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不行,副业来凑:上市公司「马甲」大盘点
新闻上说,恒大的有息负债达到了5700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假如你活100岁,从出生那天开始,每天中1369万的彩票,可以一直中到离世。
但这么多钱,是怎么亏掉的?也有一笔粗略的账。
靠主业地产起家的恒大,推出恒大冰泉,亏了40亿;推出过恒大汽车,烧掉470多亿。曾宣布要进军粮油、大乳业、畜牧业等现代农产业,短时间内投资近70亿,再无后续。恒大还搞足球,不仅不成功,还没有办法给主业输血。
可以说,农业、零售业、制造业、体育产业,恒大都一一涉足,全方位的跨界开花。
打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好主意,但现实却是这些篮子都在一辆车上,车翻后,鸡飞蛋打。
但生意场上也有厉害的角色,明面上的主业闷声不响,副业却搞得风生水起,发了大财。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些“神秘”的上市企业。
第一类:切换赛道,悄悄转型
l 朗姿股份:曾经我做女装,但如今「医美」才香
朗姿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纯做女装品牌的企业。主业业绩下降后,2016年公司以收购的方式,进军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目前,朗姿股份拥有22家医美机构,在运营的有「米兰柏羽」、「晶肤医美」和「高一生」三大医美品牌。
wind数据显示,去年12月7日至12月14日,朗姿股份获得6个涨停板,1月8日收盘价为22.62元,总市值突破百亿。
深交所向它发出关注函,问询其股价大涨的原因,以及公司当前的主业到底是什么。朗姿回复表示,当前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是女装、医美和绿色婴童,只是医美收入和利润的增速较快。
根据朗姿股份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医美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52%;医美板块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14%。
当然,医美概念的火热令许多企业和资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苏宁环球也是其中的一员,据称,该公司以3.37亿现金收购了三家医院的全额股权,并期望在5年内把医美做成第一主业。
l 星辉娱乐:玩具、游戏、影视和足球,样样都玩
2004年上市的星辉娱乐,早年在创业板挂牌时的名字还是「星辉车模」。其老板陈雁升从做积木、写字板和遥控车等传统塑胶玩具起家。在拿下宝马授权后,星辉又陆续拿下奔驰、奥迪、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授权的300多款车的生产授权,开始专注做车模业务。
2014年,星辉车模更名「星辉娱乐」,大转弯进军文娱、游戏行业。
2015年,陈雁升押宝中国足球运动员武磊,出资约6500万欧元收购了西班牙人(西班牙足球队)50.1%的股份,按当时汇率计算,约为5.1亿元人民币;短短1年后,再次出资4000万欧元收购西班牙人剩余股份,目前持股比例高达99.35%。
武磊的背后,是狂热的上亿球迷。据不完全统计,西班牙人俱乐部被收购以来,5年间为星辉娱乐带来了38.5亿元收入,有力地支撑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
l 三星医疗:不是斯密达三星,也不仅仅是医疗
宁波三星医疗主要做2个业务:智能配用电和医疗。
虽然叫「三星医疗」,但它主要的营收还是靠电表。
作为智能配用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三星医疗」的产品涵盖智能电表、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开关柜、充电桩等电力设备等等,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电力用户中有一定的占比,是国标智能电表国网中标排名第一的企业。
这家如扫地神僧一样存在的企业,从名字上看和电表毫不相干。但实际上,按营业收入来计算,「三星医疗」的智能配用电业务属于国内的行业龙头地位,它在宁波、巴西、印尼建有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营销渠道和战略合作项目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这家企业的心思不止于此。过去六年,它积极布局着医疗板块业务,在宁波、杭州等地大举投建、投资和并购大型医院,拓展以康复服务为主的医疗服务。2016年-2020年,三星医疗的医疗服务收入从6.2亿增长至1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占总营收的20%左右。
当然,切换赛道也分场景,伺机而动。比如疫情黑天鹅的出现,冷不丁突然蹿红了一家上市企业。
l 中国车企「比亚迪」闯入医疗健康,防疫产品带来25亿利润
2020年2月,疫情来势凶猛。比亚迪公司动用3万多名工程师,3天设计生产线,7天实现口罩生产,最高日产1亿只。3个月后,它成为了全球最大口罩工厂。除此之外,从比亚迪拆分出来单独上市的「比亚迪电子」净利润比卖车高出12亿元,它同时也是华为、小米手机的代工厂,也是富士康的最大对手之一。
总之,2020年比亚迪股价上涨307.89%,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62.3%,较2019年扭亏为盈,实现大反转。
第二类:做企业不如会理财,投资收益赶超主营业务
于上市公司而言,炒股致富不完全是“新闻”,能炒得出“圈”才是新闻。
l 雅戈尔:做男装不如会炒股,22年投资获利400亿
