眇一目者也。

(0)

相关推荐

  • 原创|诗译:屡战屡败激情在

    原创|诗译:屡战屡败激情在 文/欢爸 时间/2016-03-30 00:18:18 [引言]耐心付出终不悔... Success is the ability to go from one failu ...

  • 陈独秀一句批评,沈尹默终成大家

    2017-08-26 14:08 来源:人民时代艺术院             民国书坛,"北于南郑"之外,又有"南沈北于"之称.此沈,就是一代帖学高手.被称为 ...

  • 比你字写得好的人很多,比你讲得好的人实在...

    比你字写得好的人很多,比你讲得好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在书法届,即使到处强调笔法,把笔法挂在嘴上的人,可一执笔写起来不見得真懂笔法,许多书教视频一讲笔法来,无非是执笔方法.笔性丶起行收运笔方法.提按使转之 ...

  • 【笔法】一起来练习“永”字八法

    "蓝色字" 弘扬鲁公精神,学习颜体书法 跟颜真卿学书法 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 80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永字八法的实践 执笔图 精彩回顾: [鉴赏]颜真卿<多宝塔碑> ...

  • 原创┃诗译:屡战屡败激情在

    原创┃诗译:屡战屡败激情在 文/欢爸 时间/2016-03-30 00:18:18 [引言]耐心付出终不悔... Success is the ability to go from one failu ...

  • 测字十八法之减笔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测字添笔法则,相当于数学中的加法,今天我们学习添笔法相对应的法则叫做减笔法则,它是将文字多余的部分减去,形成别的文字的判断方法.比如'意'字,通过减笔法则,我们可以减成立,心,日,音等字 ...

  • 总听到有人说,王羲之的字不可放大写,写大...

    总听到有人说,王羲之的字不可放大写,写大了则单薄,其实这种说法太教条.临帖不一定笔法.字法.章法.墨法都与原帖一样,也可以只取原帖某一个方面来临,如果放大写王羲之,可以取王字的结构,而用碑或篆籀笔法, ...

  • 颜体楷书最难写的字之一,如果他写好了,你的笔法和字法就过关了

    颜体楷书最难写的字之一,如果他写好了,你的笔法和字法就过关了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二)

    (四)万法皆为省,请君自入瓮 松颜客曰:诗有万法,只为省也.或"问而不答".或"颠倒倒装".或"引经据典".或"缩略未竟"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四)

    四.常见诗之别体 (一)打油诗 打油诗之来由,尚不清楚.所谓"唐朝有人名'张打油',以其名,名其诗",解"其然"未解"所以然". 清·翟灏&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五)

    余论:檃栝词 檃栝一词,由来久矣.<荀子·性恶>"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淮南子·修务训>云:"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隐括之力.&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一)

    为<松颜诗话>教学而做 松颜客 诗情千解本由他,误品先缘识字差. 心想其人如啖蔗,身临其世甚烹茶. 入乎其里求其法,出得其中吟趣斜. 意逆由君无不可,环肥燕瘦比三家. "当名辨物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三)

    二.无韵不成诗(说押韵) 诗歌生于韵,凡不押韵者,愚见均不为诗,纵翻译而来的外国诗歌亦然.今有不押韵之所谓现代诗,非诗也.何故?试问千百年来,诗之别体纷出,"藏头诗"."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四)

     2.押韵的意义与作用 (1)保证诗的特征:用声音的范围保证句式的呼应和相对整齐:用音义的联系加强句子的联系而构建有趣. 自<诗经>的重章叠句,我们可以看出,从口头创作开始,古人主要就是靠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五)

    (3)和诗(依韵.用韵.步韵)简说 关于依韵.用韵和次韵(步韵),前人解释颇多,略选如下: 其一:宋·刘邠<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六)

    (4)押韵之忌简说 关于押韵之忌,古人要求甚严,愚见诸如"撞韵"."犯韵(挤韵.冒韵)"."哑韵"可略.错押韵部之"出韵(落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七)

    上平七虞 虞愚(自娱)娱(以舞以娱)隅(墙的弯曲边角处,不清)无(无,舞也,不清)芜(草丛生,物无)巫(以舞娱神)于(娱声)衢(为四通八达的道路)癯瞿(忧悼在心,看不真切)氍儒(巫中礼仪者)襦濡须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