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世甚烹茶(四)

四、身临其世甚烹茶之“何世为合适

(一)“何世为合适之魏晋风(疯)度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谈到了魏晋风度与五石散的很多关联由来,《松颜诗话》将以诗歌视角来继续这个话题。所谓魏晋风度,其任诞通脱、高冠缓带等等种种特立独行,皆与五石散相关(归根结底是与魏晋时期的“篡”与“乱”相关),这种药物之下的风度,实则“疯度”,试析一二如下:

1)五石散后遗症其一  散步

其时士大夫服用五石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故曰“行散”,亦称行药、散药,后泛指散步。魏晋及魏晋之后诗词作品中出现上述概念,不可等同视之,盖随着逐步的意象化,这些概念已指向闲逸隐趣。如:

行药至城东桥诗》(南朝宋·鲍照)

《偶咏》散药绕廊行(唐·白居易)

《蓝田溪杂咏》诗之二:

“有时行药来,喜遇归山客。”(唐钱起)

《久雨小霁,东园行散

雨寒两月勒春迟,初喜云间漏霁晖。
    道是攀花无雨点,忽然放手溅人衣。

(宋杨万里)

《四时田园杂兴·秋日田园杂兴》诗之一: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餘行药绕江郊。”

(宋范成大)

《隐居秋日》

行药归来即杜门

(宋·林逋)

《樊口西郊行药》

“谁识地隐人,时来一行药。”

(清· 金农)

与其说是魏晋风度让一个畸形的散发药性之“行走”变得飘逸洒脱,不如说是,历代文人在深谙魏晋名士于高压政策之下的不舍向往后,对这些名士不约而同的致敬,方才造就了“行散”之烟云水气、几追仙姿。

2)五石散后遗症其二  如意

今人多有言如意乃是天竺汉代传入,未必。很多出土的汉前文物,比如1977年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墓出土的东周时期的牙雕残器,其名为“牙雕如意耙”,可证明如意在我国的本土产生是极早的。然而有趣的是,关于如意使用的的史料,今天能看到的最早记载却只见于魏晋时期。我们清晰地发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突然得到了普遍性的使用,并成为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日常之物。如南朝的韦睿在徐州的战事中,就是用了“如意”指挥千军万马,一日数合,取得了大胜;再如石崇与王恺争豪时以铁如意击打珊瑚。再如竹林七贤王戎之“如意舞”等等。如意何以在魏晋突然大放异彩?其实仍是五石散的问题——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引自《音义指引》言:“如意者,古人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其时诸人,于五石散服用之后全身发热,然身难洗而衣宜旧,五石散所造成之闷痒难耐,唯有借助如意方能止痒而“如其意”,是故,如意乃大行其时,而诗词之中,自然而然也就逐步形成了意象化的如意:

梁简文帝萧纲《咏舞二首》其二: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庾信《对酒歌》:

“山简接离(若即若离,昏然)倒,王戎如意舞。”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错挥铁如意,莫避珊瑚枝。”

陆龟蒙《山僧二首》:

“时将如意敲眠虎,遣向林间坐听经。”

从挠挠痒到如意,魏晋风度,确实不可以常理揣度!

(待续)

(0)

相关推荐

  • 【东方诗苑】唐明‖我对所谓小说文史诗学及文化杂项的研习(外一篇)

    我对所谓小说文史诗学及文化杂项的研习 何泽能羡鱼而退之结网,所谓小说文史诗学书画及文化杂项的研习,不过是尔尔惠识小艺,匆然于往夕黄卷青灯下,一如既往找些闲趣,搜寻翻检弄点骨董找乐.看准了,眯眼一笑,说 ...

  • 药与酒

    一 今天,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药,也有酒. 首先声明,本故事无关古龙,更无关鸿茅,它仅仅是一个故事,或许会关乎点风月,但也仅此而已. 故事讲的是魏晋时代.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有多乱呢,在中国历史 ...

  • 他的小楷既有魏晋风度又有明清古雅幽静,网友:我见过最好的小楷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小楷作品",很多网友看到他的小楷作品后,都这样称赞道,的确如此,他的小楷不仅实现了"小中见大"的气象,而且还写出了传统小楷的精气神,有个性,有 ...

  • 身临其世甚烹茶(一)

    诗.时.史.世,识也.<孟子·万章下>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章太炎言:"六经皆史也",都谈到了史世之重要性.& ...

  • 身临其世甚烹茶(二)

    二. 身临其世甚烹茶之"文变染世情" <文心雕龙>有云 "文变染乎世情",此言"世代之情可染变于文",公论. (一)" ...

  • 身临其世甚烹茶(三)

      二.身临其世甚烹茶之"杏花对骏马" 所谓骏马秋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南北文学之春兰秋菊,在诗歌上的体现是最为丰富多彩的.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c1] 谈到&q ...

  • 身临其世甚烹茶(五)

    (3)五石散后遗症其三    诗人与虱人 虱子以优雅姿态登上文学舞台,是在魏晋,原因在上文已有提及,主要即是五石散之后的个人卫生问题造成(诚然,虽有乱世之"铠甲生虮虱",然,中国历 ...

  • 身临其世甚烹茶(六)

    (二)"何世为合适"之诗歌王朝 (1)诗歌王朝之盛唐气象 启功先生有言:唐人理直气壮.唐人果气壮乎?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谓生离死别,自古同伤.古代限于交通.时世.医疗等等, ...

  • 身临其世甚烹茶(七)

    (2)诗歌王朝之"贫贱不移" 水涨船高,船之高定于水之高.李杜诗篇万口传,民之口,甚之川,万川之口,方能推得李杜登峰造极.假如唐王朝没有高素质的民众鉴别能力,任凭欺世盗名之辈混淆视 ...

  • 身临其世甚烹茶(八)

    (三)"合于世"与"迎合于世" 整体而言,诗者几乎都是"合于世"的,乃有前文之"百代之千秋"."文变染世情&q ...

  • 身临其世甚烹茶(九)

    (四)身临其世甚烹茶之"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言中国之西高东低也!汉诗歌中,每多风物,皆缘中华之世事.世事之渊深,博学如六一居士,亦有"夜半钟声到客船&quo ...

  • 身临其世甚烹茶(十)

    3.关于"<登高>"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