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有言:集团投资赚了制造业30年的钱。
这话形容的很精准。
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20年这22年,雅戈尔集团的利润总额在580亿元左右,炒股等投资收益贡献了约400亿元。主营业务服装纺织业务停滞不前,营收几乎没有增长,但投资业务大赚,有人戏称雅戈尔是否考虑改名“伯克希尔投资公司”。
但2019年,雅戈尔集团公开宣称自己将聚焦服装主业,不再新增财务投资。为此,雅戈尔减持宁波银行2.96亿股,半年时间套现100亿元来扶持主业。
看起来,有些过于“凡尔赛”了。
l 腾讯:拿游戏充值的钱,在股权市场买买买
8月18日,腾讯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430亿人民币。再仔细看其营收构成:广告、金融、云服务和游戏,都挺不错,直到看到投资收益——208亿。
这个数字几乎是同期净利润的近一半。
近年来,「腾讯投资」一直出手不断。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腾讯合计拿出超120亿美元(约780亿人民币)投资入股各行各业的多家创业公司,堪称中国2020年最爱投资创业公司的互联网大厂。
不仅投的多,而且成绩也不错。2021年上半年,「腾讯投资」收获了13个IPO项目,仅次于红杉资本和高瓴资本。截至目前,腾讯已投资约1200家公司,持股价值超2800亿美元(约1.82万亿人民币)。
具体我们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大家可以去搜搜看。
这类玩家,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什么概念火就蹭什么,频繁改名的背后是概念炒作,哄抬自己的股价,把市值买到膨胀虚高,直到纳入指数标准,吸引散户高位买入。
今年2月,就有一家公司蹭热度改名冲上了微博热搜。
一家名叫「信阳毛尖」的港股上市,做着化工原料生意,想要蹭茅台的热度,官宣要改名「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对的,你没看错,一个做化工的企业披着“茶叶”的皮,想做着“酒”的生意。
信阳毛尖公开表示“酒业收入将会成为本公司的主要收益。”并给出了自己转型方案:公司拟收购「北京耀莱龙微酒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这家公司持有成龙商标,还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成龙茅台酒”系列酒产品。
然而,信阳毛尖蹭茅台热度的计划最终失败,公司名将改为「中国国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改名为国龙茅台。
当然,这并不是「信阳毛尖」第一次改名。它的原身叫做「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它还使用过并设想使用「东君化工」、「大庆石化」、「中国新经济集团」等名字。
只是多次改名也不能挽救这家企业连年亏损的净利润,财报显示,这只“仙股”已经连续四年低于1港元了。
啥是仙股公司呢?
“cent”在英文中是“分”的意思,香港发音接近“仙”。在香港股票市场里,每股股价低于1港元,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叫做仙姑/仙股。据说越“仙”的公司越爱找概念炒作,改名并非鲜见的事。
「区块链」刚出现的时候,就被盯上过。那时,蹭“token(代币)”、“blockchain(区块链)”概念的企业也纷纷冒出头,仿佛上世纪90年代末科技股最火的时候,在公司名字里加上“.com”股价便会暴涨的景象一般。
2017年,美国股市上,一家软饮厂商长岛冰茶公司(Long Island Iced Tea Corp)更名为(Long Blockchain Inc.),宣称要启动比特币挖矿业务,股价一天之内暴涨了500%。
2018年,一家名叫「环球能源资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改名为「环球通证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由「Global Energy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改为「Global Token Limited」。
名字都起得非常唬人,乍一听以为是国际能源巨头或是虚拟币大玩家,实际上不过是一家市值2亿多的仙股公司。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企业不过在蹭区块链的热度,想要在二级市场上股价有好的表现才出此下策。
尾声
搞副业没有错。
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说,搞副业是实现企业多元化,保持业绩增长的常见选项。丝毫没有问题。
只是,很多大佬有自己的顾虑——多元化是有风险的。
比如王石曾语出惊人:“就算我死了,你们搞多元化,我还是会从骨灰盒里伸出一只手来干扰你。” 玻璃大王曹德旺也曾公开表示:“福耀玻璃也曾经历过短暂的多元化,后来港交所的一个总监建议我们要保持专业,杜绝多元化。别人愿意买福耀的玻璃,但未必会愿意买福耀的房子。”于是,站在房地产的风口上,也放弃了起飞,曹德旺在此后的20多年里,逐渐剥离自己与主业无关的产业。
但是反过来看,难道就没有多元化成功的吗?
当然有,而且非常成功。
比如「麦当劳」,2021年,其租金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了35.9%;再比如「味之素」,一家生产味精的日本企业同时也生产堆积膜(半导体绝缘材料),后者卡住了全球芯片产业的脖子。
乍一看,麦当劳和地产、味精与堆积膜似乎毫无关系。但实际上,抛开时代背景、公司战略、业务关联和历史偶然性不谈,麦当劳和味之素在各自的主业领域中,仍然称得上全球数一数二的级别。
或许,没有独自成功的副业,只有照耀副业的主业。商业大概就是这样。
作者:辣酱