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品先缘识字差(七)

再如: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李壁《王荆公诗注》言“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略转换”的虽只是字词,已然翻案,而且意却早就不复“偶同”:从“数”到“独自”到“暗香”,逻辑清晰,乃宋诗理趣风范也。

钱钟书《谈艺录》言:“荆公......每逢他人佳句,必巧夺豪取,脱胎换骨,百计临摹,以为己有;或袭其句,或改其字,或反其意。集中作贼,唐宋大家无如公之明目张胆者。”钱先生或为言重矣。反典

之诗,极是难成,然而一旦写成,收效极佳,是为“站在巨人肩膀上”也。王安石尚有《读蜀志》《子贡》《田单》《汉文帝》《曹参》《谢安》《叔孙通》《苏秦》《范增》《宰噽》《王章》……等等翻案佳作,此不赘言。

(0)

相关推荐

  • 寻访不遇,只能怅惘归返|每日一诗——宋·方惟深《谒荆公不遇》

    诗词赏析 这是北宋诗人方惟深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归舟所见大江.岸上之景,创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环境:后两句写作者造访不遇返回时的怅惘之情. 全诗借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 ...

  • 铜陵王荆公书堂

    铜陵王荆公书堂

  • 误品先缘识字差(五)

    借用(化用.明用):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放言>) 周公与王莽二典,并非白居易所真正要谈论的,而是借此两典,引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六)

    反用(明用) "菩提本无树,灵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六祖坛经>) 六祖慧能这首偈语,是针对神秀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灵镜台,时时勤拂拭,勿 ...

  • 误品先缘识字差(九)

    其四:水中著盐,饮水乃知--从"用典"看孟浩然诗的"清淡"(兼谈关于暗典之孟浩然.) 评定孟浩然诗风之清淡,由来已久:杜甫<解闷十二首>言:&quo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十)

    其四:水中著盐,饮水乃知--从用典看孟浩然诗的清淡(兼谈关于暗典之孟浩然)第二部分 下面本文重点以众所周知的<春晓>和<过故人庄>为例分析说明孟浩然的暗用典故. <春晓&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十一)

    (五).用典之忌 其一:忌冷典.僻典. 用典的目的是精炼而省力,且留白供读者思考,甚至让读者加入到作者的情感之中.如果用冷僻典故,效果则背道而驰.诗可含蓄,不可阻隔,写诗写到"无人会得凭阑意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十二)

    三."误品先缘识字差"之再一个层次的识字问题--弦外之音:双关 (一)双关与诗味 本书这里所言"双关",不仅仅是常规修辞手法层面的双关,而是拔高之后指向诗歌的属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四)

    误品先缘识字差(四) 3.典故的赏析 对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备至的美国诗人庞德发现:"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千百年来,我们赖以诗歌而积累了数不胜数的典故 ...

  • 误品先缘识字差(三)

    (二)诗之典故的认识问题: 1.典故与替代字 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很有名,其言如下: "炼句下话,最是要紧,如说桃,不可只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 ...

  • 误品先缘识字差(二)

    首先,诗之为诗,在于其独有的形式与意味.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曾从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角度谈其诗歌理论的中心思想之一:即"诗味".就语言形式而言,杨万里认为诗要有诗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